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图是某同学搜集的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口号或标语,根据所学A处的内容应该

A.走合作化道路

B.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2020年,中国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取得阶段性胜利,这说明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据此分析这主要得益于(     

A.中国梦宏伟蓝图的指引

B.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3、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材料所述在“天安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C.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始是从(  )

A.城市 B.国有企业 C.民营企业 D.农村

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是雷锋精神的核心。雷锋精神产生于

A.政权巩固时期

B.改革开放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7、表中不同身份职工人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全民所有制职工

公私合营制职工

私营

职工

1952年

1080万

26万

367万

1957年

2103万

346万

2.5万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8、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 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9、在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时期,导致护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 刺杀宋教仁

B. 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

C. 袁世凯解散国会、国民党

D. 袁世凯称帝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一届人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1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12、1950年10月,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司令员是(  )

A.彭德怀

B.刘伯承

C.陈毅

D.陈云

13、2014年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捧得象征科技终身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在共和国历史上,首先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C.研制成功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发射成功

14、“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校模叶……”歌词中“生日”指的是

A.7月1日

B.8月1日

C.10月1日

D.1月1日

15、1980年,中央将原来设想的出口特区改名为

A. 经济示范区

B. 经济特区

C. 出口示范区

D. 经济开发区

16、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17、2020年2月10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向中国捐赠抗疫口罩。在装有口罩的纸箱子上绘有中国五星红旗和日本国旗。五星红旗成为中国国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B.西藏和平解放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19、2008年12月15日,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现,“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

A. 增进了两岸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B. 增进了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

C. 说明了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

D. 说明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20、下边这幅图表是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票数的情况。据此可以看出,支持中国的票数

A.不断增加 B.保持稳定 C.逐渐减少 D.无法统计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________”其艰苦创业精神被称为“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是________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________外交政策。

(2)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3)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在表述为_________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6)1954年,_______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7)__________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24、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厦门4个经济特区。

25、方针:“百花齐放”“______”。

26、 _______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7、“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________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

(4)意义:大大调动了____、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9、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____年。

30、根据提示写出下列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2)舍身堵抢眼的志愿军英雄: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

(5)中国首位进人太空的航天员:

(6)中国首位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利用时间轴基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请写出①、②、⑤对应的历史时期。

3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平等互利

(5)____________

33、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根据题干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我国哪一地区的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特殊行政区域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材料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下,中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在中共的组织和推动下,中国的工人运动开始掀起第一次高潮。从华北到华中从江西到香港,全国很多地区都爆发了工人运动。尽管受到帝国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威胁,工人运动仍然持续长达13个月之久。

——摘编自林木《中共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

材料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历练。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在军事上主张面对敌人以阵地战的方式处处设防,这一决策造成了长征初期党和红军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面对这一困境,中共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总结斗争经验,集中全力纠正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开始重新采用灵活的运动战,一路声东击西,党和红军很快重获得战斗的主动权,最终挽救了中国革命。

——摘编自张树军《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原因。概括指出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遵义会议召开前后中中央作战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中共党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