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8年9月30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出席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并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会议上决定的(   )

A. 中共一大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开国大典

2、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活力增强

C.深圳特区建立―对外开放的窗口

D.中日建交—各民族共同繁荣

3、下列关于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只有共产党员参加   B. 是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

C. 制定了《共同纲领》   D.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照搬苏联模式的道路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道路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与朝鲜人民并肩反击美国侵略的司令员是

A.彭德怀

B.聂荣臻

C.刘伯承

D.贺龙

6、《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打破核垄断,消灭核武器》的社论。社论指出:首次核试验的成功,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是指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氧弹爆炸成功

C. 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

D. 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

7、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 新中国成立时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8、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平和平解放

D.南京解放

9、1942年1月,美、英、苏、中领衔签署二十六国联合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中国《中央日报》社论称:“在今日整个世界之中,我们已是四强之一,中美英苏不但是现在反侵略阵线的四大主力,并且是未来重建新世界的四根支柱。在我国历史,我们的国际地位从未有达到这样高峰。”该观点所要说明的是(  )

A.中国已是反法西斯战争重要战场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各国联合是反法西斯斗争的关键

D.抗日战争极大提高了民族凝聚力

10、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美国认为的“最惨重的失败”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2、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突出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A.绿色 B.创新 C.开放 D.共享

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新型民族关系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4、邓小平曾说:“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究其原因主要是

A.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冲击

C.中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有重大失误 D.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15、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粹江青反革命集团

16、“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中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始于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开国大典的举行

C.西藏地区的和平解放

D.西藏自治区成立

17、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18、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这次会议的地点是(     

A.福建古田

B.广东深圳

C.陕西西安

D.江西南昌

19、根据下列图片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挑战两极格局

C.改革开放的历程

D.外交事业发展

20、1978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2、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调任兰考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等“三害”最严重的时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______________始终坚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仍然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23、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4、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5、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实是:_____发生在_____年,看到此图,你有何感想?

27、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文献。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3)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

(4)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9、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0、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建国后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作了怎样的转移?它开启了什么时代?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又分别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2、学习了《中国历史》第四册,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那些?你敬佩的理由是什么?

33、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

(2)“三十年以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3)“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

(4)这篇碑文的石碑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