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当前形势下,教师资格学历标准偏低、教师资格认定缺乏严格把关机制等原因,造成了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师德建设出现滑坡等问题。
B.数据表明数字支付和移动钱包使用量呈火箭般青云直上,尤其是在18岁到34岁之间的年轻人之间,“出门只带手机”已成为常态。
C.依据《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电动滑板车、平衡车等滑行工具上路行驶,处10元罚款,但有些人对此置若罔闻。
D.中国每年有近4万名留守儿童死于意外伤害,49.2%留守儿童在过去一年中遭遇过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刻不容缓。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一外宾在乘飞机时因粗心丢失手提电脑,东航公司几经周折后最终璧还。
B. 我和先生久不联系,甚为想念,先生才华出众,如有抽作,望尽快惠寄。
C. 借重我的全力相助,小刘终于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D. 在60周年校庆大会上,校长代表学校诚挚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顾。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澳门特别行政区岁至弱冠,步入成年。从回归前百业 、人心浮动,到新生后物阜民丰、政通人和,美丽莲花光彩迷人,澳门发展 。未来,澳门同胞将与祖国人民一道,继续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满怀豪情地共同书写 的“中国史诗”,为人类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A.凋敝 不孚众望 声势浩大
B.凋零 不负众望 声势浩大
C.凋零 不孚众望 波澜壮阔
D.凋敝 不负众望 波澜壮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记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意”修改。
B.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C.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永恒主题,而伴随着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和便捷化。
D.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2016年12月2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5、下列各句中的引用,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史铁生走进地坛,发现此处静谧而悠远,无论渺小如一滴水、一片叶,还是壮美如参天古木、落日西沉,都自在美好。
B.“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人们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刻惦念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C.“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本可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却奔波于抗击新冠病毒的最前线,值得敬佩。
D.“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新时代青年人需要多汲取知识,丰富人生积累,更不可轻狂,要保持谦虚态度,向前辈学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科技考古的快速发展,建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也就成为当前深化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国家文物局在2019年末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试点,开展了动物遗存标本库建设项目。此外,科技考古各研究部门也在努力建设自身的数据库。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正在建设磨制石器微痕数据库、炭同位素参考值数据库等,从而推进科技考古的国际化、科学化、大众化和数字化。
随着中国科技考古研究机构的逐步增多、研究队伍的进一步扩大、研究领域地大力拓展、研究方法的日益完善、研究成果的不断获得,中国科技考古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支持科技考古,依靠科技考古,发展科技考古,强化科技考古,已经逐步成为整个考古学界的共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过程始终左右着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过程,世界考古学的发展对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引领作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明显地推进了科技考古的进步。
未来,科技手段还将在考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考古在考古领域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们有极为丰富的、非常珍贵的考古资料,10000年以来没有间断的文化发展史留下的各类资料极具特色。国家对于科技考古一直保持较高的投入。可以说,外部条件也好,内部条件也好,都给包括科技考古在内的考古研究人员发挥自己的作用搭建了极好的平台。而且,我们的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秉承科学精神,踏踏实实地开展研究。由于资料的珍贵和重要,研究人员的刻苦努力,不少研究成果都是出手不凡,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中国考古学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今后的科技考古必将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余靖园《科技考古的新未来》,《小康》2021年3期)
材料二:
考古学研究的物质遗存确实都与“人”有关,包括人的起源、进化及人的种群分化;人所创造的文化及其关系演变;人的婚姻、家庭、社会关系;考古学文化与族的共同体;人的经济、政治活动;人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前国家时代与国家时代人的角色和行为之变化;人与“文明”的本质及其悖论;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及人地关系等。近年,人的遗传、人的疾病与健康、人的食物与营养、人的技术与创造等问题也成为考古学家的着力方向。也可以认为,考古学的“由物及人”研究是考古学最有魅力也是最有学术价值的领域。
历史时期考古由于能够得到历史文献及碑刻、墓志等资料的支持,“物”与“人”的一般关系相对容易得到揭示。而史前时代考古要研究物质遗存与人的关系则显得相对困难一些,我们阅读相关论著时,也有这样的深刻印象。考古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讲求拿材料说话。一种“考古学文化”或某种带系统化特征的考古学遗存究竟是否与特定的族群或人群有关,从实际而言,是没有疑问的,因为这种文化的存在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它一定是由特定的人群所曾经创造或所拥有的,至于这个人群是谁,是单纯的族群还是多个族群,则可以进行慎重的讨论研究。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某一考古学文化与某一族群直接相关也是毋庸置疑的,如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当然是由良渚族群所共同创造的文化,我们总不会怀疑考古学家发现的“良渚文化”是别的族群的遗存。
