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升级换代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使中国制造能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真正走向世界。
B. 欣赏音乐会时,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观众们最容易犯规的恐怕就是在一部交响乐的乐章与乐章之间不能鼓掌。
C. 针对擅用他人注册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以及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等行为均是微信侵权处理的重点。
D.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处古村落依然静静地守候在岁月深处,像慈母般等待一代又一代的游子回归乡情乡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期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地域广泛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天体等。
B. 根据世界环球飞行组织的数据,迄今为止,人类共完成了350多次轻型飞机环球飞行,却还没有一次从中国起飞完成环球飞行。
C. 为实现对新生儿遗传病的早干预、早诊断、早发现,中国遗传学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制订中国新生儿基因组计划。
D.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钦州港经开区深化改革,努力设立办事更便捷、审批更高效、管理更规范、服务更满意的发展环境。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百年深重的民族忧患、激烈残酷的政治斗争使文学艺术逐渐 ① 现实主义到功利主义, ② 堕落为政治的附庸。当中国艺术沿着愈来愈实用主义的路子走去时,西方 ③ 兴起了夸张、抽象、隐喻的潮头,汹涌而为现代派。到80年代后半叶,中国画家蓦然回首,发现汉代画像石、敦煌壁画 ④ 早具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精意. ⑤ 把《羿射九日》原原本本拿出来加些色彩, ⑥ 可看作现代派作品。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终于 | 还 | 也 | 假若 | / |
B | 越 | 进而 | / | 因为 | 所以 | 便 |
C | 经 | / | 居然 | 竟然 | 如果 | 还 |
D | 由 | 最终 | 却 | 却 | / | 即 |
A. A B. B C. C D.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人都说黄山是人间的仙境,仙境怎能离开浩如烟海的云气呢?它时而波平浪静,时而又波涛诡谲,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
②我们与配件供应厂商的谈判快要结束了,没想到对方又横生枝节,提出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故意制造障碍,我们打算更换供应厂商。
③百货商场在上周举行了商品打折大促销活动,闻讯而至的市民们熙熙攘攘,肩摩毂击,几乎挤爆了整整有六层楼的商场。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问题,左邻右舍难免要街谈巷议一番,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光喜欢听好话,更不能以言取人、以言废人。
⑤很早的时候,母亲就经常教育我,一个人在外工作,安排吃穿用度时,应该宽打窄用,切忌大手大脚,以免入不敷出。
⑥黄力那惊鸿一瞥的眼神,根本不像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老板,而像是一个饱经忧患、苦经沧桑的成年男 人,仿佛背后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经历。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歌创作贵在有真情实感,要赋予它血肉与灵魂,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坚决反对舞文弄墨,无病呻吟,言不由衷。
②群利公司的低价促销活动吸引大量市民争相前往,由于主办方僧多粥少,疏导不力,出现了哄抢商品的混乱场面。
③那一年对于我家来说真是多事之秋,祖母病重、我与妻子离异、为二弟操办婚事、儿子遭遇车祸等事情接连发生。
④在大量的事实证据面前,犯罪分子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最终和盘托出了抢劫作案杀害被害人董某某的犯罪事实。
⑤为提高图书利用率,优化馆藏,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借书必须按期归还,如果久假不归,将影响个人信用分数。
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不能单纯按国标清单生搬硬套,需要瞻前顾后,统筹管理,兼顾实际情况和合同要求灵活处理。
A. ①⑤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快递小哥
程耀东
我对面站着的这个小伙子,此时,与我有着同样的表情:一脸的怨气和无奈,用沉默甚至愤恨的目光与我对视。然而,我相信在他上楼梯的时候,一定会想着和往常一样:放下货物,拿出圆珠笔或者碳素笔,要求收货者在右下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撕下中间的那一张,装进一个土黄色的帆布包里,然后转身,去往下一个客户。事实上,他的这个想法在我这里被冻结。
我的程序是这样的:签完字之后,顺手拿了插在办公桌笔筒里面的剪刀,塑料摊开后,是一张发票。就在我下手剪开最后那个纸质包装盒的刹那,这个个子不算高,戴黑框眼镜,胖而略黑的小哥,一把攥住了我的手。哥,你得先付款,再拆封包装盒,他说。他这么一说,刚刚还算存在于我们之间的友好和谦让,被流动的空气一下带到了窗外。如果他不攥我的手,黑色的塑料这时候可能已经被我扔进垃圾筐。
惊愕或者说惊讶的表情从我的耳朵旋即转向面部,然后停滞。他似乎觉得我没有听到他的话语,又对着我凝固在脸上的表情重复了一遍:先付款,再打开包装,这是公司规定的。
他依然重复着那句话。
争吵、解释、对峙……这些词汇在我和他之间不断地被上演。我重新站了起来,然后将包裹递于他:给,你拿走,这东西我不买了。小哥并没有接纳这个既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他,更不知道属于谁的包裹。我这样做,只是试探一下小哥的底线,让他柔软一下自己的语言,柔和一下立在两个人之间的僵硬。事实上,我的这个举动并没有缓和此时的冷峻氛围。
沉默。四目相对,似有火光燃烧……
小哥用右手食指撑了一下要掉下来的眼镜,然后缓慢地说:哥,那你得付我三块钱的快递费。因为你在包裹上已经签了你的名字,签了名,说明你收到包裹了。你知道吗?我念了四年大学,好不容易找了一份送快递的工作:早上四点多起床,骑三轮车,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快递公司装当天的快递,然后一家一家打电话,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你知道送一件快递多少钱吗?三块钱。再说你的这件包裏,你已经签了字,我要是退回快递公司,不但挣不到你的三块钱,反而是要被罚款的,这一天就白干了。
