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对《山居秋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物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好(shì)       油(zhà)     (bēn)       (xiào)

B.眼(jiǎn)       (luè)     (zhàn)     (jiàn)

C.浩(hàn)       鸟(tuó)     (qí)          (xiǎn)

D.睡(kē)        赠(guì)       吟(shēn)     弱(xiāo)

3、下列词语中有错字的一组是(        

A.扫视   噪声   脊背   阴喑

B.玲珑   象征   追逐   榨油

C.侵略   触动   奉命   懂得

D.杀菌   梳理   隐蔽   辛酸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空。

1.《鸟的天堂》的作者是____。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时间),这次他看到了_______,却没有见到一只鸟,因为_________;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__(时间),他见到了________________

2.这学期我积累了不少名言警句,比如岳飞所说的关于珍惜时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朱熹说的“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又如,冰心的指导读书的话,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学期,我看了不少课外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红霞   ________的颜色   ________的树叶

________地照耀   ________地叫着   ________地看着

6、课本直通车。

回顾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桂花雨》中,作者借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落花生》一文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围绕落花生写了____________、收花生、尝花生、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得最详细。

(3)《蝉》中表现“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

(2)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3)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

(4)“红日初升,____,河出伏流,____。”象征着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前程无比灿烂,力量不可限量。

(5)《论语》中认为对待知识的态度应该是“________,是知也。”

(6)学校餐厅想在大厅墙上挂几幅标语,下面合适的一项是____。(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B.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8、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1)《将相和》一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概括出了这些小标题,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2)《搭石》一文作者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张继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4)《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是________,整篇文章通过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告诉大家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国,是古代仁人志士反复吟诵的话题。陆游在生命垂危时低声吟出“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嘱托;林升在《题临安邸》愤然提出“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的责问;龚自珍也在压抑沉闷的环境中挥笔写下“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深切期望;梁启超这样来形容少年中国:红日初升,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

(6)《山居秋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诗中动静结合,写明月泉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相思》是清代________写的一首词,其中最能体现作者思念家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课文片断,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一节表示作者动作的词语有哪些,请用圆圈圈出来,再谈谈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作者的快乐、惧怕是什么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明文阅读。

路面上的新科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遍 普通 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遍 普通 普及)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 普通 普及)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1】用“ ”画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至少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30%。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转基因蚊子

①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尽管科学家们绞尽脑汁研发了许多抗疟疾新药,但都未能从根源上消除这一病魔。如今美国的科学家另辟蹊径,设计出不会传染疟疾的转基因蚊子,以求彻底消灭这种可怕的疾病。

②据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成功设计出了转基因蚊子。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

③科学家马拉里介绍说,新一代转基因蚊子体内含有一种名为SM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阻止疟疾感染。另外,基因转变后的“人造蚊子”的眼睛是绿色或者红色的,很容易区别于自然界的野蚊子。转基因蚊子的其他脾性和自然界的野蚊子没有太大的区别,比如说同样也吸人和动物的血,也是同样的繁殖途径,但它们一旦与野蚊子交配后,就会大大降低野蚊子的生育能力,从而最终将野蚊子淘汰出局。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辟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人类第二杀手,每年约有270万人死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蚊子与自然界野蚊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会感染疟疾,所以也就不会成为这种传染病的载体。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读短文,你了解转基因蚊子有哪些用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作者说“读书好”,请你从上文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并抄录下来。

_____________

【2】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从上文看,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作者还教给大家选择好书的方法,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句话,分别强调了读书的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句话中的加点部分是两部书,请你选择其中一部,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写出书中的一个例子来加以印证,要求至少有一两句简洁的评价。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精彩阅读。

红日初升,____。河出伏流,____。潜龙腾渊,_____。乳虎啸谷,____。鹰年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按原文填空。

【2】“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______),“乳虎啸谷”象征少年中国的(______)。

a.巨大声威       b.灿烂前程       c.发展的不可限量

【3】“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表现出少年中国的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少年中国比作、____、____、____、___、鹰隼、___、____等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

