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四个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 )。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B.没有人不说松鼠是一种漂亮、可爱的小动物。

C.鲸的外形像鱼,不能不说它欺骗了不少人,其实它是哺乳动物。

D.对李潇的为人,没有一个同学不了解的。

2、看见小明帮助盲人爷爷过马路,我们会想到的句子是(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D.多行不义,必自毙。

3、火眼金睛,选出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3分)

A料(qǐ ěr   贴(zhān  fú)

B自吹自 lèi (cǔn)   毁(dǎo)     愈(quán)

C股(pì)   住(zhuài) 架(bǎng)   气息奄(yǎn)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要求写词语。

(1)看着这些长势良好的树木,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2)补充八字成语。

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_____

一叶障目,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写词语。

①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辛勤地忙碌着,写三个赞美老师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用画“ ”的词语造句。

( )( )        风平( )( )        ( )( )

( )( )        ( )( )        肃然( )(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头艺术,一般有固定的_________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_______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完整):相依为命→相识结合→_________→老牛永别→______________→携子追赶→_________________。七夕是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_____。相传在这一晚,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_____________节。我还知道______朝的诗人_______写过这样的诗句: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

(2)我还知道的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____________,那铁色的长喙,那____________,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_______,减之一分则嫌______,素之一忽则嫌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

(2)《落花生》一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

(3)《将相和》一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概括出了这个,就能加快阅读的速度。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里注明运用的修辞方法。

1.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________

2.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疼。(________

3.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要说:“谢谢!”当妨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对不起!”当别人向自己道歉的时候,我们应该回答:“没关系。”(________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_____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荷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叫我生出了许多感想。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选好,祖母自己一支支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大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沏上茶水,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一声剪下最大的一支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里,要用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支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支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拼音或字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不屑一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

4文中具体叙述了祖母种好荷花的过程,请你按原文回答,并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荷叶派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祖母的言行前后矛盾么?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奇妙的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了多种书籍,文中最能体它们共同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

【2】“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第④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种方法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这句话中的“大约”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介绍你的语文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题文)一掬慈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4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幅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小题1写出四个和“轰轰烈烈”格式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小题2为什么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感到家里?

3】(小题3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幅挽联。

4】(小题4从这个两幅挽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的什么情怀?

5】(小题5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

6】(小题6针对这个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乙文:母爱难忘

那一个冬天的下午,虽然没有飘雪,但却冷得入骨。看到这重重叠叠的山峦,我会不由想起母亲千万次的叮嘱:“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到了村口,突然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背着背篓的老妇人,正在吃力地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的前行。我快步跟了上去,当老人缓缓回过头来,原来是我的母亲。我抢过背篓背在背上,觉得它好沉好重。母亲走在我前面,这时我才注意到母亲变了许多,头发更黄更白了。特别明显的是她的背驼了许多,我不知这是怪无情的岁月还是怪她那永远卸不下的背篓。

到了家里,母亲就忙着生火做饭,她一定知道我饿了,还把准备拿去卖来买盐巴的几个鸡蛋也煎来给我吃。吃饭时,母亲告诉我,父亲出门打工去了,这么冷的天还在为人家开石头打沙,准备找点钱,等翻年了买头牛来春耕。我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这香喷喷的油煎鸡蛋我怎么也咽不下去。母亲突然默默不语,我早已双眼模糊。

睡前母亲问我:“你明天一大早就要赶路回学校吧?睡早点哦!家里只有这两元钱了,你拿去坐拖拉机回学校吧!我把那只老母鸡用口袋装好了,你拿去城里卖了做生活费吧!”我接过母亲那把皱巴巴的零钱,有些哽咽的说:“妈!那只老母鸡还是不卖吧!那是咱家里唯一的一只鸡啊!留在家里生蛋吧!我回去艰苦点,只要有米就行了,菜可以不吃的啊!”,“这怎么行?我们再苦再累也不能让你受苦啊!你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走出大山。我和你爹都希望你以后有出息,你一定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哦!”我没有再说什么。

