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D.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地位

3、1955年4月18日,香港《文汇报》报道了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的消息。在这次会议上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提出了朝鲜问题解决方案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4、1988年,我国新增设的第五个经济特区是(  

A.浦东

B.广州

C.南通

D.海南岛

5、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的角度关注“三农问题”,请大家思考: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①实行土地公有制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

A. 1840—1911年   B. 1840—1956年   C. 1840年—1949年   D. 1919年—1949年

 

7、如图是一支中华牌铅笔,它于1957年9月制造。这支铅笔见证的史实是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

D.改革开放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葡还保持政治经济联系

C.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9、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中国于2001年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

A. 开放内地省会城市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10、以下哪项属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A.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稳定的发展环境

D.保障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是对深圳发展经验的肯定,也是对整个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随后,我国借鉴这个经验

A. 进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B.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在内地各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 1915 年称帝、张勋于 1917 年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等事件,反映了“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这些留给后世的借鉴 意义是(       

A.军阀割据是中国进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B.政治民主化的基础是经济的现代化

C.民众的皇权思想导致民主共和制度全面失败

D.民众启蒙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

13、下列属于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大跃进

14、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伊丽莎白二世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法典》

15、下面是某同学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选定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史实

结论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A.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C.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D.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17、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18、在江泽民提出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明确提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D. 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19、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B.正实施国民经济调整

C.农村改革的逐步展开

D.环境保护的需要

20、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份档案。结合史实分析,小岗村人均口粮增加的原因是

A. 农业的技术迅速提升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2、填空题

 

 

(1)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政策。

(3)在中朝人民军队的顽强抗击下,《________》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4)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5)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毛泽东誉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是________

23、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5、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6、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____________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我国______历史新时期。

30、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2)据图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

 

32、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毛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重大会议?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2)为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江泽民就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哪些思想?

(3)科学发展观是在那一次会议中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提出哪一重要思想概念?

33、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在经济上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政治上进行孤立,军事上进行威胁,企图把新兴的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国民党仍在负隅顽抗,威胁人民政权。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