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因身体欠安,不能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B. 承蒙恩师亲自奉书指教,愚生读后受益匪浅。
C. 日前惠顾贵公司网站,得知招聘网络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D. 兹介绍我校张杰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下列各句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初出茅庐的时候,常常被对手的奚落及小动作激怒,但现在他对此已经敬谢不敏,在足球场上从容不迫,一次次将足球送入对方的球门。
②明中叶以后,岭南书家人才辈出,而且颇具革新精神, 能与中原书坛分庭抗礼,其中陈献章用茅草制作“茅龙笔”,创作出笔法遒劲的书法名作。
③如何让作文语言出彩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花献佛,即巧妙地引用诗词,用诗词“亮化”文章的语言,丰富文章的内容。
④军事手段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更难以维护半岛局势稳定,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得不偿失。
⑤刘秀在位时,西域诸国主动要求“内附”,希望东汉政权出兵西域,否则他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但刘秀面对左支右绌开疆拓土的机会不为所动。
⑥许教授把金钱看得很淡,安于清贫,生活极其俭朴,可精神上却十分富有,他专心治学,孜孜矻矻,成为闻名中外的学术大家。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 以示褒宠。
B. 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 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 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林,皇家禁卫军。汉代称“羽林骑”,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B. 量移,多指因罪贬谪边远地方任职的官吏,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C. 禄俸,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的报酬。一般“俸”指钱币,“禄”指谷物。
D.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掌握的成语数量和文化水平成正比,学习成语需要细水长流。
②贵州见证了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东北老字号沈阳机床的发展完全可与之并驾齐驱,也踏上了智能制 造的快车道。
③口传心授是读诗的重要方法,因此初学者最好能够多多朗诵,并能在朗诵过程中用心体会诗词中蕴 含的奉富意蕴。
④在芜湖一家坚果公司“双 11”誓师大会上,员工声嘶力竭的呐喊传达着今年“双 11破五亿”的壮志。
⑤从诗歌的风格看,李白的俊逸、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平白质朴、王维的清新自然,实在各有千秋。
⑥优秀的小说作家不仅要有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而且要有向壁虚构的能力。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对生物资源及土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及生物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目前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速度消失,全球已有约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分布发生了大范围的变化,这些形成了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城市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反过来又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指标。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中约60~70%的地表被道路、人工建筑、停车场等硬化,水不容易渗入,植物的种子难以生根。全球很多城市的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千米数万人,密集的人流对诸多生物而言是潜在的危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在飞驰。高楼大厦林立,热量不断聚集,城市中心的温度有时甚至高出周边10°C之多,这种热岛效应对生物的生存也是一大干扰因素。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取材于干靓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生物学家发现,城市中部分野生物种对相比地球漫长历史还十分年轻的人工环境有着不可思议的适应力。
科学家正努力揭示各物种在城市中的进化情况。“坦白说,部分物种对这种极端约束适应能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功能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奥利维耶·切普图评论道。“这其中不仅存在微观进化,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有宏观进化。”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进化论研究员曼诺·希尔图森说,“我们在城市观察到的进化,其速度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这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
联合国预计21世纪城市化进程将步入快车道:2030年,全球城市面积将达140万平方千米;到2050年,城市居民将新增25亿。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最早出现于5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如今,城市化将成为地球生物最重大的进化动力之一。
的确,城市中生物进化的各类实证开始涌现,水泥路旁、大楼脚下、阳台边缘、地铁站楼梯等,无处不在。繁衍在城市地铁通道的地下家蚊不再冬蛰,相较于鸟类的血液,它们现在明显偏好哺乳动物;它们与其他蚊子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生殖隔离。除了野生物种和家养物种,有的地方如今又出现了新型城市物种,这使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问题。科学家将城市与遭受高度集约化农业严重破坏的乡村环境进行对比后,发现城市中的物种往往比乡村更多。相较于乡村,城市为物种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动植物可以依附于各种各样的角落、边沿、墙缝,生活在荒地、墓地和潮湿的水沟里,或者栖居于精心维护、富有情调的花园中。它们可以全年获取水资源及食物,而在野外,水资源和食物的获得具有季节性。热岛效应也成为城市生境的一大优势,城市冬季不再严寒。
在密集型农业时代,城市将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且这一潜能还将不断得到激发。
(取材于吴苏妹编译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研究发现,每个物种每一次成功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会有多个物种在当地消失;而一个物种若过于迅速地适应了城市生活,也意味着有众多个体要做出牺牲。城市化引发的生物快速进化往往要付出代价。
多伦多、波士顿等城市里的白车轴草,为提高抗寒性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释放氰化物可抵御来自食草动物的威胁,但抗寒性会降低。而在市中心,城市高温使得积雪极易消融,没有了积雪的覆盖,植物就难以抵御夜间冰冻。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包括徒步旅行在内的人类活动,正在促使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在夜间变得更加活跃,呈现出夜行性增强的趋势。夜行性増强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包括习性的改变、繁殖能力的降低等。关于纽约市各公国白足鼠的研究发现,相比乡村白足鼠,城市白足鼠体内涉及脂肪酸消化的基因出现过度表达。此种进化选择极有可能与在城市中能够轻易吃到人类丢弃的油纸、吃剩的比萨饼和芝士汉堡有关。自1940年以来,意大利城市地区家蝠的颅骨体积在不断增大,这或许是受路灯影响。路灯会吸引并聚集大量的大型昆虫,随着世代更替,咬合力强的蝙蝠越发具有优势。
