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俭朴 谦虚 足智多谋

B.虚伪 夸耀 举世闻名

C.刚强 丑恶 诡计多端

D.聪慧 懦弱 处心积虑

2、曦曦记录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地点,请你找出书写有误的选项(     

A.

B.

C.

D.

3、下列带点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其父。(拜访)

B.物莫能也。(陷阱)

C.青春作伴好还乡。(青年时期)

D.心惊胆(战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不足 不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法  ____)(____其数   完________

(1)只要我们________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2)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千千万万,________的星球,但只有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5、选词填空。

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1.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 )

2.语文老师在课堂上( ),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敏感 敏锐

3.警察叔叔的目光十分( ),一下子就能看到案子的症结所在。

4.有些动物对气味很( ),比如猫对腥味、狗对臭味等等。

 

6、按意思写词语,在选词填空。

(1)人很少到的地方。________       

(2)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________

(3)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________

(4)形容建筑、雕塑的 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________

A听了这一美丽的传说,再看那好像被雅鲁藏布江冲刷出来的峡谷,你不能不为这大自然

的________叫绝。

B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丽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泪眼   (  )的声音   ( )的波纹   (   )的流水

(  )地寻找   (  )地摇动   ( )地落下   (   )地递给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

宽敞 )(   瘦弱 )(  

愁闷 )(   严寒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请你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爱之舟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搬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短文。

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北部,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城市,有30多万居民。

  威尼斯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点。

  威尼斯全市约有170条大小不同的弯弯曲曲的河道,两岸是各色的建筑。河道宽窄不一: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开窗握手。

  威尼斯全城有桥梁400余座。它们各具风姿,格调不同。建于1592年的大理石拱桥——里阿托大桥,建在大运河上,桥上还开设了许多店铺。文艺复兴时期修建的叹息桥,全桥由桥屋覆盖。涨潮时,水涌入圣马可广场,这里又会出现许多临时的木板桥。

  威尼斯的船,实际上是当地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里的船是各种各样的:集体乘坐的,个人使用的,出租的,游览的,比赛的,应有尽有。

  威尼斯的绮丽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1.按短文内容填空。

  (1)威尼斯的三大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写威尼斯的桥“各具风姿”,是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的。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3.如果你去威尼斯,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狗

1940年,奶奶陪嫁的两岁半公狗阿黄幸福无比,它可以由着性子在田野里奔跑,在芦丛和蒿草间追逐猎物,在阳光下跟别的狗嬉戏,仿佛天堂。

然而好景不长,尖利的枪声划破了乡野的宁静。南边来了鬼子兵,鬼子兵酷爱吃鸡,更爱吃狗。

阿黄在这时便显得不同凡响。它为全村的人和狗们把风放哨,啸声激越,来去如电,如同一位艺高胆大的侠士。于是日本人对阿黄恨之入骨,发誓夺其命,食其肉,寝其皮。他们与狗较上了劲儿。阿黄终于腚上中了子弹。鬼子把它吊在树丫上,用匕首哗哗剥了皮。

剥了皮的阿黄吊在树上一动不动,鲜血渗透了它脚下的土地。鬼子松开绳索,把阿黄掼到地上准备开膛。民间有谚:“狗生土命,触地而活,说的是狗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就在鬼子动刀的那一刹那,阿黄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血淋淋的肉身窜过敌人的裤裆,如一团暗红色的火,奋力往北面家中奔去。其时奶奶正在灶间烧火,突然看见一个血糊糊的东西地撞进门来,跌在灶房的柴薪上。奶奶花容失色,泪飞如雨。阿黄喉咙呜咽,似在诉说,像在告别,眼里噙满了泪水。

鬼子循着血迹寻来了。屋场上站满了乡亲,无言,可眼里藏着刀,蓄着火。那个汉奸翻译对大家说:快交狗吧,不然太君生气了烧了你们的房子。身怀六甲的奶奶心如刀割,几欲跌倒。

