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吩咐 大臣 悠然 举世闻名

B.叮嘱 境界 传统 应接不暇

C.规律 派遣 羞耻 不可记数

D.郊外   隐蔽 联结   国泰民安

2、根据句子意思,在括号里圈出一个正确的字。

(1) 你的信没有(暑 署)名。

(2) 我(赔 培)爷爷、奶奶逛中山公园。

(3) 老龙王十分感(急 激)海力布。

(4) 咱们得每时每刻锻(练 炼)自己的(意义)志。

(5) 在大森林里,你得(象 像)个主人。

(6) 这个规(距 炬)谁也不能违反。

 

 

 

3、下列问句中,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A.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B.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C.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D.人在地道里怎么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这篇文章,通过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议花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在写作上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在1921年开始创作时,就以“_______”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2.《蝉》中表现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珠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课文生动地描述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下,由_______人到________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___________。现状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5、同音字组词。

jì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补充四字词,并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不(   )而飞   严阵以     杯水车  

默不( )声     尽脑汁 一本正  

  (1)这是一道难题,我(   )想呀想,终于有了眉目。

  (2)在老师面前,他总是(   ),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呢!

 

7、课文知识回顾与运用。

(1)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中华民族向来倡导节俭,力戒奢侈浪费,并且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不由得想到魏征所言“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用《论语》里“敏而好学,______”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要勤勉好学和勤于请教。

(3)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正如朱熹所说的:“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4)《蝉》中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______。”

(5)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诵道:“______,天气晚来秋。”

8、《珍珠鸟》一课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两则短文选段,完成习题。

父亲(节选)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下来,目光凝视着远方,“吧嗒、吧嗒”着。

父亲把希望全凝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摸着课本回来,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进屋,看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我考上了中学,父亲喜形于色,专门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了纽扣,拉顺了衣领……

我的眼睛湿润了,知道这钱来之不易。望着父亲那憨厚的脸,嘴角抽动了半天,也没吐出一个字。(作者:梁晓声)

那盏叫父亲的灯(节选)

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作者:迟子建)

【1】选段(一)描写了哪几个场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对选段(二)第1自然段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父亲做一盏灯要花很多工夫。

B.父亲做一盏灯很不容易。

C.“我”提着父亲做的灯挨家炫耀。

D.“我”把灯的光全丢在路上了。

【3】选段(一)中,“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了纽扣,拉顺了衣领……”一句细致刻画父亲给“我”穿上衣服的动作,这一处细节描写表现出父亲_______________。选段(二)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下列对两个选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一)开篇说父亲“土里土气”,看似写父亲有点“老土”,实则赞扬父亲作为农民的那种勤劳、淳朴的特点。

B.选段(一)中,父亲“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是说父亲虽然不认识一个字,却极力想读懂“我”作业的意思,鉴定作业的优劣。

C.选段(二)中,父亲的一句“还真顾家啊”,其实是在委婉批评“我”过于贪玩,快把蜡烛油给点完了。

D.选段(二)中,“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妖娆迷人”在这里特指有了父亲送我的灯,这个年就过得特别美好、有趣、温暖。

【5】两个选段都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怀念之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纷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收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朗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的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选文第二自然中反复出现“七八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仔细品读,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

【3】选文中第二自然段描写母亲工作的环境,你觉得母亲工作的环境怎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装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可以把“我的母亲”去掉,重复使用,显得赘余。

B.可以去掉后面两个,第一个“我的母亲”能够体现作者见到母亲时的心情,后面两个可有可无。

C.都不可以去掉。这三个“我的母亲”所表达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连着用三个“我的母亲”能够更细腻地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

11、阅读

适者生存

别看我们的个子小,其实我们在地球上的年龄比人类还要长。我们的祖先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开始了活动。

我们对于地面的变化非常熟,也已经完全适应。我们的堡通常从岩石下或者裸露的地面,垂直地挖进泥土里,或者从朽木茎皮下的空间进入树木的中心,以及在环绕着木头正对泥土部分的表面周围。这种几何形状的巢有助于我们工蚁姐妹在其中迅速地将卵□幼虫和蛹搬运到更适宜它们成长的小室里去□