回到我的房间,借着昏黄的煤油灯光,将那把角票又数了一遍,两元!一分不少!从这些钱里,清晰地闻到母亲劳作的汗味,我心里一阵酸楚,那夜,我怎么也无法入睡。

第二天天还未亮,母亲就起来为我做好了饭菜。吃过饭后,在母亲千叮万嘱中,我提着那只老母鸡,背起行囊踏上了出村的山路。来到村口,当我回头看时,母亲还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我,母亲那佝偻的身影,在蒙胧的晨雾中,是那么的瘦小和脆弱。我已深深地意识到,母亲老了!我真担心突然一场风雨会把母亲吹倒。当我再次回头上路时,突然发现我的背包好沉,好沉!

【1】阅读甲文,请你结合文段说说我拿到钱时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乙文,文末写道:“突然发现我的背包好沉,好沉!”,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后,请你作个对比,说说这两篇文章内容和情感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  鸡

  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小雏鸡的鸡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一个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很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叫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慈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生命中的一部分

刘心武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儿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然在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坦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因为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在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选择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作者希望我们不但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而且要将书当作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___”的句子通过(   )描写,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

A.动作 B.心理 C.神态 D.外貌

3短文第3自然段讲述了“我”出差途中丟失图书,把台历当书读的一段经历。作者写这件事的目的是(   )

A.突出书已经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B.说明即使是台历,也可以成为好的读物

C.表达自己为丢失了一本心爱的书而感到惋惜的感情

D.告诉读者没有书读的时候可以找台历之类的读物来读

4短文中画“﹏﹏﹏”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   )

A.特殊称谓 B.讽刺否定 C.特殊含义 D.直接引用

5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作者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你赞同作者的做法吗?联系你自己的读书经历,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味悠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

【3】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     。有 的菩萨,有 的天王,还有 的力士。

(2)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   的,有   的,有   的,还有

  的。

 

17、阅读短文,然后答题。

原来胡萝卜真的不是萝卜

萝卜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食材,不论是颜色鲜艳的红萝卜、清脆可口的白萝卜还是外青内红的“心里美”,它们都是萝卜家族的一员。很多人认为胡萝卜也是萝卜的一种,其实并不然。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胡萝卜是因为从国外传来,味道像萝卜,故命名为胡萝卜。那么胡萝卜和萝卜有哪些区别呢?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生物有界、门、纲、目、科、属、种之分,萝卜和胡萝卜这两种植物都属于双子叶植物纲,但是萝卜是十字花目十字花科萝卜属,而胡萝卜则是伞形目伞形科胡萝卜属。

从两种植物的外形上来看,也有很多区别。胡萝卜的形状一般是直根圆锥形或者圆柱形,颜色一般为紫红色、橘红色或者黄色。而其他萝卜的外形则由于其种类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萝卜主要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和水萝卜等,颜色有红皮白肉、绿皮绿肉、绿皮红肉、白皮白肉等各种。

在营养价值上,两者也有很多不同。胡萝卜的营养十分丰富,经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除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C、纤维素这些常见营养素外,胡萝卜中胡萝卜素含量非常丰富,其中β-胡萝卜素约80%,α-胡萝卜素约10%,此外,还有10%的其他胡萝卜素。萝卜水分多,能量较低,营养素主要有:维生素C、叶酸、硫胺素、维生素B6、核黄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其中又以维生素C和叶酸的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钙、磷、钾、钠、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元素。

就养生效果上来说,胡萝卜和萝卜也有不同的效果。胡萝卜有“小人参”之称,可见它的养生功效之高。在美国,胡萝卜被誉为“健康使者”;在日本,胡萝卜又被称为“蔬菜之王”。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胡萝卜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清热解毒、壮阳补肾、补肝明目等功效。萝卜的种类很多,每一种萝卜都有不同的优点,白萝卜的功效主要是补气、顺气;红萝卜可以补心、活血养血;青萝卜可以清热舒肝;水萝卜也有十分突出的利尿功能。

