朔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花生的可贵之处是( )

A.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

B.高挂枝头,让人产生羡慕之心。

2、读句子,划去句子中不适当的词语。(4分)

(1)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 连续)地亮起来。

(2)老羚羊静静地(注视 观看)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慢慢  缓缓)离去。

(3)头狼(担当  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对内(团结  连接)整个狼群,对外(抵抗  抵制)各种敌害。

(4)一只河蚌轻轻地(张开  打开)两片壳,(柔和  和暖)的阳光照在它身上,它觉得(舒服 舒适)极了。

(5)为人进出的门(紧闭 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  大开)着。

 

3、下面哪个故事不属于“将相和”一文?(       

A.围魏救赵

B.完璧归赵

C.渑池会面

D.负荆请罪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在括号里写上近义词。

(  )(  ) (  )(  )

2.在括号里写上反义词。

(  )(  )   (  )(  )

5、回忆所学内容填空。

在本学期的日积月累中,我知道了“郎中”的意思是_______,“榜文”的意思是_______。我积累了许多名言警句,如,“人有耻_______,”“君子坦荡荡,_______”“多行不义,_______”。我还积累了许多诗句,如:“慈母手中线,_______”“月出惊山鸟,_______。”

6、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陆游临终时的遗憾;“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林升对当朝达官显贵纵情声色,不思收复失地的批判和愤怒;“_________”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死气沉沉的局面的批判。

2.《七子之歌》强烈表达渴望香港重回母亲怀抱强烈情感的诗句是“母亲啊,____________。母亲啊,______!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侵华倭寇,______,横尸遍野,______。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______。选自《和平宣言》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发出了对和平的呼唤。

7、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2)它身长可达30米左右,体重约70吨。(   )

(3)鲸的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4)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  

 

8、根据本单元内容完成练习。

1.敏而好学,__________

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_______,第二要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

3.《忆读书》这篇课文按________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冰心奶奶是怎样读书的,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我的长生果》回忆了作者__________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独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__________和对阅读的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理解句子。

这种玻璃叫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你能给这段话中划线的词语换个说法吗?如果把划线的词语改为行吗?为什么?

 

10、课外阅读。

妞儿

林海音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种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嗯。”我说。“第几个门?”妞儿问道。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去玩。”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怕什么,她又不吃人。”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妞儿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旋涡,很好看。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不像我一急宋妈就骂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

又等了一会儿,我觉得很没意思,只好回家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暴躁——______ 厌恶——______

【2】多默读几遍,读好了,再填一填。

(1)“我”第一次见到妞儿是在_____________,第二次见到妞儿是在___________

(2)读画横线的句处(两处),你会发现,“我”和妞儿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我”____________,妞儿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在描写人物时主要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多选)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4】本文描写细腻、真实,表达“我”对妞儿的真挚情感的语句无处不在,请找出一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西部印象

对我来说,西部印象首先是与荒凉、遥远、新奇和异域风情连在一起的。她是众山之巅、江河之源,是茫茫无边的黑色大戈壁、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但她也是丰润的绿洲、肥茵的大草甸子、淙淙的雪山泉水、悠扬宛转的牧歌。她是葡萄架下的笑声、旋转的裙子、飘舞的辫子。她是油滋滋粘满孜然的羊肉串、大块白嫩嫩蘸白盐的手抓羊肉。

西部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是连接欧、非、亚三洲的大陆桥。她是上古开通的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商队、和平与繁荣的使者,是驼背上诱人的香料与丝织物,是大车里精美的瓷器和工艺品,是艰难的长途跋涉,是艰苦的辗转

旅途,是阳光下欢快的驼铃。西部曾有过极盛的繁荣,因而在古代,人们对她并没有遥远的感觉。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唐代大诗人李白,甚至就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他仗剑去国,白发飘零,游历和歌咏遍了祖国山水。五十年来的西部,是铺天的麦地,是无际的棉田;是井架,是运油车,是输油管;是原子基地,是发射架,是内地支边,是生产建设,是强大国防,是赫赫国威。

眼下,西部就要发生一场更大的变化,她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奇迹,21世纪的硕果。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

1.读短文,找句子。

(1)与《草原》相关的语句:

 

(2)与《白杨》相关的语句:

 

2.文中提到了诗人李白,写写你积累的他的诗句。

 

3. “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根据你的了解,对西部的未来作个预测。

 

 

12、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他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献给武王。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十分珍奇,加之来历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鉴定—( )       欺骗—( )

戏弄—( )     来历—( )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却被砍掉了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王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可以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2】选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圆明园的建筑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根据______________建造的。

【3】选文第二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的构段形式。第一句话是一个__________句,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4】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母爱·风筝·童话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亮丽的风景了——

绿草如茵,蓝天如碧。一个年轻的妈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带着她的女儿在草地上放风筝。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则拍着小手兴冲冲地笑,笑声挺亮,使人想起了天堂里的阳光。

那孩子比我小,那明媚的笑自然吸引了我,我就细看,却发现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于是,也就在这一刹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走向孩子并抱起了她,问:“风筝飞得高吗?”

“高”

“你能看得见吗?”

“能!”

回答得那么坚定,那么斩钉截铁。

我不由得又问了一句:“那,能不能告诉小姐姐,风筝什么样?”

“就像蝴蝶结!喏!就像这个——妈妈系的!”说着,她指了指头上的蝴蝶结。

啊!多么精彩的比喻!风筝像蝴蝶结!