地穴帮我们抵御炎热环境里的高温。酷暑的烈日下,只要被迫在地面上两三个小时,连沙漠专家也会毙命。然而,在我们的地穴里,即使是最炎热的日子,温度都可以保持在舒适的范围。

在炎热的旱季,栖息在干旱环境里的群体经常面临脱水的危险。姐妹们会成群结队地穿在草木间,采集附近植物上的露水。在巢穴附近找不到水的时候,我们就爬过一座座小土丘,越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衔运能找到的水滴。

或者衔运其它能找到的水滴。我们把小滴,含在敞开着的上颚间,运回巢去。在巢里,我们让口渴的姐妹分自己的收获,并将剩下的水喂给幼虫,涂抹在卵袋上,或者直接洒在地面上。

地球上的,我们的姐妹们有7000多种,总量在数万亿以上。我们在地球上任何一处适合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生存。到目前为止,只剩终年积雪不化的山峰和南北极地区还没有去。

——选自王剑锋《蚂蚁的精神——只要我做就能成功》,有删改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xī xīn) 堡(liě lěi) 抵御(dǐ yù zhǐ xiè)

穿(shuō suō) 分(xiǎnɡ hēnɡ) 在地面(dài dāi)

【2】读下面句子,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这种几何形状的巢有助于我们工蚁姐妹在其中迅速地将卵___幼虫和蛹搬运到更适宜它们成长的小室里去___

【3】比较例句中“活动”意思的不同,根据要求用上“活动”,再写两个句子。

我们的祖先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就开始了活动

你们学校在放学后会组织哪些活动

活动(肢体动弹、运动):_______________

活动(动摇、不稳定):_______________

【4】读第1段,写出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照样子把“成群结队”的意思用具体情境表现出来。

长途跋涉:我们就爬过一座座小土丘,越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衔运能找到的水滴。

成群结队: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们”能生存下来的关键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fù gài            )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有改动)

【1】将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 )的雨声       ( )的天       ( )的天空       ( )的雨点

【2】写出文中拼音的正确汉字。

【3】联系短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遮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还清楚地记得,许多年前,在一个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他回到学校。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口袋里的手攥(zuàn)着那张五十元钱。

  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没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巍巍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异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在颤动着。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希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过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他到了学校。老师正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五十元钱放在红布上。

  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看这五十元钱和一篮鸡蛋,愕然无语。

(1)第一段中的“盯”和“攥”两个词语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感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3)“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______的情感。

(4)小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试想,老师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牵牛花

去年,我家院子里种了许多牵牛花。它的嫩叶、花朵缀满了篱笆,把我家院子打扮得像一座美丽的别

牵牛花最乐于攀登,勇敢地越过障碍,向着高处攀登。它那纤细而坚韧的茎蔓,在篱笆上千方百计地穿过缝隙,围着篱笆杆缠呀缠,盘呀盘,把篱笆编织得不透风,就像巧姑娘在用竹篾纺织花篮,又似在飞针走线制作美丽的刺绣。距篱笆不远处有一棵挺拔的柏树。牵牛花探出头,竞爬上了树干,一直爬到树梢,然后又围着树缠绕。慢慢地,它竟盘踞了整株柏树。

牵牛花的攀登,是脚踏实地的。它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儿也不游离。它缠住葵花杆儿时,随着葵花的生长,竞把葵花杆勒下一道道深沟。多大的缠劲和韧劲啊!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到了深秋,它虽然枯萎了,却给人留下了那粒粒饱满的种子。黑如乌金,白似碎玉,这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

牵牛花是平凡的。它奋斗一生,把花朵和果实留给人类。不屈不的牵牛花,多像一位不畏艰险、攀登不止的勇士啊!这样可爱的花,怎能不让人喜爱呢?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

(yě shù)             (guān guàn)            不屈不(ráo náo)

【2】写出牵牛花攀登的特点。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3】本文赞美了牵牛花(       )的品质。

A.外表美丽,华而不实

B.柔弱,寄人篱下

C.努力向上,不畏艰险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节选)

