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 说明文中的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等,多用于介绍建筑 物或物品,比如《苏州园林》。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C. “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D.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五 经”之一。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电影节期间,中外大片络绎不绝,影院前购票的人排起了长队。
B.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长沙市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D.在网络时代,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更加迅捷,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喜欢在课余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每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这些经典语录,句句都说透了人情世故,让人茅塞顿开。
C.教室里传来悠扬的笛声,当肖筱云推开门时,笛声戛然而止。
D.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4、下面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蒙胧 闲暇 姗姗来迟
B.遨游 告罄 如释重负
C.厄运 矜持 妇孺皆知
D.猥琐 取缔 语无轮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破山寺后禅院的环境特点是“________”,作者的心境是“________”。(各用诗中一字概括)
【2】诗的颔联现已化为哪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6、诗文默写。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天,母亲到学校去恳求瓦西里神甫开恩,让她儿子回班学习。从那时起,保尔恨透了神甫。他又恨又怕。他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稍加侮辱,当然也不会忘掉神甫那顿无端的毒打。他把仇恨埋在心底,不露声色。
保尔以后又受到瓦西里神甫多次小的侮辱:往往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把他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而且从来不问他功课。因此,他不得不在复活节前,和几个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甫家里去补考。就在神甫家的厨房里,他把一把烟末撤到过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了。
(1)选文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保尔受到了怎样的“侮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塑造了保尔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永远的汪曾祺》,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汪曾祺
①汪曾祺一生,寸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世俗,在数十年生活的波涛中,他总是被十分随意地卷来抛去,在诸多的芸芸众生的故事中,他始终扮演着一个平常老百姓的角色,他甚至认为,“当了一回右派,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他年轻时也曾陷入过深深的苦闷,乃至晚年,曾经一度难以摆脱沮丧与无奈,( )他最终接受了现世生活的全部,且显得波澜不兴。
②这决定了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教感于生活的细节。他总是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来看待并关注生活的冷暖。他的作品无一不忠实于现世生活,他说过:没有生活的启发,我就写不出。汪曾祺将精深的人生体验赋予了自己的文学,也传递给了读者。
③汪曾祺既得人生之精义,于是他也就具备了坚韧的心理承受力。他的这种状况外在的表露常常被人说为“淡泊”。他不擅以大喜大悲怪诞离奇制造效果,却以一种轻声的叹息慑服了人。人世间的悲哀、可怜、萎琐,一切乏人兴趣甚至让人鄙薄的行为作派,一旦到了他的笔下,就顿生出脉脉的怜情和绵绵的酸涩,就变成了人类共同的苦恼和弱点的暗示,变成了人性涨落的一种提示。他习惯于把人世间的痛苦嚼碎了,咽到肚里,而后缓缓化解成那种味,这是一种微甜、微苦、微涩、微酸的五味相融的味,是一种经久永恒的味,痛恨,但不咬牙切齿;欢乐,但不得意忘形。他习惯于勇敢地承受世事,然后涵化丑,融化恶,这使他与他的文学具有了独特的人格力量。
④最可敬是汪曾祺与他所观察以及所表现的人物始终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尊重他笔底的人物,将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始终记住老师沈从文对他的告诚:“千万不要冷物”。他的作品,无不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已明显表现了他人道主义的基本主题。
⑤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祺作品的人性美,可以说汪曾祺是当代最擅写人性的作家。他总是这样一往情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人世间的情义,哪怕是点滴的,稍逊即逝的。他十分崇尚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之心爱着。与他的老师一样,他有着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倾心、永远诚实的赞颂的感情。看似冷静如水,其实灼烈如火。
⑥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这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通俗说法:“随遇而安”。这种大平和心,使他变成一根草,一株树,一条河流,一潭池水,与天地人达成了最为相宜的默契。
⑦他尤其向往苏轼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不少人提到过汪曾祺文章的“水性”,“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水是曲线的,流动的,自由的,漫散的,自然的,生动的,这确实好象造就了汪氏文章的流动的韵律和自然的品格。生活太喧闹,太浮躁,人活得很疲倦,很累,需要安静,需要清凉,需要滋润。汪曾祺的“水性”便以从容而自然名士风度,营造出了一种滋润的声音,滋润的颜色,滋润的气息,滋润的光明,滋润的人生与人性。
⑧汪曾祺不失为中国文坛的一位名士。
【1】请在第①段括号内填入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文中写道“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敏感于生活的细节”。正是因为汪曾祺的细节记忆,那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才会让人读来满口生津,请写出这句话出自我们初中学过的汪曾祺先生的哪一篇散文?
【3】“名士”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请简要概括汪曾祺文学作品的特点。(概括三点即可)
【4】汪曾祺的“水性”风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汪曾祺文章的“水性”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请选用第⑦段中的相关短语分别作答。
【5】这是一篇悼文,既然汪曾祺先生已经去世,为何还要以“永远的汪曾祺”为题?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作文
11.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家乡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家乡的秀美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味。请以《我家乡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或最有特色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