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B.年轻人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C.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D.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等……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2、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绝活 眷恋 沉睡 出谋划策
B.慈详 辽阔 笼罩 肃然起敬
C.豆桨 奔赴 瞄准 碧波万顷
D.神圣 妒忌 享乐 龇牙裂嘴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4、查字典,填空。
“赤”字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赤”字在词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泛指红色;②忠诚;③空;④光着,露着(身体)。“赤胆忠心”的“赤”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赤脚”的“赤”应选第_____种解释。请根据第①种解释组词:_______。
5、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爸爸工作( )很繁忙,( )不会忘记检查我的作业。
(2)树木( )能绿化环境,( )能净化空气。
(3)乞丐( )饿死,( )不吃别人给的带有侮辱性的食物。
(4)他( )马马虎虎地把考查卷扫一遍,( )一丝不苟地检查。
(5)(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6、看拼音,写字词。
外公家里有三亩田。每到干旱的时候,我就和外公去jiāo dì(________),可是外公总xián(______)我碍事。我只好坐在田埂上吃wài pó(________)送来的gāo bĭng(________), chán(______)着她给我讲故事。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意思明确、通顺的话。
烟( )浩渺 ( )天立地 喜不自( ) 若有所( )
一针( )血 情不自( ) 一声不( ) ( )己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
8、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神( )妙( ) 肃然( )( ) ( )不( )禁
一( )见( ) 半夜( )( ) ( )声( )吭
(1)看到球星们精彩的射门,球迷们_________________地欢呼起来。
(2)进入革命烈士纪念馆,大家睹物思人,想起了烈士们生前的英雄事迹,不禁________________。
(3)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9、课内阅读。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chā chà)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zhā zā)起来,然后把苔(tāi tái)藓挤紧,(踏 蹋)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 舒适 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 椎)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2】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松鼠搭窝时,先____,再____,然后____。
【4】你认为松鼠的窝最奇特的地方是哪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狼落狗舍
狼在黑夜里来打劫羊棚,却落入了狗舍,狗舍立刻像白天一样骚动起来。猎狗嗅到敌人老灰狼就在近旁,涌到狗舍门口,逼上前去迎战。
“喂,伙计们,有贼!有贼!”管狗的人喊道。院子的门关上了,立刻都上了门闩,这块地方顿时乱得像个地狱。这个拿着木棍儿来了,那个提着枪来了。
“拿火来!”他们嚷道,“拿火来!”于是有人跑去拿了火把。
狼在角落里坐着,他那硬硬的灰色脊背躲在那正合适,他露出可怕的牙齿,竖起硬毛,瞪着眼睛,好像当场就能把大家吃掉似的。然而跟猎狗们打交道,可得放聪明点儿,可不能来这么一手。总而言之,这是十分明白的。今儿夜里可没有不花钱的羊肉吃。
狡猾的老狼觉得应该进行谈判,他油嘴滑舌地开口说道:
“我的朋友们,何必这样吵吵闹闹呢?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你们长久失掉联络的同胞兄弟!我是来签订和约的,你们何必这样气势汹汹呢?让我们大家把往事一笔勾销吧,我们来订立同盟,我再也不来惊动你们的羊群,我还情愿替羊群打抱不平,我们狼可是最讲信用的,我发誓……”
“对不起,可没有那样便宜的事儿。”管理猎狗的头儿打断他的话,说道,“我可是白发苍苍了,我老早就看透了狼的本性,我对付狼的办法已经屡试不爽,绝对不跟狼讲和,除非把他的皮撕掉!”