所以,从以上各个方面对比情况来看,胡萝卜的确和萝卜有着许多不同,在烹饪的时候也要选对食物进行搭配,才能更好地发挥食物的营养价值。

(作者:唐秋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将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进行介绍。

【2】胡萝卜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萝卜?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提到人们对于胡萝卜的赞誉有哪些?请一一写出来。这些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萝卜主要有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和水萝卜等。(_____

(2)胡萝卜中胡萝卜素含量非常丰富,其中β-胡萝卜素约80%,α-胡萝卜素约10%。(______

18、阅读《那一串血的殷红》,完成后面习题。

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那天,我病了,受凉,发高烧,半死样躺在被窝里,胡话不断,尽是被鬼死死捏住的可怕发音。

夜深了,医院又远,救儿要紧。母亲急忙摸黑跑到河边采来柴胡.麦冬.车前子,放进生姜和醋,熬了浓浓草药姜汤,让我喝了,捂了三床棉被,出了几身透汗,只觉得身体里面洪水滔滔,要把多余的东西冲走。

天亮时,我从汗津津的被窝里出来,看窗外天那么蓝,不像以前的天,是新造的天吗?于是欣喜极了,模仿梁上燕子数了一串“1234567”,跑到门外院子晾晒的青草上连打了三个滚,对着换了一身蓝衣衫的老天高喊:我好了,我好了。

母亲用老母鸡刚下的一个鸡蛋,做了一碗蛋汤,加了葱花,好香,我几口就吃了。

撂下碗,就叫了云娃.喜娃,去到河边奔跑.钻柳林.捉迷藏,看对岸柏林寺和尚在河边放生。

忽然,在一丛荆棘下面,我看见一些血迹,点点滴滴,断续洒到河边,在半截浸入河水的一块青石上也有血痕。

而荆棘丛下,被采折的柴胡和被挖掘的麦冬们,似乎向我提醒着什么。

我知道了,这是母亲昨夜为我采救命药的地方。

那双手,在这里,流了多少血,妈可能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流血了,只觉得手上有热流,有点粘乎,猜想可能是血,就到河边用水冲洗了。

她不能用这双染血的手,使受惊的夜晚再受惊。

我想当时的河水里,漂过一缕又一缕的血红,河的温度也微微有些升高了,那血红和微温持续了许久,然后散了。河,很快恢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

母亲也一样,很快恢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

家乡的那条小河,在一条着名的江的上游,那条河,那条江,在流过诗经的时候,就被上古的女儿们和母亲们,用采菊的手.采莲的手.采 的手和洗衣的手,一次次掬起.暖热,肯定也有许多泪水滴入水中。

才知道,也有血滴注入水中。流过万古千秋的江河里,藏了多少血的殷虹。

我无论走过哪条河.哪条江,无论到了哪个河湾,看见了殷红.淡红.或鲜红的花,或枫叶,我总是想起母亲,想起那浸血的手。

这些河边的花木,一直在收藏着什么,代替我们千年万载地忆想着。

【1】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第1段中“小时候的事情”具体指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两个“受惊”的具体含义。

她不能用这双染血的手,使受惊的夜晚再受惊

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那一串血的殷红》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

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1画线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因此写得生动、形象。第一行中的联欢一词跟第三行中的________一词相对应。

2诗中的你们是指________,“它们是指________

3读了这节小诗,我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诗句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它们心中的声音指的是什么?请默写出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百花洲。

(1)请将下面句子变个说法,意思保持不变。

这只老羚羊,一定有求于我们。年长的科考队长对大家说。

 

 

(2)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被字句。

等科考队员把小羚羊放到地上时,随着小羚羊欢快的叫声,一只老羚羊从草坡背后跑了出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的精神之树。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道婆创造出了更先进的纺织工具。(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喂海鸥。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珍珠鸟在鸣叫。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不拉牺牲了。冬不拉活在哈萨克人心中。(加上关联词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看秦王没有诚意,就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快乐作文。

  课文《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请你也来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比如,班级联欢会,学校的一次活动,或者是电视里看到的运动会开幕式。写的时候要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