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时练习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描写城市生活的一项是(        

A.炊烟袅袅

B.鸡犬相闻

C.高楼林立

D.依山傍水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组是( )

A.《宝葫芦的秘密》的作者是张天翼。

B.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

C.《巨人的花园》的作者是法国的王尔德,译者是巴金。

D.《海的女儿》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

3、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tíng   领(shuài   花(guān

B.   丽(   莲蓬(bāo

C.yán   jiè   笆(

D.   衣(dǎo   猫头yīng

4、下面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B.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C.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D.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脾气  淌若  枝拆花落  变化多端

B.宽敞  隐蔽  身材魁梧  人影绰绰

C.懒惰  饺龙  家喻户晓  火辣辣

D.撒慌  蹲着  百依百顺  殊死拼搏

6、下列四句话中有几句是反问句(   

①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②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

③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④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A.一句

B.两句

C.三句

D.四句

7、下列形声字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A.上声下形:聋     

B.左形右声:漫     

C.上形下声:藤     

D.左声右形:瓶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

1.自然风景,历来被诗人们所称颂。“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是杨万里笔下的乡村春景之美;“_____________,麦花雪白菜花稀”是范成大笔下万物生长之美;“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___”是杜甫笔下春花烂漫之美。而在艾青的笔下,大自然的绿更呈现一种奇特之美:刮的风是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晋朝人车胤家贫_____________,夏月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文精彩回放。

绿

艾青 (现代)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绿的……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处是绿的…… ”,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风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雨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水中的______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______也是绿色的。

【4】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与理解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为什么说雾气是“阴惨惨”的?作者为什么把哈尔威船长比作“黑色的雕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一名获救的乘客,你会对徐徐沉进大海的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好事情

早上,小尤拉醒了。他看看窗外,阳光明媚,天气很好。于是小尤拉也想要做点什么事情。

他坐下来,想:“假如我妹妹掉进水里,我就去救她!”

妹妹恰好走来了,央求说:“哥哥,跟我去玩呀!”

“走开,别扰乱我想事情!”尤拉不耐烦地说。

妹妹受了委屈,不高兴地走开了。

于是,尤拉又想:“假如狼来抓奶奶,我就用枪打它们!”

奶奶恰好就在讲话了:“小尤拉乖乖,把碗碟收拾好。”

“你自己收拾吧,我没有工夫。”

奶奶摇摇头。尤拉又往下想:“假如哈巴狗掉到井里头,我就把它捞起来!”

哈巴狗恰好就来了。它摇摇尾巴:“给我喝点水吧,小主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哈巴狗合上嘴,夹着尾巴跑走了。

小尤拉想了又想,始终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可做,就跑到妈妈那里说:“我能做点什么好事情呢?”

妈妈抚摸着尤拉的头,说:“带妹妹去玩玩,B.__________________,给哈巴狗喝些水。”

1联系上下文,补充短文内容,写在原文A、B两处的横线上。

2用“假如”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尤拉一心一意在想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总结正确的是(  )

A.批评了小尤拉不愿做好事的坏思想。

B.赞扬了小尤拉不懂就问,知错就改的好行为。

C.说明了做好事就是从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做起的道理。

12、美文赏析。

乡村的黄昏

黄昏时的小河是那样的安逸,血红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在晚风的抚摸下,河水荡起无数的涟漪,犹如一条条红绸子引以为傲地轻轻流动着。几片落叶在水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几位老人正在河边垂钓。

乡村的小路上,别有一番情趣。孩子们正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驱赶着一群群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几个淘气的孩子正骑在牛背上,哼着小调。歌声、“哞哞、咩咩”的叫声组成了一首动听的“牧歌”,与夕阳、晚霞一起撒在这弥漫着乡村气息的小路上。

田野里,升腾着柔和的晚霞,红红的霞光像彩缎一样披散开来,抹在云天,铺在地面。劳动了一天的人们笑脸更加红润了,他们望着那黄澄澄、金灿灿的田野,一天的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夕阳余韵,透过浓密的树林洒在这红砖青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了一层光灿灿的颜色。烟囱冒着缕缕炊烟。当最后一缕晚霞隐去时,整个村庄晚霞缭绕,万家灯火微微闪烁,忽明忽暗,烘托出美丽而又安静的夜,人们沉浸在这恬静的气氛中。