于是他立刻放出一群猎狗,向狼直扑上去。
【1】这个故事从多方面对狼进行了刻画,仔细阅读,请用选文原句回答下面问题。
(1)关于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外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心理刻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中狼的主要特征是( )。
A. 愚蠢无知、贪婪狡诈 B. 狡猾阴险、凶恶残忍 C. 凶恶歹毒,油腔滑调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猎狗一起对付狼,毫不畏惧,团结力量大。
B. 对付一切敌人,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坚持斗争,将其消灭。
C. 狼和猎狗是长久失去联系的同胞兄弟,要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
11、阅读。
孔明南征,双方首战,诸葛亮擒住南蛮首领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放了他。
孟获回去后,决定夜里去劫营,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孟获又被擒住,但孟获不服。诸葛亮又把他放了。
孟获令他弟去向孔明献宝,里应外合杀了孔明。孟获来后,孔明在酒内下药,让孟获等蛮人烂醉如泥。当夜,孟获带三万兵来,中计,大败,被马岱截获。孟获仍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诸葛亮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到蛮兵威势已减时,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孟获被擒。孟获仍不服,孔明放他回去。
孟获向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诸葛亮不杀之恩,捉了孟获,送给诸葛亮。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的妻弟将孟获押来诈降,被诸葛亮识破,全部被擒。孟获不服,诸葛亮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里应外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获被捉了放,放了又捉,前前后后共计________________次,最后终于心服诸葛亮,誓不再反。这就是有名的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三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可以成语(或一句俗语、歇后语、诗句)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诸葛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文段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并试着做出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老师,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壳壳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发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精似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就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着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他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的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先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物,作者是怎样对人物进行描写,丰富地展现徐先生的个性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读短文,想一想,短文讲了徐先生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徐先生对“我”进行怒骂后,批改“我”的作文又特别详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落花生》片段,按要求做题。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 你们要像花生,它 不好看, 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讲体面, 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⑥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在文中_____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选段①中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_____,却具有内在的可贵之处:_____。
【3】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采用 的写法,借落花生来赞美那些在平凡的工岗位上 的普通劳动者,在生活中、我们身边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有 。(至少两个)
【6】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形近字组词。
郊______ 绕______ 阁______ 瑶______
效______ 饶______ 搁______ 摇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_______ 仿照_______ 仿佛_______
【3】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园组成,又称圆明三园。
【4】句子。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直线的句子在自然段中起__________作用。
【5】文段从_________的布局,________的建筑来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5、阅读。
寻找恩人
成新平
当年五勇士跳下悬崖,有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绝处逢生。葛振林究竟被谁所救,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1 986年9月,这个“谜”才得以揭开。
那年,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在狼牙山峰顶隆重举行。数千群众参加了庆典,葛振林戴着大红花,也应邀出席。
伫立在圣洁的纪念塔前,葛振林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因为他是此次典礼的中心人物,不少记者拿着相机、话筒对准他:“请问葛老,当时你跳下崖后,是谁救了你?…”“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普通老百姓。”
“那你现在找得到不?”
“我现在找不到了。”提起恩人,葛振林就愧疚万分,“人家救了俺,为啥连名字也不问呢?”他时常念叨着。当年狼牙山跳崖遇险,若不是恩人深夜援救,在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救命之恩难忘呀!
那天,葛振林等人跳崖之后,他和宋学义被一棵大树挂住,浑身鲜血淋漓,后来被一个老百姓发现,把他们从树上救了下来,并连忙送到棋盘陀古庙抢救,是一位老道人用神秘的古方将他俩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提起那段非凡的往事,葛振林记忆犹新:“休养了几天,伤好了,我们就要找部队去。当时1 9岁的恩人也要跟着我们,我说不行,你回家吧。他却依依不舍,跟着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直到我们生气了,他才回去。第二天我们找到了部队……就这么分开了,分开了一直找不到……”
刚好他的恩人余药夫也正在场,他指着那条羊肠小道问葛老:“你还记得吗?我送你下山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下去的……”
葛振林欣喜万分。他那失散45年的恩人终于找到了!两人展开双臂,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任热泪长流。
◆读一读,填一填。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是相隔45年以后在 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的。
◆为什么说葛振林和宋学义是绝处逢生?
◆摘录文中写葛振林心情变化的词语。
16、阅读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马克·吐温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的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鸟儿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英里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的雾,与周边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
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粉红,在那边撒下一缕金光,还有那最美不过的一抹紫烟,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1】短文按照 顺序,分别描写了密西西比河 时、 时和 时景色的变化,写出了密西西比河黎明的美丽迷人。
【2】短文的第三自然段是 态描写,按从 到 的顺序写了树叶颜色的变化:( )——越来越浅——( )——( )——化为氤氲的雾。
【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说它“真正值得铭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安宁祥和的静谧之美
B. 主要采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表现了密西西比河的黎明热闹非凡的动态美
C.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优美又不乏活泼、自然、清新,让人如临其境
D. 行文不紧不慢,流露出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和热爱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听到“百鸟争鸣”,却“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第一自然段所提到的景物,展开想象,用静态描写的方法写写密西西比河入夜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文章,然后答题。
向中国人致敬
①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第十二大学。
②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入学前,就有人向我介绍这位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全校。他的提问有时十分刁钻古怪,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领教过,你要小心……”
③第一堂对话课,我就被大胡子教授点了名。当他了解我的背景后,便问道:“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④全班一片肃静,谁也没想到教授会问这么敏感的问题。我正视着他,慢慢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⑤“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⑥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晴,蓝的、绿的、褐的、灰的,全都瞪大了盯着我。
⑦“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的语气很坚定。
⑧教授依然没有放弃追问:“那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⑨“一国两制的构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今天的中国,台湾问题暂时还不是最重要的。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⑩“那你们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⑪教室里的氛围没有丝毫的放松。我突然感慨万千,狠狠地盯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然后挺起胸,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⑫教授离开讲台,笑着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晴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
(选文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刁钻古怪: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章中的话,写出教授一再刁难“我”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授为什么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天地
_____________
颜色鲜艳美丽的郁金香,原产于土耳其。在四百多年前传入欧洲,以荷兰为中心,培养出很多新品种。到了现在,荷兰约有3000种不同的郁金香,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目前 荷兰是郁金香的主要输出国 有 郁金香王国 之称
郁金香的花朵,由三片花瓣、三片花萼组成花冠(ɡuān ɡuàn)。内侧的是花萼,由于肉眼对花瓣、花萼很难分辨,所以统称花瓣。随着温度的变化,郁金香的花朵会开开合合,逐(zhú zhuó)渐变大。举例来说:把在15℃的房间里花瓣合拢的郁金香,移到20℃至25℃的地方,它的花瓣会立即绽开;再把它移到温度较低的地方,它的花瓣又会马上合起来。不过,郁金香的花瓣卷(juǎn juàn)向外侧后,就不会再合起来了。
郁金香( )颜色鲜艳,外形美丽,( )没有香味,也不会分泌花蜜,( )吸引不到昆虫来传播花粉。一望无际的郁金香花田,是颜色美的极致,却缺乏那种花丛中蜂喧蝶舞的动态美,算不算美中不足呢?
