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小企业在批发业、零售业和服务业都占据绝对地位。1996年,美国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一半是直接由小企业提供的,另一半的1/3是与小企业的协作配套有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助

C.跨国公司的推动

D.政府社会公共开支的剧增

2、西汉后期,儒家经典中“九族”一词演化为政治生活中的流行术语,异姓有服;东汉时“九族同姓”学说开始兴起,母族、妻族被从九族中剔除。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家独尊地位的形成

B.东汉豪强地主的影响

C.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外戚干政的不断衰落

3、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

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

D.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4、下面为德国在1864-1870年取得的重要科技发现或发明统计简表。表中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德国

具体领域

世界

德国

生理学

100项

89项

/

德国

英法(合计)

医学

33项

29项

电学、光学和热力学

136项

91项

①建立帝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即将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中心

③终于站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④全面赶超英法两国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1856年,战火又起,与前次战争相比,清朝没有丝毫的进步,完全是重复错误。战后,新兴的地方军政集团做了一些“师夷”的功夫。于是,兴起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6、清初,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外,还对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等进行祭祀…乾隆帝更是提出了“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这反映了(     

A.清朝皇帝对外族文化的喜爱认同

B.君主专制空前强大

C.清政府努力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D.中央集权日益发展

7、美国之音(The Voice of America,简称 VOA)是1942年创办的美国官方广播电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重点对象改为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推广美国生活方式,更宣扬“自由世界”原则。从1949年开始, “美国之音”在乌克兰、立陶宛等地用当地语言广播。由此可见, “美国之音”(     

A.建立初衷服务于美国冷战战略

B.主导了“自由世界”宣传工作

C.推动了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发展

D.逐渐发展成为一柄“冷战”利器

8、英国学者厄尔曼强调,中世纪的世俗政府仅仅停留在实践中,因为所有关于世俗和精神权力的神学构建都是教会完成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A.教会控制精神世界

B.教权与王权对立统一

C.世俗权力的神学化

D.教会阻碍了王权强化

9、1787年,麦迪逊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发言:“如果行政官要讨好议会才能再次当选,依赖心就会使行政官独立不起来……就会把议会弄成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这是因为(     

A.美国中央政府内部存在矛盾

B.联邦政府部门权力分配不均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美国总统

D.要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时人的言谈中,常见对生与死的追问与慨叹。有的名士喜听挽歌,有的名士在庭前植柏树。他们喜欢吟诵的古人诗句通常是“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人生忽如寄, 寿无金石固”“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等。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于(     

A.魏晋玄学的不断发展

B.消积避世的无奈选择

C.佛教道教的广泛传播

D.政治局势的持续动荡

11、自1920年开始,孙中山“从17世纪以降‘中国’的整合趋势着眼,逐渐放弃其‘五族共和’理念,转向新的单一的‘中华民族’”。这一变化在当时有助于(     

A.减少推翻清王朝阻力

B.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消弭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

12、《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当学生问及孟子,舜的父亲杀了人,舜应该如何处理时,孟子的回答是:“法官要按职责办事,将其父抓起来。但舜更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此可知(     

A.孟子提倡礼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B.孟子以儒家思想抵制法家思想

C.孟子继承了孔子家庭伦理思想

D.中国古代法律内容上自相矛盾

13、阅读如表,可知当时(     

洋务运动时期赴美幼童籍贯分布表

省份

广东

江苏

(包括上海)

浙江

安徽

福建

山东

合计

人数

83

22

8

4

2

1

120

A.洋务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B.美国在各地渗透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C.留学教育受到地域开放程度的影响

D.传统教育体制仍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14、《全唐文》中记载:“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自建中元年初定两税,至今四十年矣。当时绢一匹为钱四千,米一斗为钱二百,税户之输十千者,为绢二匹半而足矣。今税额如故,而⋯⋯绢一匹价不过八百,米一斗不过五十。”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赋税货币化加剧了经济的通货紧缩

B.税法改革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两税法改革违背了赋税公平的原则

D.两税法执行过程中出现一定偏离

15、19世纪末,黄遵宪等提出“文学革命”,强调文学“含融万汇,左右群情,载道明德,纪政察民”。要革新积习,“则除恃文学为群治之萌芽,诚未闻别有改良之方法”。这反映出(     

A.传统文学的功能逐渐减弱

B.文学成为宣传改良的手段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潮流

16、1965年与1963年相比,河北正定县农业产值增长了83.9%,其中粮食总产量增长120%,棉花总产量增长了222.9%,油料总产增长13%。这一时期该县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7、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A.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

C.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18、下表是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期间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14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5世纪前半期

10.84

92.22

15世纪后半期

16.35

61.16

16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A.税收制度变化

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经济重心南移

D.人地矛盾日渐缓和

19、订立爱国公约运动,是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中的创造。它推动了全国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各条战线的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活动,掀起人人为抗美援朝做贡献、人人为生产建设做贡献的热潮。这场运动彰显了(       

A.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拥护

B.社会主义制度呈现伟大优越性

C.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

D.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

20、如表为不同时期学者关于古希腊文明起源的观点。据如表分析,古希腊文明(     

时代

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赫勒泰乌斯

希腊人长期以来是埃及文明的子孙。

近代哲学家黑格尔

东方世界是希腊世界的基础。

现代学者乔治·萨顿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

A.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B.源于古埃及文明

C.与东方文明一脉相传

D.滞后于其他文明

21、阿拉伯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共有28个字母,音节优美。8世纪中期到10世纪末,阿拉伯字母已成为国际性通用文字。在那个时代,西方人要接受高等教育,常须学习阿拉伯文。这一现象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苏丹对知识的重视

C.伊斯兰教的传播

D.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22、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忠王李秀成跟英法联军统领戈登通信……明确表示:“我朝系与清朝争疆土,与外邦毫无嫌怨。”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发布的《对外宣言书》,承认中国与各帝国主义缔结的条约继续有效……承认外国在中国各项特殊权益。这表明

A.两者均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一致

C.两人均对西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D.孙中山继承了李秀成的对外思想主张

23、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战国兼并战争的加剧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C.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D.礼乐制度的加强

24、历史上存在过的农业庄园式劳作是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之一。下列不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

B.中古时期西欧的庄园

C.阿兹特克人的浮动园地

D.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庄园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26、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7、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28、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29、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30、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31、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2、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3、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4、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36、读图旨要隋结束了魏晋以来分裂割掘的局面。唐继往开来,开放进取,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同时,造就了博大恢弘的盛世王朝。

问题导引观察《唐前期疆域图(669年)》,说说唐朝在669年时的疆域与汉、隋两朝相比,有哪些拓展?

37、阅读下列材料: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邓小平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要求从三个方面回答:生产力阶段、社会关系、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方面回答。)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主要不同?

 

38、中国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

——《宋史纪事本末》卷三

材料二

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以无典故(制度),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无法。上收以示嫔曰:“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

——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材料三

上(南宋孝宗)因言:“朕近览《神宗纪》见是时灾异甚多,何故?”魏杞(宰相)等奏:“天出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上曰:“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二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的传统职能。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诏敕”制度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规定在唐朝的制度渊源及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这一思想的儒学家。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

 

39、英国工业革命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1858年7月10日,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MONEYorYourLIFE!”。该漫画反映了其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对工业化进程中“MONEY”和“LIFE”的选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