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故事无关的是( )
A.凿壁偷光
B.程门立雪
C.三顾茅庐
D.铁杵成针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鼎沸(fèi) 镇静(zhèng)
B.笼罩(lóng) 大堤(dī)
C.踮脚(diǎn) 坠落(zhuì)
D.模样(mó) 稻穗(suì)
3、炎帝之少女。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
A.年轻女子
B.小女儿
4、选词填空。
闪烁 闪耀 闪闪
(1)马路两旁是黑森森的树林,三三两两的灯光在林荫间( )。
(2)太阳一出来就( )夺目的光辉。
(3)晶莹透亮的露珠在阳光下( )发光。
5、“徉”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词的意思有关?( )
A.行走
B.道路
C.羊群
D.田地
6、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朦胧(nóng) 窥伺(sì) 遗憾(hàn) 刹那(shà)
B.慷慨(kǎi) 嘱咐(zǔ) 抡拳(lūn) 胆怯(qù)
C.砌墙(qì) 琥珀(hǔ) 癌症(zhèng) 疙瘩(da)
7、下列图片和名称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韭菜
B.——芹菜
C.——土豆
D.——莲藕
8、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小燕子为春天zēng tiān( )了无限生趣。
(2)水在líng shè shì dù( )时会níng jié( )成冰。
(3)清晨,wù qì( )弥漫,远处的景物显得十分mó hu( )。
(4)yè mù( )笼罩着dà dī( ),树木都被yān mò( )在黑暗之中了。
9、课内阅读。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3】三、四句诗,是写诗人追思那个叫_______的楚霸枭雄,追随__________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一个“______”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4】这首诗起笔落处,__________,力透人__________,直指人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sòng)庆龄(lín)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去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jiàng)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jí)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她说;“我认为,那些所谓(wèi)文明古国,譬(bì)如亚洲的中国,贫穷落后,已经被历史淘汰(tài)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sǒ)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仍然用柔(róu)和的声调(dào)说:“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现在虽然贫穷落后,但是不可能被历史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可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hǒu)声将震(zhèng)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fù)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进行着艰苦卓(zhuó)绝(jué)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zhǎng)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suī)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niè)的情况(kuàng),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文中有20个注音,在错的注音上打“×”。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艰苦卓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共分几段,用“‖”把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文章标题加了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爬天都峰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卿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填空。
(1)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2)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天都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特点。
【2】“我”是怎样向上爬的?请用“﹏﹏﹏”画出来。
【3】“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句中应该重读的是哪个词?为什么?下列正确的项是( )
A.重读“奋力”,既突出了“我”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我”不怕困难的勇气。
B.重读“我”,体现了自己向上攀登的决心。
C.重读“峰顶”,表现了天都峰的高与险。
【4】读了画“___”的句子,我们受到的启发是( )
A.我们要尊老爱幼。
B.老人和小孩的力气很大。
C.人与人相处时,要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12、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满山的灯笼火把
①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 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家。 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②一天,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干杂活。傍晚,突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 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上走着。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①(A.不由自主 B.不慌不忙) 地侧身避风,不料, 脚下一滑, 一下坠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和我②(A.虚弱 B.瘦弱) 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惊慌地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kōu)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③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④我不再哭,也不再喊,渐渐冷静下来,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⑤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 坚信着。
⑥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 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⑦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 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啊!
(1)联系上下文,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我”的心情写下来
事情 | 内容 | “我”的心情 |
起因 | 坠入土井 | 惊慌 |
经过 | __ | __ |
结果 | __ | __ |
(3)“顿时,我泪如泉涌。”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的是 ( )
A.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此时的感动。
B.这句话写出了“我” 当时的害怕与委屈 。
C.“我”坚信的事情果然出现了, “泪如泉涌”真实地刻画出了作者当时的感受。
(4)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请写下来。
那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短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观潮 (19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内容填空。(5分)
(2)照样子写2个词语。(2分)
越来越近
浩浩荡荡
(3)这个文段写的是 (什么时候)的景象,分别由 到 ,介绍 和 两方面来写的。(4分)
(4)用“ ”划出比喻句,。(1分)
(5)找出潮的形态变化的词语。(4分)
( )---( )---( )-----(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沸腾( ) 翻滚( ) 颤动( )
14、低温世界的奇迹
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作“液态空气”。若把梨子放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邦邦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低温下应用液氮冷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汽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室息而死。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釆用低温打捞,( )向船舱内灌入液氮,低温液氮( )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氮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低温的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低温灭鼠的原理是什么?请根据短文第2自然段內容概括作答。(不超过4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低温技术打捞沉船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奶奶把熟透的杏子分给小伙伴们吃。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在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
3.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麻雀的无助: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仿写,把句子写具体。)
考试前的紧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石级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峰顶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老麻雀不可能不救小麻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病句门诊。
1.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激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暑假即将到来,班主任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溺水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棉衣和棉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征服月球的理想最终会成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宏和李小明是一对好朋友,他经常帮他复习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要求作文。
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中处处是美景。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要求:1.请以“游 ”为题,写一篇文章。
2.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