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阔 顿时 坑洼 豪不可惜
B.招待 僵硬 成熟 奔流不息
C.嫩绿 横竖 住宅 精疲力渴
D.获得 世记 茂盛 三头六壁
2、下面句中加点部分使用不对的一项是( )
A.你就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我们在学习中,要认真细心,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爸爸身高一米八,篮球技艺高超,大家都说这是人不可貌相啊。
D.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可一直碰钉子。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赛场上,大家都在为队员们加油助威,呐喊声响彻云霄。
B.宁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C.跨年晚会时,广场上人声鼎沸,人们欢欣鼓舞迎接崭新的一年。
D.在大桥通车典礼上,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常。
4、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画“____”。
狭窄(zhǎi zǎi) 咸味(jián xián) 憧憬(chōng tóng)
活泼(pō bō) 率领(shuài lǜ) 搜集(sōu shōu)
5、下列成语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精忠报国(岳飞)
B.三头六臂(哪吒)
C.志存高远(周恩来)
D.神机妙算(刘备)
6、小豆豆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新学校用废旧电车当( )
A.教室
B.图书室
C.运动房
7、下列故事和人物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蓄须明志(梅兰芳) 乌江自刎(刘邦)
B.盗取火种(奥丁) 炼石补天(女娲)
C.惩治巫婆(西门豹) 道旁苦李(王戎)
D.开天辟地(炎帝) 精卫填海(女娃)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_______________上,______________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的吉林雾凇奇观。
(2)清早,______________,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的琼枝玉树,便会______________地赞叹: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
(3)人们常说“_________________”,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4)根据要求写春联。
①描绘美丽春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古诗,回答问题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解释词语
长河:__________ 夜夜心:________
【2】这首诗借(______)的故事抒发了(_____________)
【3】从抒情方式看,“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全诗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嫦娥______的心情。
10、阅读。
霜的工作
叶圣陶
很冷的晚上,霜大声地喊:“你们预备着,今晩我要留在你们这里了。北风吹了一天,厚厚的云挡住了太阳的暖气,是我工作的时候了。特地关照你们一声,免得你们预备不及,就来埋怨我。”
霜这样喊过之后,大家都预备好了。农人把牛牵进屋里,给一切牲畜加铺一点干草。母亲把厚被盖在孩子的身上,让他们暖和地睡觉。种花人说:“这些花草不要被霜弄坏了。”就把花盆移过。
霜的工具都在一只小箱子里,是些什么东西呢?一只颜料盒子,大大小小的画笔,还有剪刀和铁锤。
霜背起小箱子,动手工作了。它把草叶和有些树叶涂成黄色,把有些树叶涂成嫩红色,更把有些树叶涂成暗红色。它拿起一支大画笔,蘸着银白色来画田地,田地上就像落过小雪一般。它拿起一支小画笔,也蘸着银白色来画人家的窗玻璃,窗玻璃上就有了非常美丽的花纹。
它又用了剪刀剪开各种种子的壳,嘴里唱着:“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你熟了,散播到各处去吧!”最后它到栗子树上,说:“栗子也熟了,我要敲开那些硬壳,让孩子和松鼠有栗子吃。”它用了铁锤把一个个硬壳都敲开。棕色的栗子就在毛茸茸的屋子里露出来了。
【1】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霜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到了,请把下面这些与秋天有关的谚语补充完整。
“夏雨少,__________。”“八月里来雁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八月暖,九月温,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作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
关于提问,古人这样教诲我们:
“_____________,自用则小。”“博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笃行之。”“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
【3】短文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10分)
心底的呼唤
上课了,张老师强打起精神走进了教室,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手术台就是阵地”七个大字。他的动作是迟缓的,仿佛把一生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七个字上了。讲课在进行着,似乎有些发颤的嘴在努力地吐出每一个字,那声音是低沉的,是坚定清晰的。汗从他那青筋突起的额头流下,渐渐地,衬衣的背部湿透了,这些他全不在意,天本来就热呀。不知啥时候,谁把一把椅子放在了他身后,可他并没有坐下。
一向秩序很好的语文课,今天特别的安静,只听见老师的讲课声,学生的呼吸声和间或的咳嗽声。同学们注视着他,不知是被文章的内容所吸引,还是被他重病不下“火线”的精神所感动。
突然他的声音提高了许多
白求恩是个外国人
还能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当做自己的事业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
更要努力呀
这是心底的呼唤!他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的眼睛也湿润了。
(1)在文中的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3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坚定——( ) 清晰——( )
