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聒噪(ɡuō) 榆关(yú) 停泊(bó)
B.凛冽(bǐnɡ) 红晕(yùn) 木桩(zhuānɡ)
C.悄然(qiǎo) 浣女(wán) 心旷神怡(kuànɡ)
D.湖畔(pàn) 打更(ɡènɡ) 嫉妒(dù)
2、古人读书的方法多样。下列属于朱熹的读书方法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补充歇后语“关公赴会—— ”,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言不发
B.说变就变
C.单刀直入
D.不安好心
4、读下面句子,写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中午放学回家,看到丰盛( )的午餐,我迫不及待地盛( )了一碗米饭。
5、根据要求写词语。
1.ABB式:白茫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ABAC式:无边无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AABC式:蒙蒙细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锦上添花。
的风姿
的山谷
的断崖
的风景
的念头
的草原
7、仿写词语。
ABB 沉甸甸
AABB 蹦蹦跳跳
ABAC 又香又甜
ABCC 小心翼翼
8、想想填填。在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参加小主持人培训班(_____)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_____)使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2)(_____)是对集体有利的事,我们(_____)应该努力去做好。
(3)你(_____)已经接受了出墙报的任务,(_____)应该好好去完成它。
9、 变色龙(片段)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唰”地伸出它那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这段话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2】“刹那间”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被它吓了一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速度快。
【5】关于变色龙舌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比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6】这段话中“迅雷不及掩耳”是个六字成语,请把下面的六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不如一见 有眼不识(___________) 有志者(___________)
10、松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1】松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是( )。
A.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B.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C.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3】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松鼠的美丽。通过___________这个关联词语,可以体会到松鼠的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松鼠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
活动范围——(_______)
活动时间——(_______)
11、课内阅读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第二自然段通过写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生活的快乐。
【2】从文中摘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个并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呼。
B.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作者亲眼看见哪里的鸟儿生活得幸福、快乐,那棵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儿生活的乐园。
C.“的确”的意思是“确实”,用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
D.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赞美之情。
12、课外阅读。
哭泣的圆明园(节选)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 )但那些石块( )石柱( )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 )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廊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1】依据文章,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标点符号。
【2】圆明园的遗址位于__________,它的肌体曾经被__________蹂躏,它的__________也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3】分析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那心底的“震撼”来自哪里。_____________
【4】第4段和第9段有“提醒”一词,是要提醒什么?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叫“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哪个更好?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慈母情深》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⑦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⑧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⑨“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⑩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⑪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忙碌——( ) 羞愧——( )
【2】你如何理解②③两段的人物对话?
_______________
【3】④段中的四个“立刻”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
【4】⑤⑥两段是“我”灵魂深处震撼之后,对妈妈的认识、理解和自我感受,那么,你从中能读出“我”的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养鸭人的“妙招”
①有一位养鸭人,为了让鸭子的生长环境更加“天然”,就在养鸭场里面专门挖了个特别大的池塘,放满了水。白天,鸭子就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觅食、嬉戏;晚上,鸭子就在池塘边的窝里休息。为了保护鸭子不被其他动物伤害,他还用铁丝网把池塘围了起来。
②夏天到了, 。养鸭人却发现,鸭子生在窝里的蛋经常无缘无故地丢失,有时还会出现鸭子被咬死的情况。
③由于养鸭场外面有铁丝网的保护,养鸭人很快就排除了黄鼠狼、狐狸等动物袭击的可能。可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为非作歹呢?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养鸭人终于抓到了“真凶”——蛇。原来,池塘周围的铁丝网可以阻挡住黄鼠狼、狐狸等动物,却无法阻挡蛇。蛇凭借自身特点,利用夜晚的时间悄悄钻进池塘偷吃鸭蛋,有时还会咬死鸭子。
④问题找到了,解决起来还是有点棘手,因为这些蛇不好对付。无奈之下,养鸭人只好把有刺激气味的药水倒在池塘周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池塘的面积太大了,难免会顾此失彼。更糟糕的是,如果下一场雨,那就得重来,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显然,这个办法也不是长久之计。
⑤正当养鸭人感到无奈时,一个有经验的人对他说:“你去买几只鹅回来,把它们和鸭子混养在一起。鹅和鸭子都喜欢水,吃的食物也都差不多,养在一起也没什么妨碍。 鹅给鸭子做‘卫士’,兴许会起作用呢。”养鸭人听了,半信半疑,但他实在是没别的办法,只好试试看。于是,他就买来几只鹅和鸭子养在一起。鹅极为机敏、勇敢,真的成了鸭子的“卫士”……
⑥从此,情况发生了改变,再也没有出现过鸭蛋丢失、鸭子被咬死的情况。
⑦ 。
(作者赵元波,有改动)
【1】请理清上文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鸭蛋丢失、鸭子被咬死→( )→( )
【2】请围绕第⑤自然段中“卫士”一词,想象鹅是怎样保护鸭子的,并把想象的内容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第②自然段画线处填入( )最合适。
A.正是小鸭出生的时节
B.正是鸭子容易生病的季节
C.正是鸭子产蛋的旺季
D.正是其他动物出没的时候
【4】联系上下文,对下列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天然”,指的是鸭子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
B.第③自然段中“为非作歹”,指的是蛇吃鸭蛋、咬死鸭子。
C.第④自然段中“棘手”,指的是没有非常好的办法对付蛇。
D.第④自然段中“顾此失彼”,指的是养鸭人照顾不过来了。
【5】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子作为文章结尾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找到了根源,采取恰当的措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B.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问题,不要着急去想办法。
C.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会耽误事情的。
D.多听别人的意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值得学习。
15、课外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闻先生的书桌,凌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部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1】概括文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
16、读文段,做习题。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选自《梅花魂》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解释说明。 B. 话题突然转变。 C. 声音的延长。
【2】“泪眼蒙咙”一词是人物描写中的哪种描写?通过这种描写你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过低或过高都可能患病。为何人在进化中形了这样的体温模式?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但还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现在,与体温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日本的自然医学博士石原结实认为,人的体温过低是导致百病丛生的原因。这个结论有科学根据吗?
