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对《海底两万里》内容的表述及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其中第二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B.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

C.《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阳光发电。

 

D.“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阿龙纳斯说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那座山的后面,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那里风景优美,人文和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世外桃源。

B.面对困难,我们只有锲而不舍地找寻战胜它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C.考试考了个鸭蛋,他仍不以为然,难怪老师要责罚他。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3、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室(lòu)   痕(tāi

B.鸿儒(hóng)  zhuó)   有闻(xiān

C.fān) 清lián)  玩(xiè

D.)   泥()   德xīn

4、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疙瘩   深霄   鞠躬尽瘁 B.淋漓   迥然   锲而不舍

C.硕果   碗牒   截然不同 D.憧憬   薪金   妇儒皆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蝗灾降临非洲,为了避免不出现最坏的局面,联合国呼吁各方提供人道援助。

B.电影《中国机长》刻画了机组在遇见危险时的专业表现,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

C.经过激烈角逐,记者邹韵凭实力在《主持人大赛》中夺得新闻类总冠军桂冠。

D.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签署了65个5G商业合同,其中半数来自欧洲国家及地区。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我只说有这场春雨,花儿会开更艳,香味会蓄得更浓……(这句话中的“了”是动态助词,“得”是结构助词)

B.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这句话中的“因为”是连词,“曾”是副词。)

C.“想象奇特”“调查研究”“履行职责”“红得耀眼”(这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本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先后、大小等区别。)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睨之久而不去。

(2)吾射不亦精乎?

(3)徐以杓酌油沥之。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表现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乡民的喜爱。

(5)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____________________。(张新宏《承受是一种力度》)

(6)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席慕蓉《再会》)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句诗,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困极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寒夜里的那束灯光》,完成后面小题

寒夜里的那束灯光

王桂秀

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她放下课本,转身去黑板写这节课的课题,却见黑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面对这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于小菲打扮入时,性格却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课堂上大剌剌“展示”。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于小菲轻声说了句“谢谢”,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声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来。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于小菲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她前行的路上,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光暗暗加速。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小路的尽头。桔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一条小飞鱼。”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惶惑。“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谁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

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翅膀。此时,她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选自《精短小说》)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形象,意在引发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B.于小菲怕学生报复,所以没有在课上追究是谁在黑板上画鱼。

C.经历夜路惊魂后,于小菲郑重地重做自我介绍,是给孩子们一个严厉的警告。

D.标题“寒夜里的那束灯光”一语双关,点明主旨,耐人寻味。

2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于小菲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 节

心  理

课堂上公然被叫“小飞鱼”

感动、温暖

重新介绍自己是“小飞鱼”

 

 

3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的下列句子。

“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4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1)美无处不有,美无时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会有美好的人、事、景、物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都有我们值得赞美的地方。

请你以“   , 我为你点赞”为题写一篇文章。(空白处可填具体的人或事情或自然物。)

(2)每一条路,都在聆听远方的呼唤;每一季麦香,都在渴望风的翅膀;每一份感动,都需要有人认领;每一双眼睛,都在等候深情的注视;每一颗心,都在期待着你的解读。

请以“这一刻,我读懂了你”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若选第一个,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学会恰当抒情。④书写工整,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