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关于台湾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甘蔗和苹果闻名于世          ②四季鲜果不断,有热带、 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称

③西部平原地区水稻种植普遍    ④茶叶、香蕉、菠萝驰名中外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埃及亚历山大港有四艘货轮进港卸货,其中有一艘来自美国。这艘货轮可能是(    )

A. 甲货轮——电子、电器产品   B. 乙货轮——瓷器用品

C. 丙货轮——木材   D. 丁货轮——天然橡胶

3、下列城市中既是铁路枢纽,又是水运枢纽是(  )

A.郑州

B.上海

C.兰州

D.乌鲁木齐

4、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A. 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 B. 临海、交通便利 C. 劳动力丰富

5、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不包括( )

A.800mm等降水量线

B.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

D.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6、忆往昔“北大荒”,看今朝“北大仓”。描绘的是( 

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成都平原 D. 华北平原

7、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指标,习惯上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其中暖温带的熟制多为(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一年三熟

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下列城市全部属于该城市群的一组是( )

A.南京、南昌、扬州 B.上海、常州、福州

C.苏州、镇江、广州 D.杭州、无锡、苏州

9、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        )

A.长江、黄河、珠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B.长江、黄河、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C.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D.长江、黄河、黑龙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10、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下面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躲到课桌下面

B.躲到空间狭小的洗手间里

C.乘电梯逃生

D.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

11、下列语句中,描写西北内陆地区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12、电子地图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运用电子地图可以

A.改变图幅的大小 B.改变某地点的地理位置

C.改变比例尺大小 D.查询气候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13、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A.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14、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B.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C.有优越的天然港湾

D.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15、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历史上这里人口众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

B. 该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盛产水稻

C. 它们都位于长江及其支流沿岸,水运便利

D. 很多商人根据市场需求将大量的东北大米输往本地,形成米市

16、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海拔高度

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

17、俄罗斯的四大工业区中,全部位于亚州境内的是  ( )

A.圣彼得堡工业区 B.莫斯科工业区

C.西西伯利亚工业区 D.乌拉尔工业区

18、下列地形区中,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东南丘陵、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19、我国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内河水运最便利的地区是

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三角洲

C. 东北平原 D. 华北平原

20、我国内地与香港联系密切,内地为香港主要提供   ( )

A.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B. 充足的资金

C. 先进的技术   D. 先进的管理经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带,国土面积大约为__________

22、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高寒,人口最稀少的是________,受海洋影响最大,以水田为主,全国最重要的稻米产区是________,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是________。

23、我国长江发源于_____山脉,水能资源集中_______河段。

24、澳门位于珠江口的____岸,北连广东省_____市。澳门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

 

25、青藏地区重要的农业区是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谷地。

26、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陆地面积________万平方千米,有三分之二的地形的是_______

27、为什么自东向西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自东向西,      ,又有            

28、“远看是山,近看成川”.这句俗语描写的景观位于____高原,其分布范围主要包括____和____两个省级行政单位.它们的简称分别是____和____;它们的行政中心分别是____和____.

29、我国众多大江大河滚滾东流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势___________

30、北京从________ (朝代)开始建都,距今已有800多年建都史.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海上丝路中国故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7年5月21日,“沿海上丝路,讲中国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图1为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为罗马气候资料。

(1)意大利北部为___山脉。

(2)意大利绝大部分地区为___气候,受该气候影响,河流大多___(填冬、夏季)进入汛期。

(3)意大利地热资源丰富,原因是它位于___火山地震带。

3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米是人间最质朴的美味。一碗晶莹的白米饭,一锅腊味满满的煲仔饭……千变万化的米饭也有着颇多的讲究!下图为“三种大米著名产地分布及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在我国,以上三种大米产地均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____(方位)地区,

该区域的农业生产部门以____业为主,主要生产________等粮食作物。

(2)图10中____(a/b)类气候适宜粳稻的生长,因此粳稻主要在____(中国地理区域)种植。我国粳稻种植区春季降水少,因此需采用____的方式解决这里降水不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图中____(a/b)类气候适宜籼稻的生长,该类气候的特征是____

我国粮食需求量大,但人均耕地资源____(丰富/有限)。近年,科学家们借助科技力量培养出能在盐碱地中生长的水稻新品种———海水稻。海水稻可以在____(双项选择)等地推广种植,进一步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A.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湿地    B.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

C.我国内流区域咸水湖畔    D.洞庭湖周边丘陵山地

(3)在南、北方地区种植不同的水稻品种,充分考虑了各自的____等自然条件,符合____的农业生产理念。

33、寒假期间,家住北京的王芳全家计划前往宝岛台湾旅游。结合图,完成以下问题。

(1)王芳一家人前往台湾岛的最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

(2)王芳计划带齐短袖、春秋装、棉服等四季服装,你认为丁一做如此决定是依据了左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等信息。

(3)在王芳搜集的若干资料中,有一幅台湾岛的交通图,如右图所示。请你根据此图概括出两条台湾岛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

(4)王芳打算旅游归来时带以下四种当地的特产给亲朋好友。请你任选一种特产,说出该特产源自当地何种农产品,并从地理位置或气候或地形角度,说明当地适宜发展该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你选择的特产:________;该特产源自当地农产品:________;当地适宜发展该农业的主要条件:________

(5)起初,王芳通过查阅地图,发现厦门鼓浪屿与台湾岛隔台湾海峡相望、纬度位置相近,犹豫是否将鼓浪屿作为旅游归途中的中转站。但当他查阅到下面资料后,下定决心前往游览。请你分别推断王芳犹豫前往、后又决定前往鼓浪屿游览的理由。

犹豫前往的理由:由于鼓浪屿和台湾岛_,所以自然旅游资源相似。后又决定前往的理由: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知名度高(国家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各国特色的建筑物等),所以_旅游资源独特且丰富。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的宝岛,素有“东方甜岛”、“海上米仓”、“东南盐库”和“森林之海”等美称。

材料二 台湾省地形和气候图。

(1)结合材料二,根据你对台湾的了解,选择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2)每年到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非常多,列举台湾的两处著名景点。

(3)台湾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假如在台湾旅游期间突发地震,你该怎么办?

(4)列举事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5、读下面“环渤海区域图”,完成问题。

 

(1)北京是甲____(填工业区名称)工业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请写出北京一个著名历史文化遗迹____

(2)看图,分析甲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

(3)近年来B高原的突出环境问题是____,C高原的突出环境问题是____;B、C两地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是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