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然”组词,并填到句子中去。
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里面_______有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_______还长着两只袖筒。于是,我天天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快到家时,_________打了几声闷雷,不一会儿_________下起雨来了。
2、经典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2)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于谦《石灰吟》)
(3)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马诗》)
(4)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其一)》)
(5)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6)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1)《丑石》一文中的丑石,起先 (不出名,不为人知道)地躺在我家门口;后来天文学家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把石头搬走了;当我和奶奶明白了它不是一般的石头时, (感到羞耻和惭愧,不好意思)万分,所以脸红了。
(2)“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一句中的“昔者”是“从前”的意思,能表示这样意思的词语还有 、 等。
(3)西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美人,我们可以用词语 、 来形容她的美。
4、查字典填空。
查“尚”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尚”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还; ②尊崇,注重; ③风尚; ④尚且。给。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尚”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尚未_________ 时尚_______ 尚武精神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齐白石( )住北京,( )仍来往南北,经常居住在故乡湘潭。
(2)老人画中( )只是一只小虫( )栩栩如生,神气十足。
(3)( )齐白石先生对农村生活感情深,积累厚,( )老人画中哪怕只是一只小虫都栩栩如生,神态十足。
6、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吟》一诗紧扣石灰的特点。请选择一句诗具体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面的资料,再读《石灰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为什么?
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赏析感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同“路转溪桥忽见”中“见”用法不同的是__________。
A.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的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以动写静的写法,和我们学过的王维的《鸟鸣涧》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极为相似。
【5】从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1】补全诗句。
【2】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所著。他与李商隐并称为______,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你还曾学过他的《_______》。
【3】“南朝四百八十寺”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四百八十”这个数量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江南春》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寒假期间,父母要带小华和弟弟外出旅游,妈妈让小华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出游计划。小华查到了下面的资料。
景区介绍:
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山势重叠,苍松巨石,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
登山路线:
红门登山线,最经典的登山线,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适合步行。天外村登山线:从天外村出发乘坐旅游车抵达中天门。可步行上山,也可坐索道直达山顶。天烛峰登山线:该线奇峰俊秀,松石多姿,是自然风貌最原始的路线,适合步行,但道路崎岖,不建议老人、儿童走该线路。
门票价格:
115元/人;学生57元/人;教师、省部级劳模、英模100元/人;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60岁以上老人、儿童(1.4米以下)免费。
【1】只是了解景区的特点,有哪些好的风景,应该重点阅读_________部分。当确定去游览泰山了,应重点阅读___________部分。(可多选)
A.门票价格 B.登山路线 C.景区介绍。
【2】假如小华一家四口准备登泰山,小华是五年级学生,身高1.45米,小华的弟弟两岁,爸爸是军人,妈妈是教师,他们一家四口人的门票共需_______元。最不适合的登山路线是______,因为________。
10、人物对话时使用提示语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根据要求,摘录课文中有关句子各一句。
(1)提示语在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示语在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示语在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11、再识朱自清
第一组资料
资料1: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代表在没有经过中国代表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将德国占领的中国山东地区交付给日本。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当时的身份同样是战胜国。
资料2:1919年5月4目,”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朱自清参加了当天的集会游行,和大家一道激昂地挥小旗,呼口号,抗议巴黎和会上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资料3:1922年3月,“五四”运动陷入低潮,渴望自由与民主的青年人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压迫,社会的黑暗现实让朱自清失望,创作《匆匆》。
第二组资料
