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每组四字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A.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

B.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

C.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

D.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2、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艄”“稍”“梢”形声字,都读作“xiāo”

B.“簇”读“cù”是上下结构,第九笔是横折钩。

C.“眺”字右边的“兆”笔画顺序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D.“誉”的音序是“Y”,“誉之曰”和“赞誉”中的两个“誉”的意思都是“称赞”。

3、下列作品体裁与其他不一样的是(     

A.《猎人海力布》

B.《田螺姑娘》

C.《牛郎织女》

D.《蓝鲸的眼睛》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括号里的汉字加上恰当的偏旁组成新字填在括号中。

(1) [秋]  眼_______就要上课了,你们怎么还_______住这个问题不放呢?

(2) [肖]  我观看了第54届世乒赛,觉得比赛就如同一场没有_______烟的战争,_______不注意就会败下阵来。

5、造句。

凝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对联。

①水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烟霞舒卷画图中。

③四面荷花三面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充词语

( )( )起舞 (   )经风(   ) 慈(   )善(   )  

(   )(   )瑰丽   (   )回(   )应   断(   )绝(   )

威风(   )( )   (   ) ( )   (   )   (   )

8、读拼音,写汉字。

ài mù jiàn gé píng héng liè bào jǔ shì wén míng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fáng ài bēng tā sǎo zi huǐ miè jīn bì huī huá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画“﹏﹏﹏”的句子中,“皱皱的毛票”写出________,“龟裂的手指”写出了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描写,其中“_________”这个细节表现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嘈杂。

3选文在描写母亲和母亲同事对待“我”买书的态度时,运用的是_______的手法,表现出母亲的__________

4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一元五角钱吗?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快乐阅读。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dǔ dù)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yūn yùn),(漂 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既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zháo zhuó)实迷人。

【1】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读画“ ”的句子,填空。

(1)句中“固然”可以用_____代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

(2)“暗夜”的美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加点的短语让我们体会到了景物的_________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皱皱的毛票”说明___________, “龟裂的手指”说明__________

【2】最能体现旁边那个女人对书的看法的字是“____________”。

【3】一个“塞”字写出了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个“立刻”的句式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省略号省掉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月下春江美

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着家人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块隐隐约约暗褐苍茫的晕。而这一小块的晕,映照在苍茫的河面上,随着荡起的水波呈现出圈圈美丽的倒影,竟有着雨后彩虹隐没前的轮廓。越着越像,越看越美,朦朦胧胧的不可言喻的美,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块的光晕就让满河的水以船为界,西侧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东侧则阴阴暗暗、晦涩苍苍。

新月出来了,开始值班上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经照过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吗?如钩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颗极亮的星,默默陪着他。不靠他太近,不离他太远,给他距离,给他支撑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别有一番情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张若虚的困顿。其实,何必问“明月何时照古人”?月圆月缺,每时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时的月,照耀我们的也只是我们同时代的月,日新月异,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今晚,这美丽春江上的月,因为我们游玩的心情愉悦,也是愉悦的。夜幕弥散,河面开始起风,不刺骨,却也陡然觉得冷。我们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贴近船边的月和那颗越来越亮的星碎成点点闪闪的锦鳞帛片跳跃着,一路跟随我们。夜,越来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远处的更是如雾如梦一样混沌不清。

河面的一切都沉入梦境中了,那弯新月倒是越来越明朗,还有稀稀疏疏闪烁不定的星。

【1】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空间

B.事物的几个方面

C.时间

D.事情发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不可言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新月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下春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迷离朦胧的美

B.梦幻诗意的美

C.动静相宜的美

D.豪放磅礴的美

【4】欣赏着月下的春江美景,作者想到了古人的诗(词)句。你还想到了哪两句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下列句子,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

(1)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池,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细菌小得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让人看清它们的面貌,可是它却出人意料地利用呼吸氧气的机会,借助这一生理反应,放散出蓝绿色的光彩。1900年,科学家把发光细菌收集在一个瓶子里,挂到正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的发光大厅里,把整个大厅照得通亮!这一奇特的“细菌灯”使参加博览会的人们惊叹不已。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通亮——( )                    放散——( )

【2】“借助这一生理反应”中的生理反应指的是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的句子①,概括其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②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真实地说明了细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增强了说服力。

14、阅读理解。

我们的互联网

材料一:

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2018上半年新增网民数量为2968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3.8%,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材料二:

调查中,9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每天上网,互联网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大大方便了人们学习、研究、工作、交流和娱乐。

材料三:

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仅46.6%的人表示能忍受1天以上不上网,仅22.4%的人能忍受3天以上不上网。许多人认为,过度上网改变了自己和周边人的性格,具体而言:63.6%的人认为上网使人变得内向;57.3%的人觉得整天上网让人更孤独;46.2%的人认为上网会让人缺乏创造性;41.5%的人认为上网会让人变得被动;34.8%的人指出网络会让人情绪低落。

材料四:

互联网正在使人们的某些习惯被弱化,甚至渐渐消失。对此,某班同学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统计如下:

“互联网使人们的习惯被弱化或渐渐消失”调查表

被弱化或渐渐消失的习惯

面对面沟通

看纸质书

写信

外出参加聚会

参加运动

打电话

比例

37.7%

56.5%

69.1%

30.0%

46.8%

36.9%

 

1调查显示,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过度上网最可能导致人(  

A.内向 B.孤独 C.情绪低落 D.变得被动

2互联网使人们的某些习惯被弱化,其中被弱化最明显的是(   )

A.写信 B.看纸质书 C.参加运动 D.面对面沟通

3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十分迅速 B.互联网方便了人们学习、工作和交流

C.互联网使人们不能面对面交流 D.互联网弱化了人们的某些交流习惯

4对于小学生应该怎样合理使用互联网络,你有什么建议?至少列举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劣势与优势

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有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最终,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师做了师傅,开始学习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傅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并不懂了。

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术?

