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句中,字形及加点字、词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慕 夜慕 不耻下问(羞耻)
B.销毁 消息 竹喧归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C.谎话 慌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说)
D.暴发 爆炸 却只漫浪诵读(浪漫)
2、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侵略(qīn nüè) 汛期(xùn qī) 削弱(xiāo ruò)
B.嫉妒(jì dù) 叮嘱(dīn zhǔ) 迟延(cí yán)
C.颓败(tuí bài) 着力(zhuó lì) 殿堂(diàn táng)
D.梳理(shū lǐ) 眼睑(yǎn liǎn) 龟裂(guī liè)
3、下列诗词中与思乡情感无关的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D.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4、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结合情境,判断五个加点短语属于动态描写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名言佳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2)月出惊山鸟, ____________。
(3)三万里河东入海, ________。 (4)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
(5) ________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6)羌笛何须怨杨柳, ________。
6、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童年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不一样的,是范成大笔下的“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懂事;是杨万里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可爱;是雷震眼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
(2)这么久不见,你的脾气还是“________________”。(填一句歇后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既是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显示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唐代诗人王昌龄说,爱国是“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的铮铮誓言;宋代诗人陆游说,爱国是“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的热切期盼;唐代诗人杜甫说,爱国是“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_,”的激动喜悦。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集—— 雄伟——
徐徐—— 飘拂——
欢喜—— 挥手——
8、请用“烈”字组词,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松鼠好像很怕(______)的日光,白天躲在树上的窝里,晚上才出来活动。有时风(______)地刮,树枝(______)地摇晃,松鼠只好从树上的窝里来到地上。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各国科学家,尤其是材料专家特别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元素。而在稀土中,更重要的是重稀土。重稀土元素包括钆(ɡá)、铽(tè)、镝(dī)、钬(huǒ)、饵(ěr)、铥(diū)、镱(yì)、镥(lǔ)和钇(yǐ)9种元素。重稀土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石油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材料二】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____
(2)重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可替代物品有很多。____
(3)重稀土资源丰富,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____
【2】从材料二可以知道,______的重稀土储量最高,占总量的______。重稀土储量排在第四位的是______,占总量的______。
【3】这两则材料介绍了重稀土哪些方面的知识?请概括。
____________
10、阅读
蜜蜂的舞蹈语言
每逢春暖花开之际,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花朵里钻进钻出,忙个不停地采集花蜜和花粉。那么,当一只蜜蜂找到了鲜花盛开的蜜源后,是怎么通知同伴一起来采集的呢?
奥地利一名科学家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将一只盛有蔗糖溶液的碟子放在临近蜂巢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只工蜂发现了蔗糖溶液。趁着工蜂在碟子中光顾蔗糖的时候,他悄悄地在这只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他追踪着那只涂着红点的工蜂,看着它飞回了蜂巢。过了一会儿,成百上千只蜜蜂从蜂巢里飞出,一起飞向放着蔗糖溶液的地方。奇怪,那只背上涂着红点的蜜蜂是怎样向同伴通风报信的?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终于,他发现了蜜蜂报信的秘密。
涂上红点的蜜蜂回到蜂箱里,便不停地做着一种有规则的飞舞。其他工蜂立刻围上来,表现出非常兴奋的样子。接着,围观的工蜂也模仿着飞舞起来。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
科学家观察到,如果发现蜜源的蜜蜂回来后,先飞一个圆圈,然后反方向再飞一个圆圈,这是“跳圆圈舞”,这是在报告距蜂巢约50米内有蜜源。如果报信的蜜蜂先飞半圈,然后直飞回来,换个方向再飞半圈,飞舞得像个“∞”字,而且,它在直飞时,腹部末端还不停地摆动,是“跳摇摆舞”。如果蜜蜂在1分钟里飞舞出30多个“∞”字,而尾部摇摆的次数较少,是在说蜜源大约距离蜂巢200米左右;如果它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这是在表示蜜源离蜂巢很远,大约6千米左右。
蜂巢里是漆黑一团的,其他的工蜂能看清找到蜜源而回来“跳舞者”的“舞姿”吗?当然看不清。不过,蜜蜂自有办法,它们会像盲人用手指摸着“看”书一样,用它们的触角来了解对方跳的是什么舞,“舞蹈”节奏有多快。瞧,这多有趣!