在这样的语言里,我刚才还算挺立的身体,开始缓慢下沉。我相信呆滞在我面部的表情此时一定很尴尬、很难堪。(1)重新坐了下来,故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以缓解被语言击伤的肉体。还能说什么?按照发票上的金额,给了他。然后在尴尬里目送他出门,又有些惭愧,追着他的身影,在电梯口,握住他的手说了几句温暖的话。
看着两块白色的不锈钢终于合上,我的整个身体才开始显得轻松和释然。走廊不是很长,也不怎么安静。过往的目光不会在意你挂在脸上的是微笑、怨恨、失落、郁闷……他们已经惯常了讨生活的职场和职场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喜怒哀乐。击倒或者打败你的不是对方强壮的身体,而是隐藏在深处的语言。每个人不管你有多么强大,但你的身体内一定存在着被刺痛的秘密。(2)秘密一旦被猝不及防的语言触及,支撑强大的即便是标号和硬度很高的水泥钢筋,你也会轰然倒地的。对此,任何人恐怕都无能为力。
在这个快递小哥几句不经意的语言面前,我是真正地倒塌了,而且倒得毫无颜面。回到桌前,努力地让自己的身体、脸面、听得见的心跳恢复平静。面对这个尚未拆封的包装盒,第一次接触时的激动早已遁逃,且不知所终。细想,事情的焦点也就是三块钱,而并非那些所谓的规定。如果,他最初能够直白地表述,那么,争论不休、面红耳赤……这些语言不会被我摆放在这里。
似乎有些羞愧,无意识地就回按了他的电话:我说我是刚刚送你下楼的那个人。但接下来要说些什么,一时没有了语言。电话里我只听见一句:哥,都是小事……然后就是嘈杂的汽车声,人声以及风声——在风的耳语里,我只好无奈地将自己的嘴巴关闭。
(《选刊》2018.8,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我”相信快递小哥上楼梯想象的工作情形和往常一样有什么作用?
【2】赏析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新坐了下来,故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以缓解被语言击伤的肉体。
(2)秘密一旦被猝不及防的语言触及,支撑强大的即便是标号和硬度很高的水泥钢筋,你也会轰然倒地的。
【3】概括快递小哥的人物形象。
【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1)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翰《凉州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3)种桃道士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阐明“不积跬步”结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感慨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紧承“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个小题)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 , , ”的态度。
(2)《卖炭翁》中的卖炭翁怕冷又希望冷,“ , ”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三峡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覆辙。
(3)“文章憎命达”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 “_________”写出了他身体有病和孤独的情状。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除了词中之意,还能表达“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或“必将走向胜利”的意思。
(2)韩愈在《师说》中解释说,郯子这些人,尽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孔子依然会以之为师,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所有值得学习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老师。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介绍了谪居之地的地理情况和植物生长情况,突出了环境之恶劣,为在那里只听到杜鹃与哀猿作了铺垫。
13、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B. 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C.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其间的感慨又可想而知。
D. 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强化悲的情怀,诗人使用数字进行对比,例如,“十五”和“五十”的对比,“四壁空”和“百忧集”的对比等。
E. 此诗中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化为一股股情感激流,回旋跌宕,悲愤呼号,久久不息,正是杜甫作品“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
【2】“悲”贯穿全诗,也是本首诗歌的情感体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珷玞之与美玉也。”王曰:“善。”
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B.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C.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五经”之一,孔子编订,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对策是西汉开始创立的一种选官方式,由君主就政事、经义等设问,应试者对答。
C.越王,越国国君。越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后文吴、鲁,均为春秋五霸之一。
D.抑黜百家,董仲舒提出,汉武帝推行,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专心治学,不关心家庭产业。他足不出户,自己三年不窥室外园圃,以致有的学生竟然都没见过他。
B.董仲舒品行端正,受到世人敬重。他注重仪容举止,不合礼节的不做,两次为官都侍奉骄王,但是二王都敬重他的品行,善待他。
C.董仲舒敢于直言,因此也遭人嫉恨。他批评公孙弘奉承谄媚,迎合世俗,公孙弘因此嫉恨他,举荐他去给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为相,欲借刀杀人。
D.董仲舒有治世之才,深为朝廷信任。即便去官在家,朝廷每遇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去他家向他征询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米兰.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然而,没有负重,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轻,还是重?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此进行评说。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