【1】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把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用“/”划掉。
【3】给第一自然段中空白处添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给最后一段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5】文中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郁金香 ___________;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郁金香___________。
【6】在作者看来,美丽的郁金香让人感觉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用横线标出有关句子。
19、阅读理解。
白猫王子五岁(节选)
梁实秋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它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 我们的住处没有鼠,它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它对我们的服务。我们吃饭的时候它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它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喂它几块鱼虾鸡鸭之类,它浅尝辄(zhé)止。它从不偷嘴。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它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它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它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它已窜到门口相迎。这样,它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猫相当的解语,我们喊它一声“猫咪!”“胖胖!”它就喵的一声。我耳聋,听不见它那细声细气的一声喵,但是我看见它一张嘴,腹部一起落,知道它是回答我们的招呼。它不会说话,但是菁清好像略通猫语,她能辨出猫的几种不同的鸣声。例如:它饿了,它要人给它开门,它要人给它打扫卫生设备,它因寂寞而感到烦躁,都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无论有什么体己话,说给它听,或是被它听见,它能珍藏秘密不泄露出去。不过若是以恶声叱责它,它是有反应的,它不回嘴,它转过身去趴下, 作无奈状。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 第 2 卷》时代文艺出版社)
【1】照样子,写词语。
虎视眈眈(ABCC式):_____、____
细声细气(ABAC式):______、____
【2】形容吃饭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的四字词语是“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
【3】“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这句是对白猫的_________的描写, 表现了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一家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用“踏实”写句子。
(心里感到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切实,不浮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七月七日这一天地上的喜鹊少多了。喜鹊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种田人再也没有捡到野兔。他的田里长满了野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同学们,任何事物都有第一次,如: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说话;第一次挨了老师的批评;第一次说了谎……请你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把内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例文:第一次包饺子
春节期间,让我难忘的事有许多,我感触最深的是那一次包饺子。
除夕那天,我与妈妈来到菜场买来包饺子的材料准备在家里包饺子。回到家里,我洗好手拿着肉来到厨房准备大显身手。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握住刀专心致志地剁着砧板上的肉。一开始我认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没想到我站在厨房里剁啊剁啊,剁得我腰酸背疼,但我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奋斗了半天我终于把肉和菜剁得非常细。剁完后我请来了妈妈帮我在馅里调味,妈妈熟练得在馅里加了些盐、味精……我闻了闻,啊,好香!这时妈妈把茶几上的东西都拿走把包饺子的饺子皮、馅和盘子放在茶几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得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看着电视。我拿起一张白色的饺子皮照着妈妈的样子,把饺子皮放在手掌心,摆了摆平,用大拇指轻轻地按住饺子皮的一小边,用筷子在汤碗里夹了一块肉馅儿,放在了那一张白色的饺子皮的中心。接着在饺子皮上的沿上涂上了一圈水,把饺子皮用手指按住角,翻过了。然后双手把两半饺子皮捏了三下,做完一只饺子,我包的那只饺子出现在眼前,看上去像个“大肚子”,我把那个“大肚子”放在盘子里一眼望去好像一个肚子快要吃破的人。我又做了一个,可是我这次馅又放得太少了像一个皮包骨的人。我又转过头去看妈妈的成果,哇!一个个饺子圆滚滚得,像小孩的脸颊圆圆的。为什么妈妈包的饺子那么好?我在其中看出了小秘密,原来妈妈每个饺子里的馅都是一样的。我也想妈妈那样在饺子立放入适量的馅再合上。果然和妈妈做的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爸爸端出来了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