【1】读短文,想一想:文章是围绕哪个问题展开叙述的?请找到这句话,并正确地抄在格子内。
【2】根据要求,理解后填空。
(1)“于是,科学家制作了一只特殊的蜂箱,蜂箱的一面用玻璃来代替木板,以便能看到蜂箱里发生的情况。”句中“以便”是表示下文所说的目的希望能够实现。科学家制作玻璃蜂箱的目的是_________。短文第二段,科学家悄悄地在工蜂的背上涂了一点红色的颜料,以便______________。
(2)“随后,大家跟着涂着红点的蜜蜂一起拥出蜂房,径直飞向盛蔗糖的碟子。句子中“径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在这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段至第四段,简要填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报信秘密
【4】读短文第四段,根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舞蹈语言 | 蜜源与蜂巢的距离 | |
跳圆圈舞 | _____ | |
_____ | _____ | 大约200米左右 |
1分钟只飞了8个“∞”字,而尾部却摇摆得非常频繁 | _____ |
【5】读了短文,你是否相信科学家通过这样的科学实验已经揭开了蜜蜂报信的秘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选文中画“ ”的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出了大拇指的形状算不上美。
【2】将文中意为手指的“他”改成“它”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列举了大拇指和食指的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语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粽子里的乡愁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棕、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批,美其名日“富贵粽”。
④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这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以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A.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好吃懒做,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B.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乞讨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⑧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看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⑨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⑩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⑪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句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⑫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请你概括本文的内容,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我”最爱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揣摩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里“乡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又是荠(jì)菜花开时
①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cáng zàng)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②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pú)匐(fú)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mó mú)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③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请给文中第①②自然段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乏味:________
兴高采烈:________
【3】请把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文中第②自然段,回答问题。
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想想短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和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_________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________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__________
【2】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第一段话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光阴有哪些特性?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把下列句子的含义简要地写下来。
①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写了光阴的“脚步”,还写了光阴的“脚印”,“脚步”是指________,“脚印”是指________。
16、阅读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 )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 )飞舞。即使是( )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 )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生起( )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词。这些叠词不但强调了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文章语言的 。
【2】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顺序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喜欢冬天早上寒冷的感觉,中午寒气渐退,难免扫兴
B. 作者很享受在凛冽的清晨手捧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种闲逸的心情,到中午炭化为白灰,难免扫兴
C. 熊熊的炭火为寒冷的冬晨营造了美的氛围,到中午时炭火消失,那独特的韵味也消失了,难免扫兴
【4】第二自然段说“明亮的月夜固然美”,下列诗句写夏天月夜的一项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第四自然段说“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却没写怎么美,请你学习短文的写法,结合平的积累,用几句话写一写冬天落雪的早晨的景致。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欣赏。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mì谧,让人感到无比qiè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些,在一个伸进河里的jiǎ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yīn氤yūn氲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粉红,在那边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文章按照____________顺序分别写了密西西比河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时和____________时景色的变化。短文第三自然段是____________态描写,按照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2】发挥想象,对密西西比河的夜晚展开静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现代文阅读。
一秒钟的祝福
火车上,我对面坐着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开始坐立不安起来,儿子趴在玻璃窗前,把脸都贴扁了,使劲地往外张望着。我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那个男孩:“你在看什么呢?”孩子转过身来对我说:“在等爸爸呢!我爸爸是火年司机,因为工作忙,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今天是爸爸40岁生日,我和妈妈想给爸爸送一份礼物。我们想让爸爸在他的火车开过来时看到!”
孩子的妈妈补充说,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她和儿子在火车时刻表上查到,T79次列车和他爸爸开的T91次列车将会于6点多在湖北孝感区域内的某一个地方相遇。也许这两列火车擦肩而过的时间就一秒钟,但母子俩却非常期盼能在这一瞬间给爸爸送上生日祝福。我为母子俩的奇思妙想感到吃惊,便不由得向车窗外望去。
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另一列火车“隆隆”的响声,贴在玻璃窗上的孩子大声叫着“来了!来了!爸爸的火车开过来了!”孩子的妈妈把上半身挪了又挪,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车厢里顿时鸦雀无声,而那个激动得不停抖动身体的男孩,将画有蛋糕的画,死死地贴在玻璃窗上。那蛋糕旁,有一行玫瑰色稚嫩的字:“爸爸,祝您生日快乐!我和妈妈想您啦!”一个孩子送给爸爸全部的思念和祝福都在这幅画上了!
很快,T91次列车开过来了。在两列火车相遇的一瞬间,我看见那孩子举着画,激动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妈妈强忍着眼中的泪水,把脸紧紧地贴在玻璃窗上。也就是这一秒钟,T91次和T79次列车完成了幸福相遇的一刻!兴奋不已的孩子一下子抱住了妈妈,在妈妈的耳边说:“我看见爸爸了!我看见爸爸了!我把生日祝福送给爸爸了!”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车厢里的旅客也不由得为他们的幸福鼓起掌来。
平日里的生日祝福,烛光晚餐,人们可能司空见惯了,而眼前这一秒钟的特别生日祝福,这转瞬即逝的感人一幕,却让全车厢的旅客印刻在心。这一秒钟里饱含着多么浓浓的亲情,又传递着多么难以言表的爱啊!
【1】火车上,儿子趴在玻璃窗前,往外“张望”着什么?( )
A.风景 B.人群 C.火车 D.爸爸
【2】小男孩和他妈妈为什么乘坐T79次列车?( )
A.小男孩的爸爸在这列火车上。
B.小男孩会在这列车上见到爸爸。
C.这列火车可以与小男孩爸爸开的T91次列车在某一个地方相遇。
D.小男孩要乘车去找爸爸。
【3】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男孩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
那个激动得不停抖动身体的男孩,将画有蛋糕的画,死死地贴在玻璃窗上。
A.幸福、得意 B.高兴、激动 C.沮丧、悲伤 D.感激、兴奋
【4】对短文题目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祝福的时间太短了,只有一秒钟。
B.一秒钟的祝福很短暂,应当珍惜。
C.一秒钟的祝福虽短,却饱含着亲人之间深深的爱。
D.一秒钟的祝福表现的真情令人赞美。
【5】短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九龙壁
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九龙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今天我游览了北海公园,亲眼见到了它。它那精美的造型使我赞叹不已。
九龙壁,高五米,长二十七米,厚一点二米。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的琉璃砖分别镶嵌成九条巨龙。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雾似的,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照着对方,仿佛说( )( )你有什么了不起( )敢和我较量吗( )( )
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
再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刻画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分。我们的祖先,真是心灵手巧,多么聪明呀!九龙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给第二自然段括号里填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赞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天下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
(1)鲸是动物。(扩写句子)
(2)鲸的祖先最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越来越大。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鹊退了出去。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让我们一起当护海卫士。
亲爱的朋友,当你满怀兴奋地去看碧海蓝天的时候,到海边却看到下面图中的情景,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留下你宝贵的看图后的启示吧!(注:图片中沙滩上是人们旅游时丢弃的垃圾,海边漂浮的是各种包装盒和饮料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