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提示写出谚语。

1.一位老农看到过了处暑之后,田里的稻谷还是没有冒出头来,便说:“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天,田里的庄稼出穗了,农民都要去看看长势如何,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

3.天气不热的时候,庄稼长得慢,长得小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热了,庄稼自然就长得快了。 

4.我知道的关于农家的谚语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注 热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参天的______ 绿色的______ 粼粼的______

险恶的______ 可敬的______ 凶猛的______

4、读拼音,正确、工整地书写词语。

yī shang     rì kòu     páo xiào     péng   pài

( ) ( ) ( ) ( )

tái xiǎn     kuàng chǎn     chún shú     shòu xuē

( ) ( ) ( ) ( )

5、看拼音,写词语。

xiāng  jiāo   níng  zhòng   dàng  yàng pīn

(   )   (   ) (   )   ( )

shí  bēi    juān   péng  zhàng bēi zhuàng

(   )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诗歌阅读。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请你结合诗句,解释“胜日”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8、读古诗完,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还(huán hái)来就菊花。

【1】在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古诗补充完整,并用“√”标出“还”字的正确读音。

【3】诗中“鸡黍”“桑麻”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

A.美味的鸡腿 B.丰盛的酒菜

C.桑树和芝麻 D.泛指农事。

【4】读古诗,我们仿佛能看到美丽的乡村风光,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诗人与朋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往事依依

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④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睛雨晦,丽日蓝天,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绿树阴浓夏日长”“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⑤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⑥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儿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⑦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我”读《水浒传》会“亲历其境”“津津有味”是因为(       

A.“我”的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风景就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背景。

B.“我”曾目睹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C.“我”想象着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夸张写法,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B.第③段“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对比,凸显了石印本《千家诗》于“我”而言的魅力。

C.第④段引用《千家诗》诗句中丰富的颜色描写,抒发了“我”读诗后的美好感受。

【3】短文以“往事依依”为题,文中的“我”深情回忆了少年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件事,这些往事唤起了“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4】文中的“我”谈到了一些读书方法,你从中学到了哪几种方法?(至少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联系你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短文第⑥段中老师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杯牛奶(节选)

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点剩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祈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那十分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不好意思地问道:“我就应该付您多少钱?”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应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他深深地向年轻女子鞠躬,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

若干年之后,那位年轻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倒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大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这位大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个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递知单送到他那里,他在通知单的旁边,签了一段短短的字。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文中“一个奇怪的念头”闪过霍华德·凯利医生的脑际,这个“奇怪的念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那位年轻的女子被称为“特殊的病人”,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短的话语概括文中两个人物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内心深处在深受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一定会想到一些相关的名句格言来,请你在下面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哨卡

①在风雪迷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刚刚到任的将军率领部属将去这个防区内海拔最高的哨卡访问,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②早上,屋外风嘶吼着,发出阵阵令人发怵的尖啸,还夹杂着雪珠和小冰块击打门扉的啪啪声。将军起身,好几个人围了过来,劝他下次再去,将军没有答应。团长用几近请求的语气说:“首长,您上去,太危险了 ……”团长是一个从军二十一年的老兵了,常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呈暗紫红色。“战士们成年累月在山上,他们更危险!”将军拍拍团长的肩,“走!”

③四名战士驻守的哨卡在海拔五千余米的最高峰上,四周无一遮拦。狂风肆虐的时候,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④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将军逐一与他们握手,又到宿舍、伙房,查看了战士们的被装和伙食。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执勤。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哨兵,发现他又黑又瘦,显得有些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哨卡?”“不,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

⑤将军的脸色变了,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团长:“不是有规定吗?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团长嗫嚅着,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这么长时间在这儿执勤?嗯?!”团长没有正面回答将军的问话,而是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 …… ”“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团长还是没吱声。哨兵持枪立正站着,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团长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

⑥此时,一名随员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望了望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他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团长和他的弟弟敬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众人都举起了手。

⑦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峰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段是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④段主要对将军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借助“军人,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守护者,社会平安稳定的保卫者,国家主权的捍卫者”这句话,写出你对第⑦段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团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天地

《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给选段加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描写桥的句子。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老汉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突出表现了老汉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4】文章的结尾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_________关系,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爱丽丝梦游奇境(节选)

“一车什么呀?”爱丽丝想,但一会儿就知道了,小卵石像暴雨似的从窗子扔进来了,有些小卵石打到了她的脸上,“我要让它们住手,”她对自己说,然后大声喊道,“你们最好别再这样干了!”这一声喊叫后,又是一片寂静。

爱丽丝惊奇地注意到,那些小卵石掉到地板上全部变成了小点心,她脑子里立即闪过了一个聪明的念头:“如果我吃上一块,也许我会变小,现在我已经不可能更大了,那么,它一定会把我变小的。”

