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对下列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A. 通过被鹅追咬这件事,明白了之前看问题的角度是盲目的。后来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明白了不应该盲目害怕,也不应该无故欺负弱小。

B. 金奎叔的话让不再怕鹅了,因为比鹅强大,只有那些强大的事物才值得怕。

2、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  )。

A. 女娲 B. 盘古 C. 吴刚 D. 共工

3、塔克第一次与柴斯特见面,一起分享的食物是( )

A.一块腊肠 B.一块巧克力 C.一块饼干 D.一片面包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砸锅 严历 否则

B.大慨 庄稼 昏乱

C.奥秘 世纪 朝阳

D.自毫 分量 迎接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瞬间,花坛变了,变成了一池争奇斗艳的荷花。

②荷花丛中有一只仙鹤,一脚凌空,展翅欲飞。

③这些猴子、狮子、孔雀,又都在不停活动着。

④有时候,它像个花坛,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鲜花。

⑤晚霞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⑥有时候,晚霞又合拢起来,变成一只灵活的猴子、一头威武的狮子、一只漂亮的孔雀。

A.⑥③④①②⑤

B.⑤④②①⑥③

C.④①②⑥③⑤

D.⑤④①②⑥③

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雷、电、风,吼叫着,震撼着。                                           (拟人)

B.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设问)

C.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比喻)

D.月光照亮了点苍山,照亮了大青树,照亮了大道和小路……   (排比)

7、在正确的词语下画“√”

六一儿童节,游乐园里真(喧闹  热闹)。(宽阔  宽广)的广场中央(屹立  挺立  耸立)着一架巨型的冲气火箭,吸引着许多孩子们仰视着它。广场东侧(横贯  横卧  横穿)着一个红色的海洋娃娃,它正扑腾着海,冲我笑呢!好象告诉我,它要去(奇怪  奇异)的海底世界看个究竟。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车水 _______

依山 _______

天高 _______

_______为力

成千 _______

欣喜 _______

从容 _______

_______不苟

(1)恐龙化石的发现,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 _________

(2)白鹅 _________地大踏步走上前去。

(3)_________只绿翅膀的苍蝇来了又去了。

(4)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_________地吃起来。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内阅读。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中的“胡马”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和汉代的边塞”。

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第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年”。那么你知道“年”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样子十分可怕,性情异常凶猛。它长年深居海底,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年”,每年腊月三十那天,人们就躲进深山,等第二天再回来。

有一年除夕,乡亲们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来了一个手拄拐杖的白胡子老头儿,他来到村东头一户人家。好心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赶紧和大伙儿一起上山躲避“年。白胡子老头儿摆摆手,说:“我不怕它。”没有办法,人们只好留下他,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耀武扬威地闯进了村子,它走到老婆婆家时,发现门板上贴着大红纸,屋里所有的灯都亮着。它害怕得浑身抖动起来。突然,院子里传来噼噼啪啪的响声,吓得它一连退了好几步。这时,大门开了,白胡子老头儿穿着一身红衣服,哈哈大笑着走了出来。“年”大惊失色,仓皇逃跑了。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来时,发现村子里安然无恙yàng),感到十分惊奇,他们一起拥到老头身边,七嘴八舌地问他用了什么法术,把“年”赶跑了。老头笑了笑说:“我也没用什么法术,我只是知道,它最怕红色、亮光和响声,所以我在门上贴了大红纸,在屋里点上红蜡烛,身穿大红衣服,在它来的时候放起了鞭炮,这样它就吓跑了。明年你们用同样的办法,就会把它赶跑的。”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整夜不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嘴八舌: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到底是一种怎样可怕的怪兽呢?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吧

4读了短文,你知道“年”这种怪兽最怕什么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们家是怎样庆祝“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春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

7春节将至,李伯伯从街上买来两副对联,回到家发现顺序乱了,现请你帮助李伯伯重新拼好对联。(填序号)

A.春雨丝丝润万物 B.万事如意福临门

C.红梅点点绣千山 D.一帆风顺吉星到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①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②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③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或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找出第一自然段文的反义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用开天辟地总结第一段的内容,我会用(   )总结第二段的内容。

A.顶天立地 B.开天辟地 C.化作万物

3盘古的左眼变成了________,右眼变成了_________,汗毛变成了________

4用“   ”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5盘古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

6猜想一下,盘古的身体的哪一部分变成了什么,仿照第二段的句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为国读书

①清晨,我在院子里玩,碰到邻居家的老爷爷,爷爷问我:“长大当什么?”我说:“当大富翁。”爷爷又问;“为什么要当富翁?”我回答:“自己过得好,想要什么就可以买什么。”爸爸没说话,一吃完早饭就带我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②一下车,我看到正面墙上,镌刻着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写的馆名,门柱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写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铜牌。走进广场,中间是一座名为“倒下的三十万人”的抽象雕塑,东南角放飞着一群和平鸽,广场北侧是一组遇难者头颅、手臂等组成的大型雕塑。

③陈列室旁边有个母亲的雕像,她的右手紧紧地握着拳头,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像喷着烈火;嘴巴张着,好像在痛苦地呼唤着她的孩子。万人坑里埋着1937年12月中旬被日本鬼子杀害同胞的累累白骨,有的头颅上中了子弹,有的身上捅了刺刀,还有的肩膀上被钉了钉子……壁画上,日本鬼子的机枪疯狂地扫射着,一位妈妈死了,她的孩子爬在她身上哭喊:“妈妈,你快起来呀!”一件血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破棉衣,好像还在流血呢……

④看了这些,爸爸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你有什么感想?”我回答:“我明白了爸爸说的道理,我要为国读书,发奋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等我长大了,先当科学家,搞发明创造;再当大富翁,把财富投入国防,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好日子。”爸爸夸我说得好。他说:“不管长大干什么,心中要有国家,不能光想着自己。”

【1】选文第②段中,作者描写广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两次说要“当大富翁”,这两次“当大富翁”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重点段落品析。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他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 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毫不可惜:_____________

2)随遇而安:_____________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白 鹅(节选)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眼一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描写鹅吃饭的句子。

3.描写鹅吃饭的时候,作者用譬如……”这句话举例,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写一句话:

________

(2)用动作描写表现“激动”:

________

(3)写一句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______

(4)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写在横线上。

人山人海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观众们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精彩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有5处错误)

周老师是我们四(一)班的语文老师,她不但长得漂亮,并且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周老师每天要求我们读课外书,她经常对我们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是否广泛阅读有很大关系。”在她的督促下,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今年,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读书是非常有益的。你能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话,至少用上两个拟声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