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
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
B.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
D.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
2、下表为唐代天宝、北宋初年全国户数统计表
| 唐天宝年间 | 北宋初年 |
秦岭、淮河以北 | 54.5% | 40.1% |
秦岭、淮河以南 | 45.5% | 59.1% |
表中呈现的变化( )
A.表明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说明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推动了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3、阿拉伯帝国建立后,派人到君士坦丁堡搜求古籍。把大量希腊罗马文献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著作后来传入中世纪欧洲,使欧洲人重新读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接受了阿拉伯人的自由思想。据此可知,阿拉伯人的翻译活动( )
A.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B.推动了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
C.深受希腊文化中心东移的影响
D.得益于拜占庭帝国被军事征服
4、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商王的赐贝对象多为内服近臣;西周早期,除内服近臣外,周天子还向四方诸侯、周边部族首领等赐贝。这反映了( )
A.商末贝币尚未广泛流通
B.华夏认同观念基本形成
C.天子强化政治统属关系
D.西周借赐贝笼络股贵族
5、1914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他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 )
A.对中国近代政党政治的理性认知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
C.对辛亥革命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
D.指出了一条正确的民主政治道路
6、《新唐书》记载:“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乃盗起兵兴,财用益绌……”为此政府实行( )
A.均田制
B.租庸调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7、读下图,判断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治理阶段特征的描述,符合1949—1952年情形的是( )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
A.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地权归农
B.政社合一、治权统合、产权总有
C.乡政转型、村民自治、“两权”分离
D.党建引领、治权协同、“三权”分置
8、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说明当时( )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B.治国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法家思想重新成为主流思想
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9、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这些共同的基本特征的是( )
A.遵循先例,创立先例
B.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10、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实施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企业所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经济复兴计划。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由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向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转变。这些变化( )
A.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的不足
B.有利于美国走出大萧条阴影
C.是应对“滞胀”危机的举措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1、有学者提出,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为欧洲历史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18世纪中后期分水岭才真正出现。该结论主要是基于( )
A.欧洲社会的转型
B.近代科学的兴起
C.资本主义的确立
D.启蒙运动的兴起
12、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粮食的国际储备、国际援助作为最大课题,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由此可见,联合国粮农组织消除饥饿的重要手段是( )
A.改进粮食储备技术
B.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C.积极引进国外良种
D.突出政府的监管职能
13、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李贽赞同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B.李贽可能是李斯的后代
C.李贽思想中存在许多自相矛盾的内容
D.李贽从特定角度肯定传统社会中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家
14、下图为英国政治漫画家布鲁克斯于1982年所作的漫画。图中的画家代表英国政府,实际的社会事业开支是骨瘦如柴的,画家却描绘成一个肥胖的女人。此漫画意在( )
A.揭露社会福利政策的欺骗性
B.讽刺英国政党政治的虚伪性
C.肯定福利国家制度的社会价值
D.揭示英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15、国家采纳了专家提议,将抗日战争由八年更改为十四年。据此推断,中国抗日战争最早发生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
16、苏格拉底在为八位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军辩护时说,真相应该是专业人员通过调查证据和知识还原当时的场景,再根据法律做出论断,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借其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最终雅典还是通过投票将这八位将军处死。这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 )
A.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
B.忽视公民素养的提高
C.有悖于民主法治的原则
D.奉行公民至上的理念
17、德国在19世纪初开始了工业化,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工会鼓励工人加入行会互助组织。俾斯麦及时调整策略,一方面将政府的力量介入当时存在的各种行会组织中,另方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由此可知
A.工人阶级力量已有彻底性改变
B.资本主义社会面临衰退的风险
C.马克思主义已取得实践的成功
D.行会的发展迫使政府调整政策
18、恩格斯曾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人无法融入日耳曼人的氏族中,罗马人也不会听从日耳曼氏族的号令。日耳曼统治者需要一众代替物……以领导起初大部分还继续存在的罗马地方行政机关。”这有助于我们认识( )
A.原始民主传统的深刻影响
B.罗马法被长期沿用的根源
C.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背景
D.罗马行省制度的首创精神
19、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抨击尊孔复古
B.抨击军阀统治
C.提倡科学精神
D.提倡民生主义
20、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
