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同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A.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B.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C.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D.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义项。

与国无(  )

A.边界

B.疆土

C.极限(万寿无疆)

3、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字或词语的意思最接近?请你把它找出来。

1迟钝 (  )

A.迟 疑 B.迟 缓 C.迟 早 D.迟 到

2敏捷 (  )

A.敏 感 B.机 警 C.灵 敏 D.便 捷

3得心手 (  )

A.反 应 B.应 答 C.适 应 D.应 付

4重整旗鼓 (  )

A.摇旗呐喊 B.旗鼓相当 C.一鼓作气 D.卷土重来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sǔn shī hóng wěi xiāo huǐ   qí qū   chóu hèn tiào wà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5、课文直通车。

1.青山说:攀登吧,________,________!

绿水说:前进吧,________,________!

2.《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主要通过两件事来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贴(倔(辨(   ) (   ) 撑(   )

沾(屈(辩(   ) 誉(   ) 掌(   )

7、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比一比,组个词语来区分它们吧£

俏(   ) 棉( ) 眨(   ) 徙(   )

峭( ) 绵(   )(   )(   )

悄( ) 锦( ) 贬(   ) (   )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名字。

________追日 ________填海 ________闹海

________补天 ________治水 ________)移山

________捉鬼 ________哭长城 ________替父从军

________好龙 ________射九日 ________鹊桥相会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白露(节选)

①大雁归来,燕子南飞,鸟儿们开始收藏过露冬的食物。微微带着些凉意的空气中,从早到晚都浮动着桂花的清香。秋意渐浓,已是白露时节。一早起来,院外的桂树上满是晶莹的露水。

②露水煮“白露茶”是一绝。白露节采的茶,名为“白露茶”,香而醇,不同于春茶的嫩而弱,夏茶的涩而苦。水要三沸。三沸后就不要再煮了。煮好的茶倒在小壶里,壶小则香味不散。壶最好是宜兴的紫砂壶,紫砂才能真正体现出好茶的色香味。

③更多的人收集了露水是来饮用的。陆羽《茶经》上说:煮茶的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红楼梦》里的妙玉用梅花上的雪来煎茶。而最讲究的茶客,是用露水煮茶。

④人们把新打下的粮食以及刚刚采摘的瓜果蔬菜,连同白露米酒,一起放在桌上,同时祈祝来年五谷丰登。这时,全家人立即围着八仙桌坐好。在享用丰盛的大餐前,儿孙们要给自家的老人送上早早备好的拐杖。拄了手杖的老人,鹤发童颜,行走在村子里,会得到不一样的尊重。传统的白露节,就是这样过的。

【1】填空。

不同时间的茶有不同的特点,春茶__________________,夏茶__________________,“白露茶”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按最讲究的饮用方法为先,给以下煮茶的水的品质排序。

江水露水井水山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信息中,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

A.“白露”是初秋的节气,因桂树上结有露水而得名。

B.用宜兴的大型紫砂壶,能煮出最具色香味的好茶。

C.传统的白露节,拄了手杖的老人会得到格外的尊重。

【4】快速地抓住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中的关键信息,概括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③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文章,说说“白露”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日子?结合文章内容向家人介绍“白露的一种独特的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麻雀

①田园沃野中,有它活泼的身影;枝头梢末上,有它欢快的歌声。它就是麻雀,每时每刻都是那么欢乐的小动物。             

②仔细欣赏麻雀那一身滑稽的打扮吧:一顶土灰色的小帽戴在头上,黄澄澄的小眼睛,总是好奇地瞅着四方;有光泽的小肚皮,盖上一层软软的绒毛;还有它那迷彩服似的羽毛,就这样,搭配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

③大概是麻雀喜欢闲谈的原因吧!每天早晨,我总能看见不远处的老柳树上有一群叽叽喳喳、高谈阔论的麻雀。它们或在树枝上蹦来跳去,锻炼锻炼身体;或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起大山。若有情况,一群麻雀就如惊弓之鸟,惊慌地飞起。等了好久,确定没有危险时,它们才小心翼翼地回到柳树上,又热闹起来。

④鸟是噪音监测器,这是科学家下的结论。当中午出现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时,麻雀便躲了起来,多么机灵的麻雀啊!当夕阳懒洋洋地躺在云端时,熙熙攘攘的人流、声嘶力竭的车马总算安静下来。这时,顽皮的麻雀便又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跳出来,舒展舒展筋骨,润润被废气呛哑了的嗓子,高歌几声。它总能给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大自然的亲切气息,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恩赐。       

⑤麻雀貌不惊人,平淡无奇。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是挺喜欢麻雀的。朋友,你呢?

