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裂/缩   记/风雪途   目一切/海阔天

B.幕/护   示/怒不可   相相成/天盖地

C./据   倔/词夺理   挑拨离/字里行

D./应   徨/以万一   分离析/活乱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这种毫无公德心的不文明行为,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不会袖手旁观

B.这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杂烩大煮锅,引得来自不同国度的天才艺术家纷至沓来

C.他的这篇作文,前后矛盾,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D.传销人员利用部分民众渴望暴富的心理,到处拉拢帮手,招摇撞骗,其卑劣手段已经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3、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

B.南吉市中心城区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非常好,它对防止青少年犯罪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①忍对面为盗贼   ②虽有千里之(《马说》)

B.见:①何时眼前突兀此屋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马说》

C.足: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②不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恶:①娇儿卧踏里裂   ②货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4甲诗中诗人在第一节描绘秋风破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5同样表现下雨,甲诗和乙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从正面侧面描写手法,或者抒情方式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8分)

①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_________________》)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⑤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在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后,推己及人,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A“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欣赏他,理解他。”

B“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要受到阻碍。”

(1)语段A中的文字选自《____ 》。作者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 ___”的艺术家。

(2)语段B出自《___》,他是___(人名),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人是______(人名),因理想追求不同,他与初恋女友_______(人名)分手,经过无数血与火的洗礼,他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选段是他身体瘫痪、双目失明后,在母亲和_____(人名)的帮助下顽强进行文学创作。最终作品《____》出版。这也是作者______(人名)人生经历的写照。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倾听草木的呼吸》一文,回答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1请从文中⑤~⑦段中分别摘录出体现“玉兰”和“树”高贵品质的词语。

玉兰:___________________

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标题交待了写作对象,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继而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 第②段写到“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从文中我们发现这个院子本身的空间就是很小,与“也这么大”是矛盾的,此段应删去。

C. 第⑥段中加点词“相依”“拥抱”“呢喃”赋予了垂柳以人的性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垂柳相偎相依,亲和对话的情状。

D. 本文构思精巧,作者从身心被三月的草木洗净入手,切入主题;接着,以梅、兰、柳等小院景物为载体,描写它们的生存状态;最后,以与草木共呼吸来升华主旨,首尾呼应。

E. 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及时享乐的道理。

4文章结尾写道:“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全文,谈谈你从草木那里听到了怎样的语言。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这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