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A,B,C三点的坐标分别是(3,3),(8,3),(4,6),若以A,B,C,D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D点的坐标不可能是( )
A.(,6) B.(9,6) C.(7,0) D.(0,
)
2、计算的结果是( )
A.
B.
C.
D.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实数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这个图象一定也经过点( )
A.(-3,2)
B.(,-1)
C.(,-1)
D.(-,1)
6、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A、B两地之间的距离,在线段AB的同侧取一点C,连结CA并延长至点D,连结CB并延长至点E,使得A、B分别是CD、CE的中点,若DE=18m,则线段AB的长度是( )
A.9m B.12m C.8m D.10m
7、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8、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飞机各零部件质量的检查
B.调查我国网民对某件事的看法
C.对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D.调查我市冷饮市场雪糕质量情况
9、双胞胎兄弟小明和小亮在同一班读书,周五16:00时放学后,小明和同学走路回家,途中没有停留,小亮骑车回家,他们各自与学校的距离s(米)与用去的时间t(分)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兄弟俩的家离学校1000米
B. 他们同时到家,用时30分
C. 小明的速度为50米/分
D. 小亮中间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再以80米/分的速度骑回家
10、甲、乙二人约好沿同一路线去某地集合进行宣传活动,如图,是甲、乙二人行走的图象,点O代表的是学校,x表示的是行走时间(单位:分),y表示的是与学校的距离(单位:米),最后都到达了目的地,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后,停留了10分钟;
②甲先到达的目的地;
③甲在停留10分钟之后提高了行走速度;
④甲行走的平均速度要比乙行走的平均速度快.
所有正确推断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那么AB=____cm.
12、火车匀速通过隧道时,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米)与火车行驶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用图象描述如图所示,则隧道长度为________米.
13、方程的根是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D=90°,要使它变为矩形,需要添加的条件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AB的端点A的坐标为(-3,2),将其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A′B′,则点A对应点A′的坐标为____.
17、如图,菱形的边长为3,分别过点A、C作对角线
的垂线,分别交
和
的延长线于点E、F,若
,则四边形
的周长为_______.
18、如图,△ABC中AC=3cm,将△ABC沿AC方向右平移1cm,得到△DEF,则AF=_____cm.
19、已知:x=1﹣,y=1+
,则x2﹣y2=__.
20、若的整数部分是a,小数部分是b,则a2+(1+
)ab=____.
21、综合与实践
实践操作: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因此,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相等的四边形.
某校初二社会实践班开展了一次课外活动,具体过程如下:如图①,正方形中,
,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
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
点重合.三角板的一边交
于点
,另一边交
的延长线于点
.
解决问题:
(1)线段与线段
的关系是_________;
(2)如图②,小明在图1的基础上作的平分线
交
于点
,连接
,他发现
和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请予以证明;
拓展延伸:
(3)在(2)的条件下,若,则
的长为_________.
22、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过点D作DE⊥BC于点E,延长ED,交CA的延长线于点F.
(1)试判断△AD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F=BE=2,∠F=30° ,求△ABC的周长.
23、已知一次函数y=(2m-1)x+m-2.
(1)若此函数图象过原点,则m=________;
(2)若此函数图象不经过第二象限,求m的取值范围.
24、某校招生录取时,为防止数据输入出错,2640名学生的成绩数据分别由两位程序员各向计算机输入一遍,然后由计算机比较两人的输入是否一致.已知甲的输入速度是乙的2倍,结果甲比乙少用2小时输完.问这两个操作员每分钟各能输入多少名学生的成绩?
25、计算
(1) (2)
(3)解下列方程组 (4)解下列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