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负责殿后。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 )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bēi bèi)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dao diāo):“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 )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读画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4.如果大黑骡子会说话,它会对彭德怀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16、课外阅读。

走向春天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着一种群居的驯鹿,每年它们要在生活区内南北穿越几百里,以此选择它们生存的栖息地。当北极圈一带的冬天到来,冰雪封山时,它们就要穿越生活区南边一条近百米宽的冰河,忍着时刻被冻死或饿死的危险越过河去。但河水不结出厚厚的冰它们是过不去的。它们要在寒风中等待着河上结出厚冰。在这期间,驯鹿们相互依偎在枯草或山岩的缝隙中藏身。但总有一些驯鹿被冻死在河的北岸。只有那部分幸存者们踩着冰河,在河的南岸上找到它们的越冬栖息地。当春天再来,河北岸上它们原来的生活区里又泛出绿色时,它们又得重回故里。并不完全因为它们思念这山或草,而是因为另一种更残酷的命运在等待它们。

春天一到,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上,各种猛兽都纷纷从更远的南方北迁,重回到它们原来的生活区。所以驯鹿们又不得不穿越冰河,重返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回归。

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冲不过冰河,它们就会被那些南回的猛兽们吃掉,那片草地仅仅是驯鹿们临时的寄居地。然而,刚解冻的冰河水流湍急,它们只有踩着漂浮在水流上的一个个大冰块,顺着水流返回家园。有的在河岸上挨不住冷被冻死,有的从冰块上滑进水中被淹死,场面非常惨烈。

面对这残酷至极的求生之境,驯鹿们却坚忍地站立在风中;面对凛凛冰河,遥望家园,静待远山那一抹淡淡的希望绿色。这是多么顽强的一种求生。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有时也会遏上这种生死存亡的大遭遇。那么,你有驯鹿一样的勇敢吗?敢像驯鹿一样,直面现实,迈向坎坷,向一切艰难或不幸,作最决绝的挑战吗?

1写出下列语句中标红词语的反义词。

(1)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______

(2)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______

2你知道驯鹿为什么要穿越冰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驯鹿顽强的求生毅力?请举出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平台。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②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旁边一个女人对母亲说的话,是对母亲的( )

A.赞扬

B.批评

C.鼓励

D.讥讽

【2】选文第3自然段运用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句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句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

A.辛劳能干 B.通情达理 C.生活拮据

【4】母亲的举动深深感染了“我”,结合自己的体会,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母爱如水,浇灌着我们_________________;母爱_______________, 温暖着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选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白鹭的颜色和身段都很适宜?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错误的画“×”。

①雪白的蓑毛______ ②流线型的身体结构______ ③铁色的长喙______

④青色的脚______ ⑤它的常见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画“ ”的句子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恰到好处

B.恰如其分

C.不温不火

【3】结合课文内容,下列哪些词语能形容白鹭呢?( )

①朴素 ②高贵 ③华丽 ④平凡 ⑤高洁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4】选文要赞扬的是白鹭,为什么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蒲公英的茎慢慢垂下头来,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他们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   专一)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

⑤曾经,那是一双怎么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

⑥后来,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这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富裕   丰裕)的口粮。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吗,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又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请用“/”将括号内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根据短文,将内容补充完整,要求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3】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的脚很特别,脚板特别大,脚步很利落,我根本拦不住她。

B.母亲年纪大了,却还执意要为我寻挖蒲公英,一心想着子女。

C.母亲爱东奔西跑,执意要下楼,去看蒲公英。

D.我劝不住母亲,因为我的口才比较差。

【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加点的词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吗,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我”为什么而心疼?你体会到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什么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至少写出三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的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态。(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

(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

(3)请从“慰问”“下意识”和“半夜三更”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

21、用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骄傲(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自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照样子,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楚王尊重晏子。

楚王怎能不尊重晏子呢?

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得信守自己的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笔下生花。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完成。

(1)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东西,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样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请以“我的心爱之物”为题完成习作,字数不少于350字。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大胆、合理想象。字数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