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A.这两句话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昂首东望”写出了人们的神态。
C.“等着,盼着”写出了人们的心情。
D.这两句话写出了潮初来时人们的动作、心情等。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芙蓉楼送辛渐》——送别诗
B.《塞下曲》——田园诗
C.《墨梅》——题画诗
D.《囊萤夜读》——文言文
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富绕 葡萄 锣鼓宣天
B.既使 僵硬 提心掉胆
C.搏斗 驾使 容光唤发
D.霎时 灌溉 摇头晃脑
4、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自豪 嘱咐 喜迅 道歉
B.壮举 糊涂 既然 纪律
C.苍苍茫茫 才华横溢 真挚感人 电闪雷明
D.乌云密布 光茫四射 不由自主 指手画脚
5、下列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对比)
B.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夸张)
C.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比喻)
D.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6、选词填空
既然……那么 不是……而是 如果……就 不但……还
(1)你的信使我很难过,________为你的处境,________为你的心态。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________会停止前进,________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
(3)________一个人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________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4)________我猜得不错,那________让我们接着往下分析。
7、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蝴蝶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
B.“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露了,”最大的那粒豆说。
C.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D.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8、(题文)细心观察事物的特点,你能联想到哪些人?完成下表。
事物 | 特点 | 生活中的人 |
蜜蜂 | 勤劳 | 清洁工 |
蜡烛 |
|
|
|
|
|
9、阅读理解。
苔①
[清]袁 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①苔: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
【1】请将古诗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
【2】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是从苔花的_________ 进行细致观察的,运用了_______ 和_______ 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苔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愚人____瓜
有一个人吃西瓜,不小心,把西瓜子(吞、咽)到肚子中去了。他非常惊慌,不知怎样才好。
他担心,西瓜子在肚子里出了芽,长了枝叶,还要蔓藤开花,慢慢地结成西瓜。西瓜越长越大,准要把肚子(顶、弄、胀)破!
“唉!不得了!这……怎么好呢?”
他越想越怕,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天消瘦下去了。
他去请医生看 把病因讲给医生听 医生听了 在心里暗暗好笑 (却 就)一本正经地对他说 你的病好医 我给你吃一点药 把西瓜子化成气 []放个屁 []没事了
他吃了医生的药,放了个屁,真的一切都好了。
(1) 在()中选取合适的词,在合适的词下划线。
(2) 在两个[ ]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 给第5小节加标点
(4) 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合适的字,把题目“愚人__瓜”补充完整。
(5) “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可以换成下面的哪一词?用“__”划出来。
①日夜不安 ②寝食不宁 ③废寝忘食
(6)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愚人的“病”好了,是因为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并作答后面的问题。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联系文章内容,把词语和它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风餐露宿 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置之度外 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短小精悍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2】“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联系上文,我知道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
【3】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寺庙里,后来他漂泊流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当过他的住所。
【4】李绅为什么能写出“字字皆辛苦”的《悯农》诗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握手,快步登上甲板,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1】结合文章,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原封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罗庚在美国居住的是_____________,使用的交通工具是___________,可以看出他在美国的生活十分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华罗庚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华罗庚知道祖国解放的消息后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读句子,判断问句的类型,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疑问句 ②反问句 ③设问句
(1)我们?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
(2)先生,您真的要走?( )
(3)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
【5】“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一句中,“这”指的是___________。
【6】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xī)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sè)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 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反映 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 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xī)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打“ √”。
【2】“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比喻和拟人
【3】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句子。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下来,体会一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
14、阅读题。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选自《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1】片段中能体现小女孩心情的三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棵豌豆苗的确是在生长。在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画“×”。
(1)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_____)
(2)小女孩的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______)
(3)小女孩用失落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_____)
(4)小女孩面前是一朵盛开的、黄色的豌豆花。(______)
【3】小女孩的身体慢慢好转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请根据片段内容填空。
说话时,愉快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低下头来亲吻豌豆叶
【4】根据片段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小明在参加学校运动会400m接力赛中不小心摔倒了,因此他的班级在这个项目中没有取得名次,他非常自责。作为他的好朋友,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安慰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仿佛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发明那两双芦花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们全校师生和班主任都参加了义务劳动。(修改病句)
_____
18、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4处毛病,请修改在横线上面。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项蓝色的帽子。他每天几乎差不多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批改作业。课间的时候。他总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都很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活与表达。
《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界的史诗”,受到各个国家读者的喜爱,问世一百多年,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为书中记录了100多种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等知识,还因为法布尔先生的叙述方式生动有趣,用人性看待昆虫,记录了昆虫的细节表现,还描摹了昆虫的心理,思想与情感。请你也来学习这种描写方式,以上面的选文为例,写一写你观察到的植物、动物或者人,看谁写得最生动、有趣。
要求:(1)文中如涉及班级、老师或同学的姓名,请用“xxx”或者健康的昵称代替,不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2)题目自拟,书写工整,句子通顺,内容完整,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