于是,她吞了一块点心,当即明显地迅速缩小了。在刚刚缩到能够穿过门的时候,她就跑出了屋子,她见到一群小动物守在外边,那只可怜的小壁虎——比尔在中间,由两只豚鼠扶着,吃从瓶子里倒出的东西。当爱丽丝出现的瞬间,它们全都冲上来。她拼了命,总算跑掉了,不久她就平安地到了一个茂密的树林里。

“我的第一件事,”爱丽丝在树林中漫步时对自己说,“是把我变到正常大小,第二件就是去寻找那条通向可爱的小花园的路。这是我最好的计划了。”

听起来,这真是个卓越的计划,而且安排得美妙而简单,唯一的困难是她不知道怎样才能办成。正当她在树林中着急地到处张望时,她头顶上面传来了尖细的犬吠声。她赶紧抬头朝上看,一只大的叭儿狗,正在瞪着又大又圆的眼睛朝下看着她,还轻轻地伸出一只爪子,要抓她。“可怜的小东西!”爱丽丝用哄小孩的声调说,并努力地向它吹口哨。但是实际上,她心里吓得要死,因为想到它可能饿了,那么不管她怎么哄它,它还是很可能把她吃掉的。

她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办,拾了一根小树枝,伸向小狗,那只小狗立即跳了起来,高兴地汪、汪叫着,向树枝冲过来,假装要咬,爱丽丝急忙躲到一排蓟树丛后面,免得给小狗撞倒,她刚躲到另一边,小狗就向树枝发起第二次冲锋。

它冲得太急了,不但没有抓着树枝,反而翻了个筋斗,爱丽丝觉得真像同一匹马玩耍,随时都有被它踩在脚下的危险,因此,她又围着蓟树丛转了起来,那只小狗又向树枝发起了一连串的冲锋,每一次都冲过了头,然后再后退老远,而且大声地狂吠着。最后它在很远的地方蹲坐了下来,喘着气,舌头伸在嘴外,那双大眼睛也半闭上了。

这是爱丽丝逃跑的好机会,她转身就跑了,一直跑得喘不过气来,小狗的吠声也很远了,才停了下来。

“然而,这是只多么可爱的小狗啊!”爱丽丝靠在一棵毛茛上,用一片毛茛叶扇着休息时说,“要是我像正常那么大小,我真想教它玩许多把戏,啊,亲爱的,我几乎忘记我还要想法再长大呢。让我想一想,这怎么才能做到呢?我应该吃或者喝一点什么东西,可是该吃喝点什么呢?”

确实,最大的问题是吃喝点什么。爱丽丝看着周围的花草,没有可吃喝的东西。离她很近的地方长着一个大蘑菇,差不多同她一样高。她打量了蘑菇的下面、边沿、背面,还想到应该看看上面有什么东西。

她踮起脚,沿蘑菇的边朝上看,立即看到一只蓝色的大毛毛虫,正环抱胳膊坐在那儿,安静地吸着一个很长的水烟管,根本没有注意到她和其他任何事情。

1这个片段写的是主人公__________变小后发生的有趣的事。

2从(  )中可以看出爱丽丝变小了。

A. 离她很近的地方长着一个大蘑菇,差不多同她一样高。

B. 她拼了命,总算跑掉了,不久她就平安地到了一个茂密的树林里。

C. 小卵石像暴雨似的从窗子扔进来了,有些小卵石打到了她的脸上。

3爱丽丝是由于(  )而变小的。

A. 吞吃了一块普通的小点心

B. 吞吃了一块由小卵石变成的小点心

C. 吞吃了小卵石

4爱丽丝变小后,她为了躲避小动物的追击,拼命奔跑,跑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里。

5爱丽丝在树林里有什么经历?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爱丽丝看见这只蓝色的大毛毛虫之后,会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低碳生活

【材料一】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如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等,提倡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难的是观念的转变。

【材料二】以下是国家环境部面向社会发布的公益宣传海报之一,旨在倡导低碳生活。

【材料三】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推动着一次巨大的变革。

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全面融入决策、执行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政策各领域,全面融入生产、消费各环节,推动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价值观念进步、文明境界升华。

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基本抓手,通过环保督政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通过严格监管强化行业企业的治理义务,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让日常生活与绿色环保水乳交融。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描绘了美丽中国的模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催促着我们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绿色进军。

【1】下列不属于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一项是(     

A.少用纸巾

B.少用塑料袋

C.循环利用物品

D.少步行多开车

【2】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是(     

A.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B.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提升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C.低碳生活虽事小易行,但正确观念的牢固树立却不容易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是我们民族的坚定选择

【3】请你给材料二的公益宣传海报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6、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写一句话,用上一个或者两个分号。

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19、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①一座堤坝被汹涌的洪水冲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水淋湿了小菲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乐园。

本单元学习了三个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却折射了生活。现在请你创设一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一个500字左右的故事,题目自拟,情节合理,内容健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