(3)“火线”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面对张老师心底的呼唤,你想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特殊的墙
暑假里有一天,我做完作业,无意间打开电视机。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抗洪抢险的紧张场面。只见滔滔的洪水奔腾而下,抢险大军背着一包又一包沙袋,快速冲上堤坝。谁知水流湍急,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把一辆卡车推下去堵决口,谁知又被洪水冲走了。
怎么办?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只见抗洪战士手挽着手,纵身跳入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墙——不是该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建筑吗?面对这堵墙,我愕然了。这是一堵不平凡的“墙”,它是由一颗颗燃烧着的爱国为民的赤诚之心垒成的。它完全可以与我国的世界之最——万里长城一样震惊中外,甚至比万里长城更伟大。
今天的社会上,不是还有一些人也在筑“墙”吗?他们是贪国家之财,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这种人,也许能在这堵“墙”里取得暂时的欢乐,但这堵“墙”迟早是要倒塌的。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坐不住了。我拿起自己心爱的存钱罐,跑出家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赤诚——_______ 暂时——_______
【2】文中“在这紧急关头”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讲了三种“墙”,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种墙特殊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我”跑出家门干什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到抗洪战士抗洪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成语?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hè hé)似(shì sì)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1】上面句子选自______(作者)写的《______________》
【2】给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打√。
【3】在合适的词语下打√。
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动态 静态)过程,强调了太阳上升的(迅速 缓慢)和(轻松 吃力)。
14、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爱动脑筋的他,特别想知道种一粒米到底有多辛苦。
②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③蒋妈妈特别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chōng,捣去皮壳或捣碎)成的。带着硬黄壳的稻子,从种到收,需要好几道工序: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晾晒、刮板脱粒 ……”
④周恩来惊讶地说:“啊?看来,吃上这碗大米饭,还真不容易啊!”
⑤“尤其是在水田插秧时,种田人赤着脚,忍受着蚂蝗等水虫叮咬。再后来就是顶着烈日、流着汗水来锄草。这从种到收,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⑥蒋妈妈的一番话,给了周恩来深深的启迪。这不仅加深了小时候的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而且让他更加热爱劳动人民,同时也激励了他的勤奋学习。
【1】从文中找出和下列意思相应的词语。
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 ( )
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
【2】用“﹏﹏ ”在第①自然段中画出小时候的周恩来背古诗时想到的问题。
【3】概括第②~⑤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和“这从种到收,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从种到收,定会累坏很多种田人。
B.这从种到收,不会累坏很多种田人。
C.这从种到收,只会累坏几个种田人。
【5】小时候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至少从文中找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猎狗慢慢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鑫对刘洋说:“明天我到你家去做作业。”(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害怕——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运用动作描写仿写句子)
生气——_________________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呀!(仿写句子)
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个多么_________________
(5)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动是生日里的一束鲜花,感动是生病时妈妈关切的_______,感动是_______(续写句子)
(7)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语段。(两处语病一处错别字。)
儿童节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在人工湖边,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惜人工湖污染严重,湖面上飘浮着许多垃圾。禁不住对妈妈说:“如果我们都能保护环境那该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三处病句,一个错别字,一处标点符号)
小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厉,上课专心至志,作业基本上全部按时完成,他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爸爸用手机将短信发送到8858(帮帮我吧),捐款救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街上挂着鲜艳的红色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欢 乐 的 课 间
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