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一人就是“十三行”行商伍秉鉴(1769—1843年)。据伍家自己估计,1834年他们的财产总值已达2600万银元,大约占到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这笔巨额“财富”的获得是由于伍秉鉴( )
A.适应了近代商贸发展变化
B.扩展了传统商业的领域
C.创新了商业金融经营形式
D.拥有垄断对外贸易特权
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变法措施 | 结果 |
A |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 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B |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
C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三长制 | 改变了基层社会结构 |
D |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A.A
B.B
C.C
D.D
3、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
A.选官用人制度已经成熟
B.官僚体制尚未建立
C.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D.贵族政治影响犹存
4、1770年,英国诗人哥尔德斯密发表诗作《荒村》,描绘了一个叫做“奥布恩"的村庄,变成有钱人的私人乡间花园景观,致使原本生机勃勃的土地变得荒寂,欢乐的村庄失去活力,幸福安居的人们被迫离乡背井,农民落魄在城里沿街行乞。由此可知,作者意在( )
A.赞颂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巨变
B.批判工业革命破坏了田园生活
C.表达社会转型中的焦虑迷茫
D.说明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5、从1815至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80%,1870至1900年又下降了70%,累计共下降了将近95%。这反映出( )
A.思想解放鼓励了冒险精神
B.地理大发现缩短各洲距离
C.奴隶贸易降低了运输成本
D.工业革命带来动力的变革
6、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时期 | 口号 |
1922—1925年 | “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
1925—1927年 | “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
1937—1945年 | “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
1949—1956年 | “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
1978—2001年 | “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2002年以来 | “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
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7、2023年12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联酋提交的在加沙地带立即实施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草案举行投票,15名成员中,13票赞成,英国1票弃权,美国1票反对,该草案最终未能通过。以下与该投票结果直接相关的是( )
A.国际格局影响安理会
B.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
C.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
D.安理会“全体一致”原则
8、中央苏区政府在地方选举代表时,以投豆来代替投票进行选举。具体做法如下:如果要从六个候选人中选出三个代表,临投票时,就让六位候选人站成一排,背对选民,每个选民分三粒黄豆,同意谁当代表,就在谁背后碗内放一粒,得豆最多的三人当选。这一时期的“豆选”( )
A.阻碍了民众与干部的交流
B.践行了直接民主的理念
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
D.推动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9、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但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C.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
D.巩固苏联在东亚的战略地位
10、老子《道德经·道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下列文化现象,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5年中国三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如下图所示。对图示解释合理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速第一产业的发展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
C.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推动经济发展
12、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出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下表可用来研究
皇帝 | 和帝 | 殇帝 | 安帝. | 顺帝 | 冲帝 | 质帝 | 桓帝 | 灵帝 | 少帝 | 献帝 |
即位年龄 | 10 | 1 | 13 | 11 | 2 | 8 | 15 | 12 | 14 | 9 |
寿命(岁) | 27 | 2 | 31 | 30 | 3 | 9 | 36 | 34 | 14 | 54 |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光武中兴”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13、观察如图,推断图中所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应是( )
A.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4、《唐律疏议》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涉及孝的条款约占全部条款的11%.涵盖名例律、职制律、户婚律、贼盗律等9篇。这些律条对不孝罪的论定、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体现出唐朝( )
A.援礼人法,礼法结合
B.尚法存礼,体系完备
C.轻刑慎刑,尊法敬天
D.德主刑辅,程序公正
15、1960—1975年间,西欧和北欧国家的福利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各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年平均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保证了各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B.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改变了收入分配不合理状况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6、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废诸郡监御史,始常设刺史。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以监察郡守和王国相。以下对刺史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削弱了郡国守相的权力
B.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
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威胁
D.有利于保障政治运行
17、《周礼·考工记》记载,先秦时期官府手工业分制造木器、铜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种。此外,先秦时期的青铜制品除贵族所用的礼器、乐器、铜镜之外,还有数量较多的各种兵器和货币。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
A.生产力进步促进手工业发展