研究考古学文化与族的关系,李伯谦先生认为它就是考古学上“由物及人、透物见人”的问题,目的是“揭示创造和使用该考古学文化的人们共同体或族(或族系)的真实情况,从而尽可能地恢复其历史原貌”。人类进入多民族国家阶段之后,考古学文化与族的关系比史前时代要复杂得多,许宏先生提到,中国的夏王朝是第一个广域性国家,在夏王朝统治区域内可能有多个族群共同生活,从考古学上说,会存在多个考古学文化,这其中涉及考古学上的“二里头文化”是否为夏文化及其族属问题。考古学作为唯一地从人的物质世界及从人的诞生直到工业社会百万年尺度研究人之历史的科学,其“由物及人”的研究最终涉及的还是包括人的特质问题、人在地球上的作为问题、人与人及人的社会性问题、人与其所创造的文化及国家文明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能否协调共生的问题、人的未来走向问题等一系列人的问题。这些考古学问题既是对考古学家才智的挑战,也表明考古学一定能够为人的这些根本性问题的研究作出独特贡献。
(摘编自《“由物及人”是考古学家的最美梦想》,《大众考古》2020年6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技考古催生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建设自身数据库成为科技考古研究部门的重要举措。
B.由于秉承科学精神,考古人员借助科技考古,踏实开展研究,使得中国考古学已然进入了黄金时代。
C.考古学研究的物质遗存与“人”的诸多活动密切关联,研究“由物及人”,最能彰显考古学学术价值。
D.考古学研究涉及从人的物质世界和从人的诞生直到工业社会间的历史,呈现内容丰富和时间漫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科技考古的发展过程一直与世界考古学、自然科学相关学科以及中国考古的发展紧密关联,缺一不可。
B.一万年来中国文化发展史从未间断,考古资料极为丰富,中国考古具有非常优越的内部条件,考古研究人员可以大显身手。
C.研究物质遗存与人的关系时,史前时代考古则比历史时期考古相对难以得到揭示,因为考古学讲求拿材料说话。
D.“由物及人、透物见人”体现出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文化与族的关系的问题,能尽可能地恢复其历史原貌。
【3】下列各项中,不可以证明考古学研究能“由物及人”的一项是( )
A.20世纪60年代初,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建筑基址。
B.2020年,安徽长丰埠里宋代家族墓地被发掘,等级高、规模大,出土器物保存完整。
C.河南荥阳市高村乡官庄遗址出土大量陶范与陶器,由此可推定相关遗存的绝对年代。
D.泉州城考古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2月11日召开,助力申遗,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重点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借助舆马可致千里为例,论证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文中与之相似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一诗中,表现李白期望施展抱负,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屈原的诗歌中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如《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生活命运的深切同情。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一句引用鲛人的民间传说,描绘出一种奇妙的情景,同时也营造出阔大而寂寥的意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向人们指出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是“_________ ,__________”这两个内外因素造成的。
(2)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有此效果的“_______”句,就是借此反衬作者独自借酒浇愁的落寞之情。
(3)《离骚》(节选)开篇处,屈原用“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现其忧国忧民的情愫;结尾“______”句,用反问句式,表达即便遭受酷刑也不会改变为理想献身的决心。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2)《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 ,______”两句表示即使被肢解,自己爱美的心志也不会因为受挫而改变。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的结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希望后主不要自我轻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__________。(韩愈《师说》)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5)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讷于言,______,可谓好也已。(《论语·学而》)
(8)文章千古事________。(杜甫《偶题》)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寻春①
苏轼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②。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③,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④。
[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②潘郭二生:苏轼在黄州的朋友潘大临和郭遘。女王城:黄州州治东十五里的永安城,俗称女王城。③酽,yàn,(汁液)浓;味厚。④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
B.“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表现了苏轼在黄州的生活状况。
C.最后两句是告慰故人,诗人表明自己在黄州过得很好,并邀请京城的朋友到此相聚,让友人不必为自己返京之事多操心。
D.本诗所表达的情感与作者在《定风波》这首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具有类似性,都体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纪昀评价说:“三、四句(颔联)深警。”请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数教敕玄佐尽臣节。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日:“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始,玄佐养子士干与士朝皆来京师,士干知玄佐死无状,遣奴持刀绐为吊,入杀士朝于次。帝恶其专,亦赐士干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充宋、亳、颍节度使 充:担任
B. 其后杀帅长,大钞劫 钞:钞票
C. 常月织纯一端 端:布帛的长度单位
D. 遣奴持刀绐为吊 绐:假装、欺骗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 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 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 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酒鸩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学生陈奕帆骑电动车不留神,撞了停在路边的一辆宝马轿车,导致宝马车后视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他没有寻到车主,就毫不犹豫地留下一封道歉信,并把身上打工挣来的全部现金311元包起来夹在宝马车门把手内侧。第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很受感动,通过警方找到了陈奕帆,不但将311元钱还给了陈奕帆,还资助他10000元用于完成学业。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