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共八大作出了“在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的主要依据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最大得益者是( )

A.农民 B.工人 C.外商 D.手工业者

3、今年是改革开放41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大连、厦门、上海浦东和新疆伊宁等四个城 市(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A. 大连、厦门、浦东、伊宁 B. 浦东、厦门、大连、伊宁

C. 厦门、大连、浦东、伊宁 D. 厦门、浦东、大连、伊宁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属于“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刘胡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成就裴然,这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不包括

A.武汉钢铁基地的建成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大庆油田的建成

D.胜利油田的建成

6、在中国农村,曾经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民歌,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时期。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下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改革开放

C.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D.全面从严治尝

8、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0、抗美援朝战争中,1952年我军取得的重大胜利战投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淮海战设 D.上甘岭战投

11、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实 行国有化,在一定年限内让资本家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得一部分利润的政策。这种政策是(   

A.股份分红政策                  

B.廉价收购政策                  

C.和平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政策

12、《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中谈到:“红卫兵全国大串联,给铁路运输造成极大压力和破坏,使生产建设必需的物资运输无法得到保证……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A.资本主义即将复辟

B.国民经济遭受破坏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外交事业受到摧残

13、2002年,我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抵达大连港。经过大连造船厂的修理改造,“瓦良格号”于2011年进行首次海上试航,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经中央军委批准,该舰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

A. 山东舰

B. 郑和舰

C. 辽宁舰

D. 世昌舰

14、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标志着中国真正实现了独立自主

15、某校举办“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图片展。其中属于外交成就的是

A. B.

C. D.

16、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17、1949年上海《大公报》曾经刊登了一段文字:“灯笼火把接二连三地燃了起来,很快,整个(天安门)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遍地灯笼火把颤颤跳荡,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跃”。文章描述的情景是

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 抗日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18、朝鲜战争,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有(     

①中国军事、经济强大

②党的正确领导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斗争

⑤战争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9、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粉碎林彪集团

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

C.黄浦江上建新桥

D.粉碎“四人帮”

20、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12年9月,我国第一首航空母舰“____”交接人列。

22、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3、袁隆平和他的____,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4、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

25、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下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扩大开放的窗

B.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26、“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7、发展:________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________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28、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29、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0、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9年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1)新中国成立后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国防科技成果有哪些?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什么事件?

(3)中共十九大决定把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这一辉煌的成就得益于中国哪一项重要举措?

(5)我国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请你为此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2、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3、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示意图。小历认为导致图中B点到C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进行。她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 40 周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下面是某校历史教师围绕“改革开放辉煌成就”为主 题设计的自主学习板块,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板块一【农村改革】

材料一: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 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 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 是咱们自己的。”

(1)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生产 怎样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哪一政策的 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什么 作用?

板块二【国企改革】

材料二 三十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 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 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三 在 1956 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 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 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3)解读材料二、三中的信息,说明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4)为了改变这些弊端,我国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在哪三方面进行?中心环节是什么?

板块三【对外开放】

(5)上图中①—③处有一处表述错误,请找出并改正。④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根据上图,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