这时,阿黄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它努力支撑着血淋淋的身体,对着青天喑哑地吼了一声。声音不大,却让人心颤栗,天日无光!然后它突然起来,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冲进了屋边的芦荡,挣扎着奋力向芦丛深处游去。

鬼子无望地朝湖里放了几枪。这些两条腿的人终究没有弄得过一条狗,垂头丧气,悻悻而去。

深夜,爷爷划着小船把阿黄捞了上来:它四肢蹬直,眼还睁着。爷爷把它埋在村后一个叫踏倭湾的垛田上。小小的墓,不高,可看上去怎么也像一座山。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主人公是一条可歌可泣的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尖利的枪声划破了乡野的宁静这句话你读出了(  )。

A. 乡野里有人用枪在猎杀动物

B. 日本鬼子进村了,他们烧杀掳掠

C. 这个小村庄很安静

3请你写出文中表现阿黄不同凡响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提示概括阿黄拼死抗争的过程。

腚上中弹,被吊剥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然冲进芦荡。

5短文前两个自然段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____________

6联系本文背景,说说阿黄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出你对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要把鲈鱼放回湖里的说话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父亲为什么要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具体写牛郎对老牛的照看。说明了牛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石林印象

①石林位于昆明市东,距昆明市10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风景名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远远望去,那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难怪石林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踏入石林,便是走进了一个故事,走进了一段神话。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不过,游石林还要带上丰富的想象,要不然就只能是“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了。在现实与想象的结合下,你才可以发现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每一块石头都是一幅绝妙的画,是一首优美的诗。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石头,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的石头,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

③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火把节”,石林四周的彝、汉等各族群众都要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石林欢庆佳节。人们在白天举行摔跤、爬杆、斗牛等活动,夜晚则燃起熊熊黄火,耍龙、舞狮、表演民族歌舞。成千上万的中外宾客尽情狂欢,通宵达旦。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更使石林锦上添花,撼力倍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鬼斧神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

【3】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出了石头大的特点

B.远看近看眼里都是石头,因为缺乏想象力

【5】读画波浪线的句子,“神奇的自然景观”指______;“优美的人文景观”指___

15、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年  龄

历史老师说,您的年龄最大,

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语文老师说,您非常年轻,

正焕发出火红的青春。

从方志敏伯伯的遗著里,

我见到您苍老、忧愁的皱纹;

在今天的山山水水中,

我却看见了您青春的笑容……

啊!妈妈,

您当然和普通人不一样,

——只要沐浴着阳光、雨露,

就会越活越年轻!

1理解词语的意思。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沐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方志敏伯伯一样的烈士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说的苍老,忧愁的皱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笑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祖国会越来越年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就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米。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跳水》节选)

【1】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孩子越来越生气,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情景。

【2】想象一下,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时,心里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在文段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失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查查资料,写出其余的三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况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孟姜女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微风翻着荷叶,又把qīng香吹得四处飘。几支尚未zhàn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翻卷juàn   飘散sàn

B.翻卷juàn   飘散sǎn

C.翻卷juǎn   飘散sǎn

D.翻卷juǎn   飘散sàn

【2】根据文中的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青     

B.清     

C.青     

D.清     

【3】“开放”中“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发出

B.扩展

C.点燃

D.任意,随便

【4】文中“黑”字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A.丨

B.一

C.丶

D.?

19、课内文段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zōng   zhōng)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hūn   yūn)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请用“√”在文中括号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勉力: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汗珠滚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重点刻画的是刘伯承的“军神”形象,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去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读一读,仿照例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巨石呈半球形,一个竖着的巨型馒头。

   

我爱大海,它那无边无际的空旷,仿佛使我看到它的伟大胸怀。

   

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众多游人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

这就是人间天堂。(请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

改写:  

联系上面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符合上面句子的语境,为什么?

 

 

21、我能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例句,体会其特点并仿写句子。  

(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课间教室里真吵啊。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边的花儿对我展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祝贺。(仿写:借景物表达自己的难过之情)

我走在放学的路上,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实践园。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一定看到、听到或自己亲自做过许多这样的好事儿。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事写下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同时要写好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等。题目自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