B.手工业门类多样且发达
C.民营手工业生产发展较缓慢
D.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18、中世纪时期,伦敦的木匠行会曾经设立储备金,并作如下规定:“任何兄弟姐妹由于上帝的旨意或疾病而陷于贫困,难以维持生计时,那么,从他生病后的第3周起,他将每周从行会得到14便士,直到他摆脱贫困为止。”当时许多行会都有类似措施。这表明当时的行会(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发挥了社会救济功能
C.践行了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
D.体现了城市的自治性
19、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B.人口税分算赋和口赋
C.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20、下表是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相关数据(注:少数民族人口占我国总人口不足9%),由此可知( )
项目届数 | 代表总数 | 少数民族代表 | 少数民族代表占总数% | 有代表的少数民族个数 |
一届 1954 年 | 1 226 | 178 | 14.5 | 30 |
二届1959 年 | 1 226 | 179 | 14.6 | 30 |
三届 1964 年 | 3 040 | 372 | 12.2 | 53 |
四届 1975 年 | 2 885 | 270 | 9.4 | 54 |
五届 1978 年 | 3 497 | 381 | 10.9 | 54 |
六届 1983 年 | 2 978 | 405 | 13.6 | 55 |
七届 1988 年 | 2 978 | 445 | 14.9 | 55 |
A.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平等的原则
B.新中国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得到有效落实
D.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管理国家事务
21、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个职业骑师在一个赛季里参赛次数是350次,行程大约是4270英里。到19世纪末,骑师参赛次数则达到800次,行程大约达到10770英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赛马装备的改进
B.工人休闲娱乐时间增多
C.铁路运输的发展
D.现代时间观念逐渐形成
22、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23、1935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3万多农场主“在长达1.8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2.1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克服自由主义的不足
C.强化了美国冷战中的竞争优势
D.旨在改善美国民众就业问题
24、泰山红门宫,宫前建有孔子登临处等石坊;宫内分东西两院,东院正殿三间,原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西院正殿三间,为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红门宫的这一建筑特点体现了( )
A.大一统思想的渗透
B.程朱理学对古建筑的影响
C.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D.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内涵
25、意义
(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26、________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7、启蒙思想与现代化
启蒙思想是开启现代化的一把钥匙,请完成以下表格。
| 核心思想 | 建立政体 | 受其影响的国家 |
伏尔泰 | 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主张言论自由 | ③ | ⑥ |
孟德斯鸠 | ① | ④ | 美国 |
卢梭 | ② | ⑤ | ⑦ |
28、表现
(1)经济上
①农业:铁农具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
②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各行业都有新的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2)阶级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确立,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新的阶层。
(3)政治上: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世卿世禄制,封邑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的局面被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俸禄制,中央集权制代替。
(4)军事上:战争更加频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5)文化上: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而主张以法治国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9、意义
(1)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
(2)动力机的采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30、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 ______ ”学说,其代表作是《_______》。
31、成就
(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⑨_________。
(2)2001年,获得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2、产生背景
在______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一批画家追求创新。
33、董仲舒:
(1)生平: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
(2)地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3)著作:《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及严可均《全汉文》辑录的文章两卷;
(4)思想(新儒学):政治方面提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方面提出“___________”(三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___________思想。
34、背景
(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动乱不已。
(2)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的①___________深感失望。
(3)人们寻找新的②_________的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6、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
序号 | 改革措施 |
1 | 军功爵制 |
2 | 因信称义 |
3 | 解负令 |
4 | 废除包税制 |
5 | 易服装,讲汉话 |
6 | 先定论 |
7 | 设京师大学堂 |
8 | 青苗法 |
9 | 土地赎买 |
10 | 殖产兴业 |
37、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上过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变化。据此请回答
(1)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这一态度的变化对战争进程、美国自身、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从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38、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9、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其对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