我不由得看了那孩子一眼:挺漂亮的衣裙,挺漂亮的蝴蝶结!啊!你真聪明!就像个漂亮的天使!”我不由得夸了一句。

小女孩儿立刻“格格格”地笑出了声。

再看那年轻的妈妈,也就立刻笑出了满脸的灿烂,显然——她挺满意女儿刚才的答案。

我本来还想再问点什么的,但我没问。

因为我已坚信不疑: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

母爱,就是人间最辉煌的太阳!

【1】小女孩儿认为风筝像什么(       

A.衣裙

B.蝴蝶结

C.蝴蝶

D.小天使

【2】文中“我的心”被什么“深深地震撼了”?(       

A.小女孩儿竟然是个不幸的盲人。

B.小女孩儿比“我”小就失明了,真不幸!

C.小女孩儿明媚的笑声震撼了“我”。

D.“我”预感到小女孩儿会说她能看见风筝。

【3】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我”在编织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

B.一位年轻的妈妈为盲人女儿放风筝。

C.一位盲人小女孩儿陪她妈妈放风筝。

D.“我”和放风筝的小姑娘之间的谈话。

【4】小女孩儿双目失明,为什么坚定地说自己能看见风筝?(       

A.可能在“我”问小女孩儿之前,她妈妈告诉她的,所以她说能。

B.小女孩儿像是童话里的人物,有超能力,虽然失明也能看得见。

C.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天真烂漫,善于大胆幻想,所以能这样回答。

D.小女孩儿在母爱的辉映里,显得自信和乐观,所以能这样回答。

【5】“风筝飞得挺高,风筝线就牵在那年轻妈妈的手中:她已经累了,脸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从这一场景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坚信不疑:“有妈妈的地方,一定有阳光!”你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或生活例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guī jūn)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zhēng zhèng)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sāi )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jiè  xiè)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我”第一次发现母亲那么瘦小,表明“我”__________________。“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表明“我”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那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别让人偷走你的梦

蒙迪·罗伯特上高中时,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想,罗伯特兴奋无比地将自己心中蕴藏已久的梦想——拥有一个牧马场详尽地写出来,足足占据了七张纸,配有一幅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棚、跑道、种植园、房屋建筑的平面设计图。

在昏黄的灯光下,罗伯特沉浸在纵横交错、广阔的牧马场的梦境中。

可是,老师并不领他的情,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了个大大的“F”(差),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下课后,他满怀迷惑地找到老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得

老师平静地看着这个与他一般高的毛头小伙子,说:我很欣赏你作文中蕴涵的那份执着。但是,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来说,这个理想太不现实,你出身于贫困家庭,要拥有一个牧马场,需要很多钱,你根本无法实现这些!老师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如果你重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些的目标,我可以考虑重给你打分。这个分数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并不是想为难你。

这个分数是罗伯特能否毕业的关键。回家后,他左思右想,不知如何是好,便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你已经不小了,要学会自己拿主意,这对你是一个重要的决定。一个星期后,罗伯特把这份作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老师,十分坚定地说:你可以不改动这个“F”,我也不想改变我的梦想。

18年后,罗伯特经过不懈地努力,拥有了一个200英亩的牧马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后来,那个老师知道后,不无歉意地说:罗伯特,现在我意识到,当我是你的老师时,我是个专门偷梦的贼。那些年我可能偷走了许多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是那样shǐ志不渝),那样的勇敢,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你的梦。

记住,别让人偷走你的梦。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矢志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我首先想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中的其实是指__________,文中蒙迪·罗伯特的梦是___________,他花了_________时间实现了这个

3老师给罗伯特的作业批了个“F”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别让人偷走你的梦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回答相关的问题。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1】父亲送我上学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父亲送我上学时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为什么选择背着我走,而不是让我自己一个人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爱的高度

吴宏博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影碟机之类玩意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不用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shà)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带着我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

⑥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

⑦父亲说:“去就去嘛,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

⑧“你不去?”

⑨“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

⑩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儿,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寻找的结果吗?

想起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吗?”

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在了他那单薄的身上。

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几子做着基石,把几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就累弯了腰,老了。

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

(有改动)

【1】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④自然段中“水漫金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中“基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这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两次”看电影的场景,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

【4】“父亲关心儿子,儿子深爱父亲。”找出与第⑨自然段中“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相照应的句子,并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5】“不知怎么搞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作者眼睛湿润的?结合短文内容,下面理解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看电影时,看到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当父亲把儿子架在肩膀上看电影时,被这个父亲的举动感动得流泪了。

B.作者是被那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孩子给逗乐了,也跟着“咯咯”地笑,甚至笑出眼泪。

C.作者是被今晚所看的电影内容给感动了,竟然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D.作者突然想起自己当年和父亲一起看电影时的瞬间,找到了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睛在不知不觉间就潮湿了。

【6】联系短文内容及生活,说说你对结尾“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里有把尺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

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了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什么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仿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1】在“□”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____________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_____________

【3】《牛郎织女》是一个________故事。我读过的同类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仙女们为什会来到人间?请在文中用“___”画出来。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1) 洛阳的发展可真快,几年间架起了这么多大桥和公路。(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老师的帮助下,进步得真快啊。(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雪花在空中飘。(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人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扩句和缩句。

扩句:校园里种满了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每一个中华儿女怎么会不盼望祖国的统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

“被”字句: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人:幽默风趣的小伙伴,平易近人的老师,勤劳能干的妈妈……请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