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在括号里
1.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________
2.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________
3.雨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玩耍。________
4.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________
2、古诗词积累。
诗题 | 诗人 | 诗句 | 表达相同点 |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 ____ | 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 | 借助____来写景。 |
《浪淘沙(其一)》 | ____ | ____,同到牵牛织女家。 | |
《____》 | 王安石 | 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
3、针锋相对(写出反义词)。
莽撞——( ) 恭敬——( )
舒服——( ) 诚恳——( )
4、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内填写与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1)看到大家快活的样子,他的心里也变得不那么(________)了。
(2)漆黑的夜色里,突然出现了一束(________)的灯光。
(3)我们不该怀疑自己的朋友,而是要(________)他。
(4)先进对富裕正如(________)对贫穷。
(5)仰视对天空正如(________)对大地。
(6)寒冷对冬天正如炎热对(________)。
6、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1.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另外两位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送友人
(唐)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中写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李白送别友人时的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 山 夜 月
于史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这首诗如用诗中一个字来概括作者对景物的感受,这个字是“________”。
【2】结尾用南望的景物作结,照应了开头的“________”一词,表达了作者______ 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说说诗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一鉴开(______) 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
【3】这首诗是由________而发的感想,诗中写景的诗句是第________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的事情,你觉得观书和观池塘两者有联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成功的梯子
李 春
①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在年少时就酷爱足球,并且初露锋芒。
②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比赛后,大家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燃着香烟吸着,借以缓解踢球带来的疲乏。这个小伙子见状,也索要了一根吸着,他得意地抽着香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口中喷出来,觉得潇洒极了。不巧的是,刚才这一幕正好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可是,聪明的父亲当众并没有说他什么。
③到了晚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目光严肃地问儿子:“你今天抽烟了?”
④“抽了。”小伙子低下了头,准备着接受父亲的训斥。
⑤可是,父亲还是没有那样做。他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屋子内来回走了好半天。他强忍心中怒气,在思考一个最佳的教子方案,等考虑好了,他才开口对儿子讲话。
⑥“孩子,你踢球的确有几分天才,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儿出息。但是,你还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是,今天你抽烟了。或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要记住,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这样想:仅仅这一次,不会有什么的。但日子久了,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慢慢变坏,变得不如以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会渐渐地离你远去。”
⑦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发展,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地方滑去,主要还是依靠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自己的儿子:“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你自己做出选择吧!”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递给儿子,“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就转身出去了,丝毫也没有责怪儿子。
⑧儿子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泣,拿起那叠钞票,来到父亲面前。“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一定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⑨从此,这个小伙子更加刻苦训练,16岁就入选巴西国家队,三夺大力神杯,成为一代球王。他就是享誉全世界的足球运动员——贝利。
⑩贝利的成功跟父亲的一番教导是分不开的。父亲是成就球王的天梯,因为他记住了父亲的教诲,更爱他的足球事业。
(选自《中外故事》,有删改)
【1】请以一句话简单概括本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成功的梯子”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分别体现了父亲什么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出贝利成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么看待贝利父亲的教子方法,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 上帝,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 …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 ……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
【2】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写序号)
A. 话没说完。 B. 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C. 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4】你认为这段话主要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a.“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b.“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两处不同的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睡觉还早。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juǎn juàn)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 看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她侧(zé cè)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yīng yìng)。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 )不算多——只有两个,( )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 西蒙 桑娜喊了一声 心想 莫不是出什么事了 她猛地推开门
【1】这段选文摘自______________,是俄国作家______________写的。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和词语。
【4】请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用“______________”画出一处选文中表示心理描写的句子。
12、致爱丽丝
人们齐聚在像城堡一样的大厅里,参加一场盛大的舞宴。周遭有闪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颊像玫瑰,鼻子似樱桃,带着欢乐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可爱的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的圣诞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一切就像童话里的一样。 这就是我们印象中关于圣诞节的一个场景。
一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贫困孤独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爱丽丝跑到教堂里想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的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招引着,心底的激情顿时化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鸟、森林、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吧——可爱的小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芬告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
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界。对于苦难中的人们,贝多芬是他们最好和最亲密的朋友——当他们感到忧伤的时候,贝多芬会悄然来到他们身边,一言不发,只在琴弦上唱出他那隐忍的心曲,抚慰着那些忧伤着的人们。
我想那个圣诞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快乐成了一串透明的珠子,连成项链,不经意地在我们耳边轻响,使施予者和接受者、祝愿者和被祝愿者都能心安。
(有删改)
【1】钢琴曲《致爱丽丝》的名字是谁取的?( )
A.雷德尔
B.爱丽丝
C.贝多芬
D.神父
【2】下列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用舞宴的豪华反衬贝多芬、爱丽丝和雷德尔的清苦。
B.豪华的舞宴与《致爱丽丝》的诞生无关,显得多余。
C.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使名曲的创作过程显得更真实。
D.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7自然段中对雷德尔的语言的描写对于贝多芬的琴声而言,属于( )
A.侧面描写
B.正面描写
C.环境描写
D.景物描写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贝多芬创作《致爱丽丝》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说:“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运用以下开头,续写第6自然段中贝多芬弹琴时的联想,可以联系第7自然段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
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故乡的“水墨画”
①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
②每年初春,过了一冬的池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漂浮在碧水问。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zā)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时常有几个心急的孩子,放学后奔到池塘边,拾一根树枝,拨两三块菱盘过来,翻起来看结了菱角没有。
③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xié)下来了。刚出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站在岸边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了,走进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了,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④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⑤而今剥着菱角,我又徜(cháng)徉(yáng)在故乡的“水墨画”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木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乡那些长满菱角的池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卧在村边地头。”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第②自然段中与“密密匝臣”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___________的。
“脆生生、凉津津”是描写_________的,这两个词语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给文中的水墨画取名字,第②自然段描写的是一幅_____________图,第③自然段描写的是一幅_____________图。
【5】题目中的“水墨画”为什么加引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月亮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联系上下文,解释“水落石出”在文中的意思。
水落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不能删掉,因为“可能”表示推测,去掉后则变成了肯定,表意则不够准确.严谨。
B.“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C.古往今来,人们给月亮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玉盘、蟾宫、玉兔、婵娟等。我国最早登月的航天飞行器月球车,就是以玉兔来命名的,叫“玉兔号”。
D.关于月亮,古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吴刚伐月、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
15、按要求写句子。
1.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会把矿产资源供给人类使用。(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名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18、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9、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把”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把两个句子合成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吹绿了田野。 (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字句)
(3)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我 ,我快乐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读书、唱歌、运动……然后作文。文章要用事实说话,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注意语句顺畅,书写工整。写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