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追(sù)     辈(xīng)   然而止(já)

B.装(zhì)   (bǐ)       而至(zhǒng)

C.枯(zào)   落(duò)     怒不可(è)

D.绕(yīng) 苍(jìng)   格物致(zh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从父母离婚以后,他每次回到家,总有一种茫然若失的感觉。

B. 他耗尽了一生的精力,终于完成了这部鸿篇巨制

C. 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小张在教室里文质彬彬,但一到了球场上,立刻就成了一员猛将。

3、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以下说法最恰切的一项是    (    )

A. 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 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C. 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雷由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 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则是在1942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B.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黄发垂髫的儿童,大家都被这真挚的情谊感动了,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C.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中豁然开朗,所有的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D.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1全诗写得有声有色,请问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来描写“夜雪”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2)蒹葭凄凄,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 。(《关雎》))

(4)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船头坐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印居右(魏学洢《核舟记》)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   ①   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②,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③,拿起笔来,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④。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________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2关于保尔经历的一系列人生挑战,说法正确的是( )

A.保尔因为救朱赫来被维克多告发入狱,后来因为他打的匪兵并没有死而被释放出狱。

B.冬妮娅是保尔的初恋情人,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

C.在筑路现场,保尔等团员克服了天气恶劣、物资缺乏、人手短缺、匪兵袭击等困难取得了筑路的成功。保尔自豪地对阿基姆说:“这里谁也不用鼓动。他们确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保尔参加了“辩证唯物论学习小组”的学习。老师是谢加尔。谢加尔去党中央工作时,把学生保尔交给了丽达。并这样评价保尔:“这个青年人还没有完全摆脱自发性。他热情奔放,往往感情用事,冲动起来就会走弯路。”

3保尔进行文学创作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列举两个:A________B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①我从小喜欢读书,但是这跟远大理想和父母督促等都毫无关系。我从小爱较真,比如老师鼓舞我们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会一直问:怎么定义中华?怎么定义崛起?读什么书?中华崛起和我读你所说的那些书,有什么必然关系?还没等我问完,老师就不搭理我了。我父母很少读书,我爸关心大自然,特别是大自然里能吃的东西,他能叫出水里所有鱼的名字。我妈关心人类,特别是邻居亲威之间,她了然方圆十里所有的男女八卦。即便是后来我写的小说出版了,再版了,得奖了,另几本小说也出版了,我父母都不看。我爸说,看不下去,没劲,没写鱼;我妈说,保持一下对我残留不多的美好印象,再说,能写成啥样啊,不就是那点搂搂抱抱的屁事儿嘛,还能写出花?

 

②我从小喜欢读书,全是因为那时候没任何其他有意思的事可干。我生于1971年,我们是最后一代需要主动“杀时间”的人:没手机,没平板没电脑,没电影没游戏厅、没旱冰场、没保龄球。我又对体育没任何兴趣,上街打架又基本是被打,只剩下读书,于是读书。尽管那时候可读的书的种类不多,

③我记得有一次我试图进入一个图书馆,里面当班的被吓了一跳,以为我是来偷啥的坏孩子。我问:“能借书吗?”她说:“不能。”我问:“能进入书库随便看看吗?”她说:“不能。”我问为什么,她说,你借书,怎么保证你一定能还?你进书库,怎么能保证你能爱护图书不偷书呢?再说,不符合规定。我问,那你是干什么的呢?她说,看着像你这样的人的。

④第一次体会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早点去,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儿。窗外是很多很高大的白杨树,是很绿的草地,草地上有弹吉他唱歌的男女,每个人的眼睛似乎都是全世界最朦胧最忧伤的。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周围,不知今夕何夕。时间变得很浅,一个恍惚,就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宿舍、图书馆要锁门熄灯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地忽然黄了。

⑤16年前,我去美国读MBA(工商管理硕士)。16年后,我去美国休个长假。中间这十几年,事冗时仄,读书都在厕上、枕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长假中,不设手机叫醒,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图书馆。

⑥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据说是世界上农业科学最强的大学,靠近校园,有大片实验性农田和果园,但是没臭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不需要证件,不需要存包,没人盘问,我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图书馆。我在地下一层的一个角落坐下,中庭泻下来的光很猛,松树很老,草很嫩。人很少,一切很静,人走路、人轻轻搬开凳子、人掏出钥匙、人挪挪屁股,都发出很大的吓人的声音。坐下,吸口气,一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

⑦看书看到被尿意憋醒,去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人类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副人间天堂的样子,

⑧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

1请简要概括“我”不同阶段喜爱读书的表现。

2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

3第③段记叙“我”第一次试图进图书馆的经历,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文章结尾说“我瞬间觉得整个人都变好了”,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任选一个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题目二:《有些路,不能一个人走》

要求:①不少于 600 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