城市中的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生物进化是一个难以操控、可预见性低的课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投马克·约翰逊强调说:“我们观察到,一些物种在全世界大部分城市中都呈现出趋同进化。在部分城市,物种未能顺利适应,个中缘由目前还不得而知”。
(取材于赵照熙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深受人类影响的全球生态系统利于缓解生物多样性危机。
B.第一段通过列举数据来凸显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严重程度。
C.生态学者关注的焦点是生物多样性危机给人类带来哪些损失。
D.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城市环境特点,认为应该减缓城市化的步伐。
B.材料二的引文表达了科学家对城市中生物进化速度的忧虑。
C.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热岛效应是否有利于生物生存的看法相似。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白车轴草为抵御积雪的覆盖而舍弃了释放氰化物的能力,这与城市高温有关。
B.哺乳动物因夜行性增强而改变了习性,繁殖能力降低,这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C.城市白足鼠可能因为吃了比萨饼等食物,涉及消化的某种基因出现过度表达。
D.路灯吸引并聚集了大量的大型昆虫,家蝠或因捕食它们而颅骨体积不断增大。
【4】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5】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三则材料分表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你认识这一关系有何启发。
7、(1)荀子在《劝学》中用“劣马”的事例来强调人生贵在坚持的道理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 ,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说明了诗人被贬之地的偏僻和遭贬谪时间的长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反复论证了苦难对人的价值和意义,并深切指出: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难以避免灭亡的命运。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金”的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原因。
(3)《琵琶行》中以“月”来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作者被贬之地山歌和村笛难以入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颜渊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杜牧《阿房宫赋》)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受到孔子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明显影响,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极强的忧患意识。如屈原在《离骚》中说到自己经常感叹流泪,就是因(1)____,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孟子也十分关注一个国家的兴衰,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2)_________。而辛弃疾在(3)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这都是国家的耻辱,但他又深怕这些渐渐地被人们淡忘,想到不堪回首的是:(4)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长亭送别》)
(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高山仰止》)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汾城王主簿
韦应物
少年初带印①,汾上又经过。
芳草归时遍,情人②故郡多。
禁钟③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相望东桥别,微风起夕波。
(注)①带印:掌管印玺,指王主簿少年出任,回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②情人:这里指友情深厚的人。③禁钟:宫中的钟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王主簿年纪轻轻就掌管印玺,同到旧游之地汾城任职,刻画了王主簿年少有为、意气风发的形象。
B.颔联上句“芳草归时遍”以“芳草”比喻相思之愁,萋萋芳草,贴切自然;一个“遍”字写出愁绪之多。
C.颈联上句“禁钟春雨细”写雨里钟声,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春雨细密写钟声轻细,形象生动。
D.诗歌标题中的“送”字既点明了诗歌的体裁,同时又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诚挚情谊。
【2】诗歌的尾联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穡,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日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而披阅不怠。
济阴太守蜀人文立,表以命士有贽为烦,请绝其礼币,诏从之。谧闻而叹曰:“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而以革历代之制,其可乎!夫‘束帛戋戋’,《易》之明义,玄縹之贽,自古之旧也。故孔子称夙夜强学以待问,席上之珍以待聘。士于是乎三揖乃进,明致之难也;一让而退,明去之易也。若殷汤之于伊尹,文王之于太公,或身即莘野,或就载以归,唯恐礼之不重,岂吝其烦费哉!且一礼不备,贞女耻之,况命士乎!孔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弃之如何?政之失贤,于此乎在矣。”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有删改)
[注]①鞅掌:烦劳、忙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B.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D.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牲,亦称“太牢”,一般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俗称“大三牲”。
B.号,是指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号均为自己所起,与名、字无联系。
C.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任官吏的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D.《易》为“六经”之一,成语“韦编三绝”即出自孔子勤于读《易》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谧浪子回头,终有建树。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拜师学习,勤学不辍。
B.皇甫谧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能够以尧舜之道为乐,不必为博名声而结交权贵。
C.皇甫谧立场坚定,不入仕途。面对官府、相国和皇上的征召,他都没有应召。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被赐给一车书。
D.皇甫谧注重礼节,反对革除贽礼。济阴太守蜀人文立请求除掉任命士人的贽礼,但皇甫谧认为这是自古就有的礼节,抛弃它是朝政失去贤人的表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
(2) 或身即莘野,或就载以归,唯恐礼之不重,岂吝其烦费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杭州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鼓励创新,因此如果是原创节目,更容易获奖。于是,有学校花费了1.5万元请著名作曲家为本校合唱团谱一首原创曲子,有学校重金聘请上海戏剧学院专家指导排练,有学校不光买剧本买曲谱,还请专业导演进行全套编排设计。有人认为这样做物有所值,如果学校老师自己排练,也上得了台面,但要脱颖而出还是有难度。有人质问专家把事儿干完了,那学生们做什么呢?这样的艺术节还是属于学生的艺术节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