②如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降低。对此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有人认为医学的发展固然能治疗很多疾病,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疾病,因而疾病看起来是越来越多。同时,环境污染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非科学化,自然也造成了现代人的疾病增多。不过,石原结实认为,现代人的很多疾病是体温过低(按中医的说法是体寒)造成的。
③大约50年前,日本成人的平均体温为36.8℃,儿童的平均体温为37℃。根据石原结实在诊疗中对人体温的测量发现,现在日本人的温度大部分只有35℃。但人类的平均体温应当为36.5℃,所以日本人50年来平均体温至少降低了1℃。
④正是这1℃体温的降低诱发了大量的疾病,因为体温的升降与机体免疫力呈正相关。体温每下降1℃,机体免疫力就下降30%以上;而每升高1℃,免疫力则提高5~6倍。50年来日本人的平均体温下降了1℃,因而日本人的免疫力也下降了,导致百病丛生。
⑤体温下降为何容易得病?原因在于体温下降可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血压上升。而且体温下降还可阻碍血液中糖分及脂肪等能量的燃烧,也会阻碍尿酸、丙酮酸等废物的排泄,容易引发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和痛风等病症。
⑥虽然体温下降是否真的是导致疾病的根源还值得研究,但这提供了一种认识健康疾病的新角度,而且很多理念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契合的,例如,不能吃得太多,要多运动等。
【1】短文主要是为了说明体温与( )的关系。
A.环境
B.生活方式
C.健康
D.血压
【2】第③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
B.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C.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D.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者公认,体温过低是导致人类百病丛生的原因。
B.研究人员尚未弄清人体现有体温模式的形成原因。
C.石原结实的研究表明,日本人平均体温和免疫力较50年前都有所下降。
D.体温下降可导致血液流通不畅,阻碍体内能量燃烧和废物排泄,引发疾病。
【4】简要概括研究者对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达观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因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并没有降低”的解读。(3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至少”可以删去吗?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qiào qiāo)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卖。父亲从家里带来粽子,找个偏僻(pì bì )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nǎo lǎo ),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各种手艺活,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惟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dì dí)者吧!
【1】这段片段节选自 _____________ 的 ______________ 。
【2】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
恍恍惚惚 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的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
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仿写词语。
各式各样 _________ ________
密密层层 _________ ________
【6】我和父亲找个偏僻的地方吃粽子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7】片段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19、阅读理解。
动物的眼晴
欧阳军
①夏天的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②有些动物的眼睛结构独特。
③比如上文提到的蚊子等昆虫有一些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④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占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最多有2.8万只左右。它的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分看近处。这样它在空中捕捉小虫时,便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从不落空。∥
⑤有些动物的眼睛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
⑥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
⑦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⑧动物眼睛中的瞳孔各具特点,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⑨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
⑩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开放得像满月那样圆。
【1】读短文第④自然段,蜻蜓在空中捕捉小虫子时,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从不落空的原因是( )
A.蜻蜓的视力好,视觉灵敏。
B.它有复眼,构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远处,下部分看近处。
C.它的复眼能迅速捕捉运动的物体。
D.蜻蜓具有超能力。
【2】读短文第⑥⑦自然段,蝴蝶和蛤蟆“看世界”的共同特点是( )
A.通过自身的运动来看世界。
B.用复眼来看世界。
C.通过自身的运动或周围物体的运动来看世界。
D.通过观察事物的特点看世界。
【3】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动物眼睛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复眼的构造(复眼工作的原理)
B.“看世界”的特点(方式)
C.不同的瞳孔构造或变化的原因(眼睛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D.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最大最多(复眼的地位)
【4】第④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用列举数字来说明什么?( )
A.蜻蜓的复眼最多。 B.蜻蜓的复眼最大。
C.蜻蜓在昆虫界里的地位。 D.蜻蜓的复眼在昆虫界最多最大。
【5】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动物眼睛与人眼不同,引起阅读兴趣。
B.开篇点题,说明动物眼睛的与众不同。
C.引出下文。
D.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0、照样子,写一写景物的动态或静态之美。
例:夜晚的荷兰牧场——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早晨的公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仿照例句描写事物的方法,从给出的事物中挑一种,写出它的特点。
例: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梅花 | 蜜蜂 |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展开想象,续写《网上呼救》一文。
要求:想象大胆而有新意,语言、动作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