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_______;_______。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但我还以为船慢。

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b.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d.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

A.abcd

B.bacd

C.cdab

D.cabd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B.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jìn)。

C.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jūn)裂的形……

D.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qiǎo),意味应是深长的。

3、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拙劣  浮燥  枯躁  纷至踏来 B.演绎  嫌恶  漫溢  轻歌曼舞

C.敦实  撩望  堕落  处目伤怀 D.嬉戏  狡辨  驰骋  厉厉在目

4、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⑤④②③① B.⑤④③②① C.④⑤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 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 颈联描写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 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 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 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诗经·子衿》)

(3)坐观垂钓者,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7)烽火连三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8)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走近名著。

《骆驼祥子》是________(作家)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车还没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说明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点落地快,还是小雨点落地快?

夏爱兰

①下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雨滴从天而降,重量有大有小。那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思考:在雨滴落下的过程中,是雨滴越大落得越快,还是雨滴越小落得越快呢?

②对待这个问题,如果从重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去分析,大雨点较重,下落速度会比较快;而从空气阻力角度去考虑,大雨滴受到了较大的阻力,则下落的速度会比较慢;但是,如果将雨滴的下落过程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联系起来,那么,雨滴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从同一高度落下将会同时落地。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③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了一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掷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最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个实验说明了任意质量的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的时间是相同的,与物体质量无关。所谓自由落体运动,即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自由落体运动仅存在于真空状态下,需要排除空气阻力的干扰。倘若在非真空状态下,可以将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的话,物体由静止自由下落的运动也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例如,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落到地面。

④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空气阻力的影响忽略呢?首先,物体下落的高度不能太高。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就越大,空气阻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就越明显;再则,物体的重量要较大。重量越轻,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空气阻力之间的差异便越小,加速度也越小。比萨斜塔的高度只有50多米,且两个铁球的质量都比较大,所以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才能让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雨滴从云层掉落下来,高度较高,且雨滴的重量也不算大,所以不能将其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空气阻力的影响必须考虑在内。雨滴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一个是方向向下的重力,另一个是方向向上的空气摩擦力。在雨滴下落初期,重力大于摩擦力,雨滴呈现加速度状态。并且,随着雨滴速度不断增大,摩擦力也同时增大。在下落达到一定速度后,重力和摩擦力相当,雨滴受到的力达到了平衡状态,呈现出匀速状态,此时的速度为最终速度。不管是大雨滴还是小雨滴,从云层坠落的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一定会达到匀速状态,以最终速度落地。所以,云层的高度决定雨滴的最终速度只与其自身重量相关,雨滴的重量越大,自身重力则越大,其达到的最终速度就越大。因此,同一高度落下的雨滴,重量较大的会先一步落地。

⑥雨滴的下落运动并不能被看作是简单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整个过程中,其自身重力和空气阻力都是关键影响因素。试想一下,倘若没有了空气阻力的影响,那么,下雨天人们感受到的雨滴的冲击力还会这么轻微吗?

(来源  新华网2019-06-13)

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由雨滴下落的现象提出疑问,可以引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C. 文章第4段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说明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下落可以将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D. 下雨天人们感受到的雨滴的冲击力轻微,空气阻力是关键因素之一。

2从同一高度的云层落下,是大雨滴先落地,还是小雨滴?为什么?

3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比萨斜塔的高度有50多米,且两个铁球的质量都比较大,所以伽利略自由落体实验可以忽略空气阻力,才能让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作文。

时光荏苒,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许多记忆的风景不会随岁月流逝。它也许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许是人间真情、生活场景……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存留许多与风景有关的记忆底片。

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题作文。

要求:1、要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