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故事中,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A.牛郎织女

B.八仙过海

C.白雪公主

D.田螺姑娘

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4分)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比喻心得、战果等

(1)让我们一起努力吧,2012新的开始,新的收获   

(2)喜鹊吃杮树上的虫子,因此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  

细腻:细致光滑  (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3)我用手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  

(4)《窃读记》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腻生动。(  

 

3、下列姓氏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zhā)   (rèn)   (shèng)   (shàn)

B. (hé)   (qiáng)   (gě)   (xiè)

C. 令狐(lìng hú)   轩辕(xuān yuán)

D. (guò)   (zhái)   (ōu)   (piáo)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多音字组词。

埋mái_______mán_______ 差chà_______chā_______

待dāi______dài______ 塞sāi____________

5、经典诗文活学活用。

(1)【爱国心,赤子情】陆游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他把看到祖国统一的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在绝笔诗中嘱咐道: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梁启超先生看到晚清政府昏庸腐朽,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巧取豪夺,在《少年中国说》开篇直接阐明:________________,不在他人,________________

(2)【向古人,学智慧】孔子,被后世尊称孔圣人。他的言行、举止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孔子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朱熹对读书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读书三到,心到最急。因为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句句都是真知灼见。

(3)【爱祖国,勤俭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于国家而言,勤俭节约是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尚书》中就曾提到:克勤于邦,______________。于家庭而言,勤俭节约是兴旺和谐的关键,朱用纯在《朱子治家格言》中也说到: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

(4)【忆名句,巧劝诫】时间如此珍贵,可小叮当同学却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不珍惜时间,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时光匆匆,我也经常会用葛洪的名句“不饱时以终日,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惜时勤学。

6、日积月累。

(1)张老师“双十一”购买了许多新书,他和朱熹一样都认为“_________________”。

(2)从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知道了虚心学习也是一种智慧。

(3)七夕节,望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让我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 亲密──________ 温和──________ 仿佛──________

(反) 高兴──________  秘密──_______  爱惜─—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1)五年来,华华lù xù( )读完了十几本名著。在书的海洋里,她bǎo lǎn( )了中外fēng jǐng míng shèng( ),也了解了其它精彩内容。好故事bú jì qí shù( ),她读的jīn jīn yǒu wèi( )。书中那丰富的知识真诚的shù shuō( ),带给了她宝贵的qǐ dí( )

(2)lí míng( )时分,微风轻吹,鸟儿欢唱,让人感到xīn kuàng shén yí(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面材料,做题。

【材料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材料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

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材料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1】“李”姓人口为什么大量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的资料是如何得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内容属于研究报告中的_______。除此之外,研究报告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4】请写出你知道的单姓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姓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美丽的荷花

一天,我来到了武都的千亩荷塘边,一阵清香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头脑清爽。这时,正是正午,太阳的金辉洒在荷花池上,荷花池仿佛镀()上了金漆一样金碧辉煌。再加上池中被风吹起的阵阵涟漪反射出的刺眼的光芒,显得更加好看了。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整片看去,又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了出来,有的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在这时,早有一只金黄色的小蜻蜓亭亭玉立地立在上头看这美丽的荷花呢!

荷花的花瓣不但美,而且还可以泡茶。如果你在一杯热乎乎的白开水中多放几片荷花,过上几分钟,一杯芬香四溢的荷花茶就做成了。你喝上一口,不但能帮助你清热,还让你觉得心旷神怡,让你回味无穷。

我爱荷花,爱它的清翠欲滴,爱它的冰清玉洁,爱它的一尘不染,爱它的无私奉献,爱它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品质。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荷花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可爱的小鸟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独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顺流而下。近了,近了!那银色的胡子,尖尖的嘴巴,像天庭下凡的神仙,独乘木船,缓缓漂来。

小鸟,那微小身躯,面对广阔无边的大海,它没有畏缩,风浪过后,便坚毅地站在大海中的木板上,寻找着新的希望。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后,一下子落到船上。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们赶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们结成了朋友。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水手们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们的感情日益深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船窗时,它便敞开歌喉,歌声婉转动听,犹如春水淙淙。人类给了它生命,它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献给哺育它的人们。

返航时,人们对小鸟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谁不爱自己的故乡!

水手们决定放了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蓝去,回到兰色的故乡去。离别前,小鸟与水手们合影留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熔进那兰色的画面。(有改动)

【1】请把最后一段中的错别字圈出并改正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喜爱得不舍得放下。__________________

②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意,把相应答案的字母填入横线上。

A.小鸟的无助

B.小鸟对人类的回报

C.小鸟的美丽

D.小鸟对故乡的思念

①娇巧的小嘴,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独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在被卷到海里的木板上,顺流而下。__________________

③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船窗时,它便敞开歌喉,歌声婉转动听,犹如春水淙淙。__________________

④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除了写出了小鸟的美丽可爱,还( )

A.借小鸟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B.借小鸟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的情节可分为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①起因(第①段):司马懿兵临西城

②发展(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高潮(第③~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结局(第⑤~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①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明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敢使用“空城计”?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①不弃城逃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敢使用空城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多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节选)

喜欢安详宁静的草原。我是北方草原的孩子,喜欢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以手当枕,闭上眼睛,鼻息间飘溢着醇厚的草香及花儿的芬芳,听轻柔的风拂过耳畔,有细微的响声,像是恋人间的私语。在那一刻,心静如水,脑子里什么都不去想。融入草原的怀抱,融入草原的梦里,会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所有所有的烦恼。

