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和曹操。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幸得打雷,刘备找个借口搪塞过去了。
B.《骆驼祥子》中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老人与海》通过塑造圣地亚哥的形象,讴歌了人类面对苦难时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D.《俗世奇人》中泥人张,“奇”在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善于先发制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呀![炫目:(光彩)耀眼。]
B.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C.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景仰:脸向上憧憬地看着。)
D.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拖泥带水: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用法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是( )
A.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 B.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D.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妾(qiè) 期年(qī) 朝服衣冠(zhāo)
B.孰与(shú)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
C.窥镜(kuì) 昳丽(yì) 数月之后(shuò)
D.旦日(dàn) 暮寝(qīn) 时时而间进(jiān)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元八年,秦王坚①下诏大举入寇,都下②震恐。谢玄③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对弈。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④,至夜乃还。桓冲⑤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⑥宜留以为防。”冲对左右叹曰:“谢安有庙堂之量,不通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⑦,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⑧矣!”
至淝水报捷,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取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⑨,不觉屐齿之折。
(选自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秦王坚:东晋时前秦国王苻坚。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即今南京。③谢玄:谢安之侄。后文的张玄是当时与谢玄齐名之人。④陟:登山。⑤恒冲:东晋将领。⑥西藩:指国家西部的防御。⑦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意思是谢安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谢玄等年轻人领军抵御敌军。⑧左衽:此处指被前秦战胜。⑨户限:门槛。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安夷然_____②亲朋毕集_____③是日,玄惧_____④谢安固却之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时方与客围棋取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谢安有庙堂之量,不通将略。②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4】结合上文分析概括谢安有哪些特点。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本诗为表达作者情感,所选用的意象是____、____和____;诗歌第一节表达了作者____的情感,第二节表达的情感是____。
【2】我们曾学过的余光中的《乡愁》和本诗在写法上共同的特点是____;《乡色酒》还使用了____、____的手法。
【3】本诗的意境悠远、绵长,请展开丰富的想象,任选其中一节把它描绘出来。
7、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请你加入到“走进汉字,体验汉字魅力”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选汉字,说美感。
汉字的音、形、义皆是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它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例如“明”字,音:该字声调为阳平,音调上扬,读起来很朝气;形:“明”字由“日”和“月”两个象形字组成的左右结构的会意字,望文而知义;义:由形得知,日光加上月光,明亮无比,给你温暖喜悦的感觉。
选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汉字,参照上面的例子,从“音、形、义”三方面任选其一来说明其美的理由。(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汉字:
理由:
活动二:赏书法,辨特色。
欧阳询《九成宫》(楷体) 王羲之《兰亭序》(行书) 怀素《自叙帖》(草书)
上面三种汉字书法各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种,简要说说这种书法的特点。
我选择:_____________(横线上填楷书、行书、草书中的一种)。
特点: 。
活动三:亮观点,述理由。
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 应当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采菊东篱下, 。 ( 《饮酒》)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洗溪沙》)
③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④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⑥ ,不以己悲。 (范仲淹《 》)
⑦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9、 卖报老太
项志明
①1997年,我在位于南京江宁汤山的南京炮兵学院上学。元月的一个周日,我请假去江宁县城(现南京市江宁区)办事。下午,我准备乘公交车回学院时,看到车站旁有个卖报小摊,想到一份发表有自己文章的《江宁报》一直未找到,便信步走向卖报小摊。“有《江宁报》吗?”我问卖报的老太太。
②“有,但不卖,每天就一份,是报社配送的。”说着,她拿了一份报纸递给我,“这是今天的,你要看就拿去吧,不收钱。”
③“我想找的是1996年12月24日的报纸,上面登了我写的一篇小文章,有吗?”
④“哟,那可说不准,我给你找找看。”说着,老太太弯腰从摊位下拿出一捆旧报纸,仔细地翻找着。过了好一会儿,她直起腰,不无遗憾地说道:“这里真没有,但这期的日子刚过去不久,可能家里会有,今晚我给你找着,明天你来取吧。”“那算了吧,我在南京炮兵学院上学,军校管得严,上课时间不准出来的。再说,下周二我们就放寒假了,来不了,我想办法从其他地方找找看吧,谢谢您了。”我转身欲走。
⑤“那就等开学再来吧,我给你留着就是了。”老太太热情地说。“我们学院在汤山,离江宁有点儿远。开学后能不能来还真不一定,到时再说吧。”
⑥“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不容易的,你准是个好学生。要不你留个地址,留点儿邮费,我回去找着后给你寄去,行吗?”
⑦“那——也行吧。”老太太的过分热情让我不忍拒绝,我想了想,还是在她递来的一张纸片上写下了地址。考虑到寒假期间学校没人,信件可能会丢,我特意留了家里的地址。写完地址,我掏出两元钱递给她:“这是邮费,谢谢您了。”
⑧“好,好!”老太太笑着收下了钱。
⑨寒假回到家后,我无意间跟家人说起此事。话没说完,工作多年的姐姐就乐了:“唉,你就是在部队待太久待傻了,一点儿不懂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她和你素不相识,怎么会给你寄报纸?这不是白送她两元钱吗?”
⑩我刚想争辩,姐姐接着说:“这已经过去3天了,江宁到咱家就100多公里,你看信寄来了吗?”看姐姐一副笃定的模样,我只得作罢,心想等信到了就知分晓了。
⑪可是,一直到我快开学时,信件仍然毫无音讯。其间,姐姐几次问我有没有收到信,结果更证实了她的猜测。想到也就两元钱的事,我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但心中闷闷不乐:难道老太太当时的热情真是装出来的吗?虽说是萍水相逢,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诚信总该有啊!