14、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奇花初胎,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里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少年中国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的比喻具有象征意义,请读一读,连一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美好未来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奋发有为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灿烂前程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发展无可限量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突然崛起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巨大声威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冲天气势

【4】这里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光辉前景,歌颂了______________的勇于担当。

15、阅读理解

自己种的菜味道好

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的黄昏,母亲叫正读小学的我去村前的菜地里摘些辣椒,我提着篮子来到自家的地里。夏季的菜园里有豆角、丝瓜、苦瓜等上架蔬菜,葱郁无比。高大的竹木架撑起藤蔓,像一座座绿色的欧式楼房,很容易藏人。

我在自家菜地里摘了一些辣椒,瞅见邻地的几个丝瓜很诱人。我知道那菜地的主人是母亲在村中唯一的仇人,她经常找母亲的茬儿。更何况她的小儿子是我的同班同学,还打过我。

我向四周张望了一下,见没有人,便伸手想去摘那些丝瓜。手刚触及,身后忽然传来严厉的声音:“住手,孩子!”

我转身一望,是母亲。

母亲说:“我是怕你摘错了别人的菜,才跟来的。

我说:“妈妈,这丝瓜可是我们仇人的,现在没有人看见,就摘几个吧?”

母亲接过我手中的篮子,拍了拍我的头,:“孩子,偷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不好,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总担心半夜有鬼敲门。还是自己种出来的菜味道好,吃了以后,可以睡安稳觉!”

我只好缩回了手。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个黄昏。在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工作中,我多次遇到与那丝瓜相似的”,有些味道可能会更好,看起来更诱人。然而,每当我抉择时,总会想起母亲那天的话。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比作         。这句话写出了                

2准备摘邻地的丝瓜是因为:   

3  画出母亲对作者教育最深的话。

4我多次遇到与那丝相似的’”,后一个指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奇异的琥珀(节选)(15%)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用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后来,陆地渐渐地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冲刷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

  在那块 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 。我们可以看见   ,还可以想象  

  ,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  

从那块琥珀里,我们可以推测   ,并且可以知道,

  ,世界上早已有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

重重( ) 淹(   )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下列括号内。1%)

前仰后合( ) 腐朽(   )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8%)

(4)通过读短文,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是:2%

       

(5)读短文的第二小节,思考这一段中的刚好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17、阅读地图,完成练习。

如果给你一张地图,你能准确找到目的地吗?请你认真观察下面这张地图,帮小明到达想去的地方。

   

【1】小明家的东面是______,西面与______隔街相对。

【2】湖在小明家的______方,超市在小明家的______方。

【3】小明现在站在饭店南门,如果他想沿着饭店门口这条东西方向的路去游泳馆,那么他可能会路过哪些地方?

       

A.医院、电影院、超市、书店、咖啡厅

B.商场、书店、超市、公园、咖啡厅

C.商场、家、书店、学校、咖啡厅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小明从家里去学校上学坐地铁更方便。( )

(2)小明从医院去书店坐地铁出行更快。( )

(3)小明家周围有学校、医院、商场、书店,特别方便。( )

(4)从小明家出发走路去游泳馆,一定会路过超市。( )

【5】这张地图中,有两个单位的名称写错了,请你用“”圈出来,并把正确的名称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

【6】小明学校打算带同学们去公园春游,请把他们的出行路线图写出来。

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______: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______:A、用鼻子嗅 B、知道 C、消息

3按课文内容在( )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4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作用。

5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想到如今成了一片废墟,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表达了什么情感?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写句子

(1)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________

(2)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

________

(3)警卫员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礼。

________

 

21、扩句。

双眼闪着泪花。

同学们议论着。

他们完成了任务。

 

22、句子训练营。

(1)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厉害”有两个意思,根据它的不同意思造句。

严厉:

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猛烈: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提示:

①请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物品,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

②把特点介绍清楚,可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注意描写顺序。

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