喜欢辽远kǒng kuàng( )的草原。举目遥望,碧浪滚滚,白云悠悠;侧耳聆听,轻风絮语,百灵欢唱。没有了门和窗的阻隔,没有了方和圆的束缚,唯有闲云漫舞,牛羊盖野。只感到自己的魂已融入草原的胸膛,已融化在草原的心里。整个世界别无他物,仿佛徜徉在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上,禁不住从心灵深处发出声声nà hǎn(   ),如丝如缕,如梦如幻。

我爱草原。岁月的故乡,蓝色的激流,祖先的夙愿,心中的图腾,都魂牵梦绕在那缕缕炊烟之中。我愿做一株草,让草原的雄浑注解我的柔情,生生不息,展露摄人魂魄的芳韵; 我愿做   ;我愿做   ;我愿做一只百灵,在草原的天空自由地歌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梦中的天堂!

1.根据读音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魂牵梦绕:

摄人魂魄:

3.仿照文中的写法,把横线部分的句子补充完整。

4.“我”为什么喜欢草原?

 

14、阅读下列说明书,完成练习。

急支糖浆说明书

【药品名称】急支糖浆

【成 份】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性 状】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20~30毫升,一日3~4次;

儿童:1岁以内一次5毫升,1岁至3岁一次7毫升,3岁至7岁一次10毫升,7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②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④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⑤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医生给六岁的东东开了一盒急支糖浆,但他忘了该怎么喝,请你告诉东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东连续服用了3天急支糖浆,咳嗽仍不见好转,他应该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咳嗽烟痛,在服用了急支糖浆后,想与朋友出去喝酒,请你结合说明书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的习题。

雨果(1802—1885)是法国著名文豪。在英法侵略者纵火焚毁我国圆明园以后,1861年11月,他曾复信给一个名叫巴特勒的上尉,怒斥这桩丑行。下面是他复信的摘要: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那么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它仿佛是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

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

【1】根据短文内容拟定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结合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荡然无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丰功伟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文章分为三段,并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4】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雨果为什么把圆明园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和巴黎圣母院相提并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雨果的复信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类文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图书。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走到小朋友的面前,微笑着说:小朋友,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然后,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讲了一个故事,他那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里回荡。

虽然这位小朋友讲得语无伦次,但是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还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从小朋友们写的一本本中,随意抽出了一本,高高地举着,说:小朋友,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可见,写书并不难。因为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课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某一种灌输

(1)写出近义词。

精美—— 幼稚——

(2)根据意思写成语。(在文中找)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

(3)仿写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老师的某一种灌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选文《胜利的故事》,完成练习。

小时候学英语单词Victory,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永远难以忘怀。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有神地掠过悲愤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流着鲜血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众人轰动。德国军官愤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倒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不久就海浪般地沸腾起来。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抖了,他没有想到这个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全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那个德国军官在刹那间突然明白了他半生都未懂的一个道理:( )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 )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忘怀________ 沉寂________ 信念________ 艰难________

【3】写出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意思。

(1)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全都开了自己的手臂。 _________

(2)新田360购物中心今天开_________

(3)上课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东西望。 _________

(4)春节期间,大街上灯结彩,热闹非凡。 _________

【4】理解句子,按照要求填写。

(1)“德国军官愤怒了”中的“愤怒”的意思是_______,“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抖了”中的“颤抖”表明________,“颤抖”的原因是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的中心是( )

A.揭露了德国侵略者的凶狠残暴。

B.歌颂了美国士兵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C.反映了侵略者必定要失败,胜利的信念是任何暴力都无法扼杀、无法扑灭的。

D.表现了广大民众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美国士兵的崇敬心情。

18、空城计

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15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15人马朝西城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5000兵有一半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司马懿的兵一到都吓得胆战心惊,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用20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许乱动。

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带上丝织的头巾,领着两个小童儿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工夫不大,司马懿的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作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打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   )进去,( )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40里!

司马懿的兵后退了。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15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绝不敢冒险。今天我把城门大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他很快就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我才有这个办法的。

部下听了都很敬佩他,说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想出办法来。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胆战心惊(   敬佩( 吩咐(   惊奇(

(3)诸葛亮听说司马懿来进攻,做了哪些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

 

 

(4)司马懿为什么后退?说明司马懿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你用一句话夸一夸诸葛亮。

 

 

19、阅读短文。

书籍的演变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做“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光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下列关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早人们把字写在简或牍上。

B.正式的书籍,是在三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出现的。

C.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D.人们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

【2】选文第②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作比较

C.列数字、举例子

D.作比较、打比方

【3】由“策”到“微缩图书”的演变,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人们为了方便

B.谍报人员的探究

C.受战争的影响

D.科学技术的发展

【4】选文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一般”一词。你认为这个词语能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选文,说说“策”与“微缩图书”的主要区别。(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随着科学在发展,你认为现在的书籍或将来的书籍会有怎样的演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先给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再按要求作答。

意思:A.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B.情趣;趣味。

C.某种趋势或苗头。             D.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

(1)《田螺姑娘》这本书可真有意思( )

(2)今天天气不太好,有点要下雨的意思( )

请你试着用“意思”的其他两个意思分别写一句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关联词语将下列句子分别合成一句话。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世界上糟糕的事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请任选下面的一个题目,完成习作。

题目1:最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把你观察到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写下来。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鲜活。不少于400字。

题目2: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匆匆逝去,岁月让我们得到成长,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感悟呢?横线上可以填“感恩、珍惜、坚持、宽容、父母的爱”等。

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自己的成长,语句通顺,层次清楚,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