A.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将罗马周围的地区交给教皇统治,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B.英国国王亭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D.德意志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2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并且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这有利于( )
A.强化君主专制
B.消除割据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经济发展
22、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23、事务官与政务官两官分途是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征,政务官有任期,而事务官则长任。这种政治行政二分的制度设计( )
A.使得权力制衡机制失去效用
B.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和持续
C.导致了行政权力的急剧扩展
D.铲除了政治腐败滋生的温床
24、一条鞭法施行后,明神宗始设矿监税使,征收矿税和其他杂税,但在皇帝的直接授命下,其税收“袛充皇上私藏,而未曾镏铢佐国”,由此可知,该官职的设置( )
A.延续和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
B.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
C.冲击了国家财政的常规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5、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_______》 。1859 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_______》
2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很多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请把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修身:( ) 齐家:( )
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供养、赡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潮 |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主要原因 |
洋务思潮 | “中体西用” |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
维新思潮 | ① | ② |
新文化运动 | ③ | ④ |
材料 1918年底,梁启超前往欧洲。梁启超的欧洲之行,长达1年之久,先后到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诸国。在国外,梁启超看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听到了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为争权夺利而发出的吵闹。1年多的实地考察,使他了解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他所崇仰的西方社会,他所宣扬的西方文明,原来也充满了弊端和罪恶。梁启超认识到:“自从机器发明、工业革命以还,生计组织起一大变动,从新生出个富族阶级来。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物价一日一日腾贵,生活一日一日困难。”“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他认为西洋文明已经破产,拯救世界还要依靠东方“固有文明”,主张极力发扬传统文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从宣扬西洋文明到主张发扬传统文化的原因。
27、启蒙思想与现代化
启蒙思想是开启现代化的一把钥匙,请完成以下表格。
| 核心思想 | 建立政体 | 受其影响的国家 |
伏尔泰 | 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主张言论自由 | ③ | ⑥ |
孟德斯鸠 | ① | ④ | 美国 |
卢梭 | ② | ⑤ | ⑦ |
28、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________.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立________.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9、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西方的文艺复兴促进________思想的发展。
30、________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____和____。
32、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_______,迈出了中国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33、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生平: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人;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2)地位: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3)著作:《象山先生全集》;
(4)思想:心是宇宙的本原,___________就是理,宇宙便是___________,吾心便是真理;穷理的方式是___________;
2)王守仁:
(1)生平: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2)地位: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3)著作:《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
(4)思想:“___________、心___________、心外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影响
(1)牛顿力学是____________和天文学的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______________的开始。
(3)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时代。
(4)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法国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5、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等。
(1)材料一中,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
36、请列举世界近现代著名科学家及科学理论
37、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得到进一步发展,向西最远从汉代的印度半岛沿海延伸到波斯湾。宋元王朝更加重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出口到西方各国的商品种类增多,尤其是茶叶、瓷器在出口商品中跃居到第一、第二位。但是17世纪中期以后丝绸之路海外贸易呈现萎缩趋势,丝绸之路航路上中国商船的踪影日渐稀少,欧洲商船则日渐活跃。 ——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明确提出在中国西部古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国际新丝绸之路经济合作区。有学者指出:习主席提出的发展战略,必将重振古代丝绸之路的巨大影响力,把古丝绸之路促进下的中西文明交流、互动提升到新的历史阶段。
——摘自《现代丝绸之路》
(1)根据图文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举例说明古丝绸之路促进下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38、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离〕靬”、“犁靬”、“犁鞬”等记载。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国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给在了“撮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所以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拍岸的惊涛,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依然是死水一泓。“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