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

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一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所以,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变成了他最大的优势。

1选择正确读音。

________(liě  liè)势    左臂________(bì  bèi)

2在文中找出“AABB”式的词语写下来,你能仿照它多写几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小男孩的师傅只教了他一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看待优势和劣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走近《西游记》

【材料一】

《西游记》回目(摘选)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第             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             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第          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第                              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其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a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b.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c.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1】结合【材料一】,提取唐僧收徒的信息,照样子填空。

【2】【材料三】选自《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回,这故事发生在【材料二】中的_______这一地方;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三处画横线的事件分别对应【材料一】中的哪些回目?

a.第______________     b.第______________     c.第______________

【4】这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西游记》。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____这一角色,因为___________

1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找丈夫。他的爹娘,看她那执扬(niù)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征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边。”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就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枣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儿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的手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主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真成了血疙瘩。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遍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

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选择。(只填序号)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田螺姑娘》

C.《曼丁之狮》 D.《梁山伯与祝英台》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精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

挣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句子,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你认为孟姜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中国人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说过对话课教授的问题刁钻古怪,要我小心。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名来提问。

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

他清楚地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告诉他我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积……

“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金班同学一起,都转过脸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盯牢了我,又问:“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又问,“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先生。”

教室里有了笑声,教授却不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今?”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没有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教授的思路十分敏捷:“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是您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我实在愿意知道: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也有兴趣清楚这一点。”

我忽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地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一宇一字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离开讲台向我走来,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下课。”

走出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从文章内容来看,教授的刁钻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立即“冷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说“只有一个中国”后,同学们一起看台湾同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牙根儿发痒”,“用眼戳”教授,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授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小巷

①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原住着一群盲人。在越来越现代化的都市中,他们的交通工具依旧是一根竹棍。奇异般的竹棍,不长叶,也不生根,却是他们的神经和眼睛。在高高院墙相夹的几百米甬道里,他们步步往里走。甬道永远是湿润的、暗的,白天没灯,黑夜没灯,光明似乎对他们是不存在的。

②窄窄的小巷,被人们久久地遗忘了。一年,两年,大人不到那里走,小孩也不到那里去,巷道里草漫了上来,渐渐覆盖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③春天,都市的上空又飞起了蝴蝶形的鹞子,寂寞了一个冬季的天空,显得明快了。忽然,这条窄窄的小巷口,拥满了人,都在瞧那墙上的一个牌子:盲人推拿所。

④消息爆炸了整个都市,都在传说:这群盲人并没有默默地逝去,几年里默默地学成了推拿术,可以治好很多的病症。

⑤有人进了这窄窄的小巷。一个,两个,十个,八个……盲人们果然在那里备有推拿室。

⑥他们一次一次推拿得满头大汗,病人一次一次感慨病情的减轻,甚至康复了。于是,一群一群的病人赶来,从小巷往里走,弯腰的、弓背的、拐腿的、歪脖的,这些在生活中病苦、失去了人生乐趣和理想的患者,走一步,退半步,不晓得这个小巷的深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⑦不久,一群一群的人从小巷深处走出来,他们奇迹般地好了。那里是一个修缮的世界,修缮师就是一群黑暗的精灵。小巷里的草塌下来了,又露出了那陈腐的四方砖块。

⑧但是,他们都感到奇怪:这巷道里、病房里,全挂满了电灯,黑夜亮着,白天也亮着。

⑨“黑夜和白天于我们都是一样的。”盲人们说,“但是灯是我们的眼,虽然我们瞧不见,但它却瞧见了别人,别人也瞧见它了。”这灯就这么夜以继日地亮着。

⑩夜以继日,患者沐浴着光耀的灯光,从这窄窄的小巷往里走,走向生活的深处。

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

(作者贾平凹,选文时有改动)

【1】结合短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覆盖:____

夜以继日:____

【2】短文介绍了“小巷盲人被人遗忘”→( )( )→“小巷盲人在巷道里挂满电灯”四方面内容。

【3】文中第⑦自然段画“﹏”句子使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____

【4】第⑨自然段“但是灯是我们的眼,虽然我们瞧不见,但它却瞧见了别人,别人也瞧见它了”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表达了他们____的精神。

【5】小巷盲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写出一点即可)

____

【6】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点明中心

D.承上启下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请比较便宜的不同意思,并根据要求写句子。

便宜(表示价格低廉):________________

便宜(表示不应得的利益):______________

21、仿照例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例:他的作品获得了国内大奖。

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

他的作品不但获得了国内大奖,而且获得了国际大奖。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

 

22、按要求写句子。

(1)白鹭一首精巧的诗。(用加点字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什么花。我不懂得欣赏。(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______________有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