【1】麻雀是噪音监测器这一点表现在哪里?用“——”线在文中画出来。

【2】短文第②自然段描写了麻雀的外形,作者按照麻雀的( )—麻雀的( )—麻雀的小肚皮—麻雀的( )的顺序写的。

【3】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着( )写了麻雀( )( )( )几方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5】现实生活中,麻雀等野生动物经常被人捕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雪(节选)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葫芦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球,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1】用“~~~~”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绘色彩斑斓的环境的语句,这些语句表

现出江南的雪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场景进行了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西部印象

对我来说,西部印象首先是与荒凉、遥远、新奇和异域风情连在一起的。她是众山之巅、江河之源,是茫茫无边的黑色大戈壁、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但她也是丰润的绿洲、肥茵的大草甸子、淙淙的雪山泉水、悠扬宛转的牧歌。她是葡萄架下的笑声、旋转的裙子、飘舞的辫子。她是油滋滋粘满孜然的羊肉串、大块白嫩嫩蘸白盐的手抓羊肉。

西部是东西方文明的通道,是连接欧、非、亚三洲的大陆桥。她是上古开通的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商队、和平与繁荣的使者,是驼背上诱人的香料与丝织物,是大车里精美的瓷器和工艺品,是艰难的长途跋涉,是艰苦的辗转

旅途,是阳光下欢快的驼铃。西部曾有过极盛的繁荣,因而在古代,人们对她并没有遥远的感觉。节旄出塞是常使,立功异域为殊荣。唐代大诗人李白,甚至就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他仗剑去国,白发飘零,游历和歌咏遍了祖国山水。五十年来的西部,是铺天的麦地,是无际的棉田;是井架,是运油车,是输油管;是原子基地,是发射架,是内地支边,是生产建设,是强大国防,是赫赫国威。

眼下,西部就要发生一场更大的变化,她将成为人类文明的奇迹,21世纪的硕果。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

1.读短文,找句子。

(1)与《草原》相关的语句:

 

(2)与《白杨》相关的语句:

 

2.文中提到了诗人李白,写写你积累的他的诗句。

 

3. “啊,西部,我无法预知你未来的笑容”。根据你的了解,对西部的未来作个预测。

 

 

13、阅读理解。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悠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3】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晋祠》,完成后面的习题。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行5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像一道屏障,又像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这里的树,还以造型奇特见长。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就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描写,体现出晋祠________的特点。

【2】仿照文章原句格式,补充相应的内容。

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盛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严冬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祠的树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5】《晋祠》和《不容忽视的光污染》,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的写法?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冰取火

有一支探险队,在他们到达南极的途中,遇到了特大暴风雪。等到风停雪止天放晴时,饥肠辘辘使他们想起生火做饭的事儿。这时发现,由于全力以赴同暴风雪搏斗,存放火柴、望远镜等物品的袋子,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

这可怎么办呢?要知道这儿天寒地冻,遍地冰雪,在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下,所有的食品都冻得像石头一样,没有火种,这种石头怎么吃呢?再说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回去取火种,来回也需十几天,怎么办呢?有的人绝望了,认为没死在暴风雪中,却要死在饥饿中。

正当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一位知识渊博的探险队员提出了用冰取火的建议。这种方法行不行?试一试再说吧!于是他们在附近寻找了一块直径约1米的透明大冰块,用斧头、小刀把冰块修凿磨光成一面凸透镜的形状,然后把这块凸透镜朝着太阳支起来,让阳光经过透镜聚成一点,在这一点处放些易燃物,一会儿,易燃物竟然燃烧起来了。成功啦!成功啦!所有的队员都为重新获得了火种而高兴地欢呼起来。

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的智慧可以战胜任何困难。

1仿照饥肠辘辘写两个形容饥饿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章中描写用冰取火的句子。

4除了用冰取火这个标题外,请你再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有,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善良的种子”这一内涵的是哪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⑩段呼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父亲的认识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眼睛里的“小精灵”》,完成下列各题。

眼睛里的“小精灵”

为什么眼睛能看见东西,鼻子、耳朵就看不见?这是因为,眼睛里住着无数个“小精灵”,它们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抓住光。只要一碰到光波,这些小精灵就活跃起来,它们先把不同的光波分开,再把光波变成一组一组的电信号,通过每个小精灵身上连接的“细线”,把电信号传向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眼睛就能看到图像了。