⑫开学回到学院,军校紧张的学习和训练让我很快忘记了此事。大约一周后,一封寄自江宁县城的信不期而至。拆开信封,里面正是我要找的那份《江宁报》,报纸里还夹着一封信和两元钱。打开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了半页纸。读完信,我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老太太当天回家后,洗衣服时忘了掏口袋,那张写有我地址的纸片被水泡化了。老太太记得我要的是12月24日的报纸,为此她专门跑到报社,请编辑查找当天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南京炮兵学院的学生,再根据来稿找到我的姓名和地址。信末,老太太写道:“看着这些天好些学校都开学了,想着你也应该开学了,所以赶紧给你寄来。寄晚了,邮费就不收了。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都是好学生,以后好好写,争取再发表。要找不到报纸了,还到我这儿来拿。”
⑬信末,老太太没留姓名,信封上也没留详细地址。军校周末允许外出的名额非常有限,加上当时正值大三,学习训练任务非常繁重,直到学期快结束时,我才有机会请假又去趟江宁。但遗憾的是,在公交车站边我并没见到老太太的卖报摊。
⑭一晃20多年过去,当年的《江宁报》早已停刊,我也于201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偶尔翻开当年的作品剪贴本,看到那张已经有些泛黄的《江宁报》,心中便会忆起那位只见过一面的卖报老太,一股暖流再次涌上心头。
(选自《今日镇江》2019-12-13)
【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情节 | 心理 |
① | 遗憾、可惜 |
卖报老太热情助人 | ② |
③ | 闷闷不乐、怀疑 |
开学收信寻人无迹 | ④ |
【2】联系上下文,品析④⑫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哟,那可说不准,我给你找找看。”说着,老太太弯腰从摊位下拿出一捆旧报纸,仔细地翻找着。
(2)打开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了半页纸。
【3】文章以“我”与卖报老太的一段往事为主要内容,⑨-⑪段写的却是家人的反应,请问⑨-⑪段在文中是否多余?说说你的理由。
【4】只见过一面的卖报老太让“我”的内心涌上一股暖流,结合全文分析其原因。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①最近,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老人捐款该不该收的话题引发一些讨论。其实,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老人,包括那些本来生活就相对不富足的人,他们在疫情中的捐赠,该如何看待和对待?
②灾疫无情,人间有爱。首先必须向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致敬。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拿出自己的积蓄时,很多人说得很平淡:“国家有难,当尽一份力。”而这份力,有的几乎是个人的全力,这是真正令人动容的地方。很多人听罢落泪,很多人则开始思考自己能为防控做些什么。在这个意义上,对此类爱心行为的传播,不意味着、也不可能是要鼓励和倡导更多生活拮据的人出来捐款。恰恰相反,它的真正影响在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温情与爱,更激励有能力、有财力的人行动起来。换句话说,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视了这种捐赠本身的精神价值。
③话说回来,感动的同时,怎样避免捐赠人因超出能力范围的捐赠而影响生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有学者认为以慈善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就是在道德感召下,公民自发完成的资金向需要帮助的人流动的过程。在许多人眼里,这“第三次分配”就像是一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温柔之手”,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因此,无论从个人生活还是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都有必要温柔地拦下那些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实施捐赠的好心人,倡导一种“力所能及的慈善”。
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前来捐款的老人劝都劝不住,怎么办?对于主动献出的爱心,总不能强制退回吧?同时,又该怎样准确识别一个人的捐赠符合其收入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靠工作人员的洞察、劝说,而必须在制度设计上做一些“线串针眼”的精细活。比如有人建议,可以把老人的捐赠放入信托基金,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则可以撤回,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再比如,捐赠机构是否可以和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网,当捐赠名单中出现本就属于社会救济的对象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劝导和保障工作。任何人的爱心都不应被辜负,更应该被珍惜。要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细致扎实的工作,让每一滴善意都能找到其发挥最大能量的方式。
⑤其实,当我们讨论“老人捐款该不该收”、倡导“力所能及的慈善”时,也意味着整个社会对慈善、公益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深化。今天,当物质极大丰富,收入普遍提高,怎样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慈善和公益制度,确保最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同时进一步缩小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是发展起来以后带来的新课题。
⑥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慈善和公益背后的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刻入中国人的基因,也成为这个国家一路走来,战胜各类风险挑战的巨大动力。俗话说“危中有机”,疫情又何尝不是我们解决问题进而推动慈善和公益事业向前发展的一次契机?更深入的思考、更务实的举措,或许就可以从这次“老人捐款该不该收”的讨论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2月25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本文开篇提出①“_____”的问题;接着分析问题,指出首先必须向这些无私奉献的人致敬,同时要避免②“_____”;再解决问题,指出必须③“_____”,倡导一种“力所能及的慈善”;最后阐述对慈善和公益事业的思考。
【2】下列选项与第⑥段画线句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B.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上》
C.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D.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苏轼
【3】面对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向意大利、伊朗、俄罗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有人认为这彰显我国互助精神,也有人认为我国疫情还未结束,国家尚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没必要向其他国家捐赠。请结合文意和现实,说说你的看法。
11、阅读散文《素颜如雪》,完成小题
素颜如雪
李娟
①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桅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获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呤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来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锋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请根据提示归纳补充。
(1)第②段:写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
(2)第③④⑤段: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______________;
(3)第⑥⑦段:写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写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写唐诗宋词中意境的______________ 。
【3】怎样的文字才算是“好文字”?请从第④⑤段中加以归纳。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5】本文围绕“素颜如雪”例举了五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素颜”的赞美之情,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也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12、题目:我的 之旅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字、校名、地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