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感谢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吧,是他们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谢   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①蔑视   ②绊倒   ③欺骗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胸(pǔ)        (dào)     如(pì)        心贯注(qiǎn)

B.凹(dàng)     子(jūn)     (è)          而不舍(qiè)

C.水(xián)     笨(zhì)     (jiáo)     人不倦(huǐ)

D.香(pèn)       立(chù)     (yè)        为人知(xiǎn)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花/何陋 B.李唐来/怡然

C.濯清涟不妖/人不知不愠 D.爱者甚蕃/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急于工作的愿望,使他异常兴奋,他几次向党要求担任更多的工作。

B.我对这次探险毫无悔意,因为它显示出英国人吃苦耐劳,能以坚韧不拔的伟大毅力去面对死亡。

C.好的商店招牌能引起人们购物的兴趣,还能吸引人的注意。

D.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斤重左右。

5、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木兰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

B.《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就其表达方式看,是抒情诗。

C.《木兰诗》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充满了北朝民歌爽朗质朴的风味。

D.《木兰诗》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

6、下列选项中,短语类型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树叶绿   写文章   很开心   吃饱了"

B. 怀念家乡   世外桃源   保持安静   屏息凝神

C. 生日礼物   野生动物   高空飞行   独立思考

D. 油盐酱醋   跑得很快   坚决支持   心情舒畅.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

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③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⑤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③⑤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生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杜处士好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沙为坎穴   (2)不更乎   (3)一日书画   (4)处士笑而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古诗文默写。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望岳》)

(2)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   说和做(选段)

①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②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④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⑤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⑥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⑦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⑧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⑨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⑩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上有什么特点?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选段用哪几个事例表现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特点?

3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小声”和“越来越大”是指声音大小吗?谈谈你的理解。

4第⑩段画横线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联系整篇文章,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B.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C.闻一多先生以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他人格的写照。

D.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照应。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忆梅祖彦先生二三事

陈文

1982年入学清华不久,就了解到清华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校长。梅校长早已离世,无缘得见。幸运的是,梅校长有一位公子梅祖彦先生在北京清华当教授;更为幸运的是,梅先生是我们专业的教授,我极有可能得到先生的指导。

当年在清华校园中,不时会看到一位身材修长挺拔,面容清瘦,戴眼镜,穿一身灰白色中山装,风度翩翩,举止优雅的学者,或骑自行车,或步行,从校园中穿过。高年级同学介绍说,那位学者就是梅祖彦先生。梅先生是那么超凡脱俗,有着那么优雅的名士风度,身上穿的虽然只是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中山装,但仍然掩盖不住内在的高贵气质,这大概就是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认识梅先生后,不时会在校园中和新水楼道中见到他。有几次我看见梅先生弯腰捡起零落在楼道地板上的碎纸片,然后走到附近的垃圾桶边,把捡起的碎纸片扔进去,这真让我这个对地上的碎纸片熟视无睹的学生无地自容。我也时常听老师们介绍梅先生的为人处世。周雪漪老师介绍说,梅先生平时衣着十分整洁,但做实验时就换上工作服,测量、采集数据一丝不苟,经常弄得满身油污。我没有在实验室中见到过梅先生,无法想象实验室外风度优雅的梅先生和实验室中一丝不苟的梅先生是怎样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

大三学习专业英语课程,任课老师赖敏儿请来梅先生为我们上了一次课,记得梅先生讲了商务信函的写作。梅先生整堂课全部用英语讲授,那是我在清华听到过的为数不多的全程用英语讲授的几堂课。梅先生讲一口标准、流利的美音英语,授课十分清晰流畅,听梅先生讲课真是一种享受。梅先生在西南联大大学尚未毕业就自愿报名作翻译,协助美军在华抗战,之后又到美国留学、工作多年,英语娴熟自如当不在话下。梅先生讲课时,讲到几十万,几亿的大数字,不假思索地就用英语说出,当时令我十分钦佩,如果我想用英语表达比较大的数字时,通常都需要在脑子里换算一番才说得出来,而这样就无法做到流利了。课后我向梅先生请教怎样才能做到如此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数字。梅先生说,英语中没有万和亿的概念,分别用ten thousandone hundred million来表达,平时就要多在脑子里练习,而且要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说英语的时候直接用英语来想,不要在脑子里先用中文想,再翻译成英语说出来,这样就慢了。专业英语课有一个大作业,要求用英文撰写一个论题,字数在五千左右。梅先生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写的英文论文,我的论文得到了梅先生的好评,这着实让我得意了一番。

本科毕业后,我考到清华力学系上研究生。一次在导师张维教授家中聆听张先生对我博士论文的指导,忽听门铃响起,我赶忙起身开门。出乎我意料的是,梅先生站在门外。惊喜之余,我连忙把梅先生迎进房子,并问梅先生好。梅先生不记得我了,亲切地问:“我们见过?”我回答说:“我是水机二班的,是您过去的学生,您给我们上过课。”梅先生听后笑了。不想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梅先生。

2003年梅先生离开了我们,清华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师,我们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以言传身教深刻影响了我们人生的先生。

(选文有删改)

1简要概括梅祖彦先生的人物品性,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完整。

内容概括

初见梅先生,描写其外貌。

耳闻目睹梅先生为人处世的一些事情。

听梅先生英语课的经历。

在张维教授家巧遇梅先生。

人物品性

____

____

学识渊博、诲人不倦

____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梅先生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写的英文论文,我的论文得到了梅先生的好评,这着实让我得意了一番。

(2)不想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梅先生。

3文章记述的是梅祖彦先生,开头却从他的父亲梅贻琦校长写起,有何作用?

4作为回忆性散文,本文结尾与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结尾(见下图)有何不同?请从内容与情感表达角度进行分析。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文题(1)题目:我的一天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