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助人为乐的战士雷锋
B. 工人模范“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2、如果你在网上或者生活中与不理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原因的人进行交流,你会挑选下列最为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侵略了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
B.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出兵
C.台湾乘朝鲜战争的机会反攻大陆
D.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地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4、1984年1月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这之后,我国( )
A.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迅速建立了珠海经济特区
C. 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D. 逐渐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区
5、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是近代史的开端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每个时代都有独一无二的鲜明流行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就反映了( )时期的社会特征。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新中国成立
7、学者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A.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依法治国
8、在如图的知识卡片中,画线处应填写
A. 开国大典
B. “一五”计划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某个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利机关。”该“文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10、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 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
B. 综合国力的提高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外交政策的成熟
11、轴心国集团是由哪些国家组成的( )
A.英法俄
B.俄意奥
C.德意英
D.德意日
12、口号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下列口号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
③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④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A.①③②④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13、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救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人物是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关天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4、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始终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人民的坚决反击。下列关于西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藏是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
B.西藏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C.西藏的解放标志着中国统一大业完成
D.西藏的解放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15、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6、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精装封面。该宪法是
A.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我国第一部民法通则
C.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
D.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
17、“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哪次会议的主题
A.中共十九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二大
18、《中国海军史(晚清民国卷)》讲述了中国海军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发展情况。下列内容反映了晚清中国海军状况的是
①台州九捷—戚家军抗倭
②买舰与造舰—精练北洋海军
③海上对决—黄海海战
④孤岛悲歌—威海卫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下对联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20、建国初,我国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 土地改革 ② 抗美援朝 ③ 和平解放西藏 ④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1、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________(人名)另一位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__(人名)。
22、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3、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24、回顾历史,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紧张又缓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1900年,清政府统治时期,美国直接参与侵略中国的________战争。
(2)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美国与中国并肩作战,取得________战争的胜利。
(3)新中国建立后,中美出现激烈对抗,1950年到1953年爆发了________战争。
(4)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________。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6、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
(1)决定改北平为北京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4)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会议——
28、根据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29、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30、动乱表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________事件,学校________、________停工“闹革命”。
(2)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________的冤案。
3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32、 思想引领历史,先进的、进步的思想为历史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先进思想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是什么?
(2)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哪一次会议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4)你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33、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距今有多少年————
34、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3)结合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