抓光的小精灵们住在一层膜上,这层膜叫做“视网膜”,它就在眼球的后面。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毫米,相当于一张薄纸。光线先从瞳孔进入,再穿过晶状体,最后才到了视网膜上,被那里的小精灵们抓住后,又被转换成电信号,也就是电波。

眼睛里的“小精灵”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它们都是细胞。人和动物的身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种类很多,有淋巴细胞、血细胞、神经细胞……眼睛中“小精灵”都是神经细胞,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叫做“感光细胞”,它们身上连接的“细线”叫做“神经纤维”。

人的眼睛中有上亿个“小精灵”,有了它们,人才能看见五颜六色的世界。

(选自《少儿百科》,有删改)

【1】短文中的“小精灵”是指( )

A.眼睛

B.视网膜

C.感光细胞

D.电波

【2】短文主要介绍( )

A.“小精灵”的数量

B.“小精灵”的作用

C.“小精灵”的大小

D.“小精灵”的位置

【3】按眼睛看见图像的过程,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 )

光线进入瞳孔,穿过 ,来到 ,被感光细胞抓住转换成电信号,也就是 ,通过 传向大脑,眼睛看到图像。

A.晶状体 视网膜 电波 神经纤维

B.晶状体 视网膜 小精灵 电信号

C.视网膜 晶状体 电波 神经纤维

D.晶状体 视网膜 电波 神经细胞

【4】“视网膜的厚度不到0.5毫米,相当于一张薄纸。”这句话中“不到”“相当于”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荷兰郁金香

①荷兰,欧洲的花园,鲜花之国。说起荷兰,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国花——郁金香。

②在花卉的天地里,郁金香堪称大名鼎鼎的洋花。1863年,它从土耳其传至荷兰,在土耳其语中,其含义是郁金香花像包着头巾的伊斯兰教少女一样美丽。热爱奇花异卉的荷兰人对它那种美妙的酒杯形花朵如痴如醉。传说古代有位美丽的少女,有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了她。一位送她皇冠,一位送她宝剑,一位送她金块。但她对谁都不予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深感爱情不能勉强,遂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根,这样合起来便成了郁金香了。这个故事更加深了荷兰人对它的热爱。

③不少人认为“没有郁金香的富翁不算真正的富有”。荷兰有的人竞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19世纪之初荷兰全国种郁金香有130英亩□到了20世纪中叶已发展到两万多英亩□占全世界郁金香出口总量的80%以上□行销125个国家□被誉为□世界花后□郁金香当之无愧地成为国花,也无愧与风车、奶酪、木鞋一道被定为荷兰“四大国宝”。

④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但开黑色花的郁金香,却被视为稀世奇珍。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所写的传奇小说《黑郁金香》,赞美这种花“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其实,纯黑的花是没有的,只是红到发紫罢了。

⑤荷兰的郁金香誉满全球,为热爱它的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

【1】请在文章第③段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郁金香是从土耳其传至荷兰的,荷兰人非常喜欢这种花。( )

(2)荷兰人特别热爱郁金香,有的人竟宁愿用一座酒坊或一幢房子去换取几粒珍稀的郁金香种子。( )

(3)郁金香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荷兰已经拥有8000多个郁金香品种了。( )

【3】法国作家大仲马是怎样赞美黑郁金香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一说郁金香为什么能当之无愧地成为荷兰的国花?

________________

【5】郁金香深受荷兰人喜爱,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

19、阅读练习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②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裏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⑧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⑨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1】根据短文,长在房子上的“黄花”是下列哪一种?(   

A.葵花

B.南瓜

C.丝瓜

D.乌子

【2】对葵花形象的概括,下列有误的是哪一项(   

A.永不折弯

B.深沉低落

C.斗志昂扬

D.外形挺立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A.文章开头表明本文的描写对象是葵花,并引出下文对小时候祖母种葵花情形的回忆。

B.葵花结籽时,“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暗示祖母劳作的辛苦和身体的衰败。

C.“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表现了“我们”等待嗑瓜子时的幸福快乐,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

D.文章以“祖母的葵花”为题,强调祖母对葵花的喜爱,以及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对祖母的赞美。

【4】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仿写句子。

例:一本好书是一盏明灯,它将照亮人生前进之路。

一本好书是___________,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大批敌人被七连有计划地引上了狼牙山。

敌人被他们一次一次地打下去。

 

2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芳草地

题目:________真让我_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确定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畅,有条理,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