乡村的黄昏,美丽而温暖。

【1】文章分别从( )这四个方面介绍了乡村的美景。(多选)

A.小河

B.果园

C.小路

D.田野

E.菜园

F.夕阳

【2】乡村的黄昏有着怎样的美丽风景呢?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的牧歌 _____的晚霞

_____的田野 _____的树林

【3】当读到“烟囱冒着缕缕炊烟”这句话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__________”这个词。

【4】当读到文中画“﹏﹏﹏﹏”的句子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找出文章的关键句,画上“__________”。

【6】从关键句中,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之情。

13、冰项链(节选)

青铜用一根细木棍将冰凌敲碎,阳光下,盘中璀璨夺目,犹如一盘钻石在散射着多芒的亮光。

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中,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地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地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他将吹好洞的冰凌放在另一只小盘子里。冰凌落进盘中时,叮当有声。

葵花和兰子走过来了。葵花问:“哥,你在干什么呢?”

青铜抬起头来,神秘地笑笑。

葵花没有多问,和兰子一起玩耍去了。

青铜坐在草垛下,很有耐心地做着他的事。那些被他从大盘中挑选出来的冰凌,大小、形状,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正是不完全一样,它们堆放在一起时,才更见光芒闪烁。那光芒带了一点儿寒意,但却显得十分宁静而华贵。

青铜吹了一颗又一颗。那些“钻石”,随着太阳的西移,也在改变着光的强度与颜色。到夕阳西下时,它们的光,竟是淡淡的橙色。

青铜觉得他的腮帮子都吹麻了,他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嘴巴。

在太阳落下去之前,他用妈妈给他的那根红线,将吹了洞的几十颗冰凌,细心地串在了一起,然后将红线系成一个死结。这时,他用一根手指将它高高地挑起:一条冰项链,便在夕阳的余晖里出现了!

【1】请给选段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铜是怎样制作冰项链的?按步骤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A.吹洞    B.敲碎冰凌    C.挑选冰凌    D.串冰凌

【3】短文的第一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一盘钻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迷人的海洋

对大海我是一无所知,但看了《海洋的秘密》一书后,我完全被大海迷住了。

当我看到书中“海洋的诞生”时,心想:难道大海也有生日?它是哪一年出生的呢?它的妈妈是谁?我带着这几个问题往下看。我知道了,原来海洋是在月亮诞生时,地球受了强烈的震动而裂开,裂缝越裂越大,海洋便渐渐形成了。多么有趣!大海的妈妈原来是月亮。可是,大海是有水的呀!这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仔细地看下去,原来大海里的水,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围绕地球的大气慢慢地冷却变成了雾,雾越积越厚,变成了雨水,这雨没有止息地下了几千年,于是干的海洋变成了汪洋大海。

当我看到书中“海中采药”时,有点奇怪,陆地有药,海底也有药——知道了,知道了!鱼肝油、琼胶、精蛋……不都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吗?

啊!海洋,你是多么绚丽,多么神奇!为了探索你更多的奥秘,我愿长大成为一位人民的海洋科学家。

【1】本文题目反映文章中心的词是_________

【2】本文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材料说明中心思想的。

【3】短文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话       B.科学幻想       C.民间传说       D.科学故事

(2)下列不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一项是( )

A.琼胶       B.精蛋白          C.维生素          D.鱼肝油

(3)下列关于海洋诞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来就有海洋

B.海洋原本是一种星球,是受到撞击后落到地球表面的。

C.地球受到强烈的震动而裂开,裂缝越裂越大,便渐渐形成了海洋。

D.海洋、陆地、高山是同时形成的。

【5】阅读短文,你对大海有了哪些了解?谈谈自己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用给出的词语造句。

不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也许……也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下列句子中有毛病的句子。

①斯塔笛家并不丰富,卖不起多少书,可他把用心积累起来的每一个铜子儿,都花在了书店里。

________

②队员们使劲抓住绳子用力向后使劲拉着。

________

③同学们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拿着手上的杯子。

________

17、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2)稻子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像铺上了碧绿的绒地毯。

18、修改病句。

①老师讲的知识,我全部完全都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打扫教室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了《雷锋的故事》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提高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你知道《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狐狸的花言巧语,最终骗到了乌鸦嘴里的那块肉。如果让你重新编一个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先设想一下新故事的结局,选取与原先故事不同的结局写一写,你从中有什么收获呢?

要求:字数在400字以上。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