资料1: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签署《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援助面粉宣言》,这对于当时由于战争而导致食品短缺的生活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资料2:1948年8月12日,也就在他签下不领美国面粉宣言之后不到两个月,朱自清由于患有严重胃病,贫病交加,不幸逝世,年仅50岁。
【1】结合上述资料和学过的《匆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表现出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B.“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悔恨
C.从作者认为自己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可以看出他对未来已经心灰意冷,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2】结合两组资料,你认为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忆《匆匆》一文,文章中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请你根据提示写下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这样写的好处:_____________
【4】时至今日,中华民族再次昂起头,骄傲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请你向朱自清先生介绍当今中国发展的情况,告慰这位民主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面片段描写,回答问题。
刚一进胡同,我就看见惠安馆的疯子了,她穿了一件绛紫色的棉袄,黑绒的毛窝,头上留着一排刘海儿,辫子上扎的是大红绒绳,她正把大辫子甩到前面来,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作者)写的《______》。本段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_
A.英子 B.兰姨娘 C.秀贞 D.妞儿
【2】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一两个词语简要概括。
______
13、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他混进了乐队里,摇头晃脑地“假吹”,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齐宣王去世,继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只好悄悄溜走了。
【1】阅读文章可知,文中( )喜欢听独奏。
A.齐宣王
B.齐湣王
C.南郭先生
【2】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溜走?( )
A.他比喜欢一个人独奏。
B.他只会大合奏,不会独奏。
C.他并不会吹竽,怕被发现。
【3】你认为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A.诚实守信
B.无真才实学
C.才华出众
14、课外阅读
梅花飘香忆当年
在百花凋零的寒冬里,一簇簇摇曳着盛开的梅花,像一朵朵粉红色的云霞,映入我的眼帘;一股股梅花芳香,沁入我的心扉,牵动我的情思……
也许对梅花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吧。
小时候刘老师经常带我们三姐妹去采摘青梅。春天降临了,百花争艳,梅树上也结出了累累青果。我们上山摘青果,满载而归,而后就坐在刘老师的院子里欣赏梅花,品尝青梅。一会儿,大家都说牙齿好像变软了,不敢再吃青梅。沉默了一阵,为了活跃气氛,我提议我们三姐妹比赛背诵吟梅名句。
话音刚落,小妹故作娇嗔地说:“王安石为梅花孤傲峻峭写下了通俗易懂的名诗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大姐老成持重,慢条斯理地说:“陆游云:‘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出了梅花清高自赏、洁身自好的情操。”
我正苦于记不起其他咏梅名句,听姐姐这么一说,我就有了头绪,眨了眨眼睛,神气地高声说:“伟大领袖毛主席读陆游的咏梅佳作后,以气魄雄伟的笔触,反其意写下了不朽的咏梅名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寓意独树一帜,倍觉清新。”
刘老师看到我们三姐妹得意的样子,微笑着说:“梅花结果实了,严寒已经过去,温暖的春天到来了。愿梅花精神渗透到你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当中。”
今年冬天又降临了,故乡小学旁边那漫山遍野的梅树又该含苞欲放了吧。故乡的梅花啊,你经受了几多风霜,你还会像以前那样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吗?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1)装满了东西回来,形容收获极丰富。____________
(2)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____________
【2】“我们”三姐妹比赛背诵梅花诗句,其实是对梅花的赞颂,王安石、陆游和毛主席的诗句分别赞美了梅花 、 、 的美好品质。
A.坚贞不屈
B.坚强高洁
C.至刚无欲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后文可以知道“我的情思”是( )
A.思念杨梅的味道
B.对刘老师的思念
C.对故乡、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及梅花精神对“我”的影响
【4】刘老师所说的“愿梅花精神渗透到你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当中”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梅花品质高尚,它面对严寒毫不惧怕,凌寒怒放,刘老师希望我们能够学习梅花的这些精神,做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B.刘老师希望我们都爱梅花,把梅花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
15、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把”字句)
②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17、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19、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
①在战士们的一片欢笑声中,我慢慢地了解到这个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没听说过战士探亲回来带这种东西的。(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巨浪扑上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把想法毫不保留地全部讲了出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乐园
请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你有过这些感受吗?如:激动、感动、愧疚、沮丧……选择一种印象深刻的感受,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感情变化写生动。题目自拟。
(2)请以“……的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出人物的特点,不要出现老师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