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从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至今已经有48周年,但是两国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从建交以来,影响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

A.美国态度 B.经贸关系 C.历史问题 D.台湾问题

2、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     

A.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B.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C.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在思想上作了准备

D.把全国人民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

3、1983年煤炭部和省政府批准,徐州矿物局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五年经济总承包制,允许超产的煤炭实行江苏省内议价自销,后企业效益由亏转盈,这说明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提升企业地位

C.乡镇企业焕发生机

D.改革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也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下列哪些人物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英雄( )

①黄继光  ②罗盛教  ③邱少云  ④张自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图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其中,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确立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6、国际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共同安全威胁,促使中美达成某种战略互助的默契。数年后,中国开启改革开放,并同美国建交,促使“中美达成默契”的根本因素是(     

A.国际形势

B.国际格局

C.国家实力

D.国家利益

7、下列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8、对下表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A.工业项目得到快速发展

B.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D.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

9、“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烟火前进”这首曾经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斗志的民族战歌是

A.《义勇军进行曲》

B.《游击队之歌》

C.《黄河大合唱》

D.《大刀进行曲》

10、1949年政协会议选举毛泽东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政务院总理

11、新中国成立初时,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做的努力不包括

A.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B.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3、在某课本剧中,出现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条幅和口号,你认为该剧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A.武昌首义

B.洋务兴办

C.五四先锋

D.北伐凯歌

14、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元旦当日亲自宣读的2015年新年献词中,用很大篇幅谈论半岛统一问题,表达了希望通过对话、协商、交流和接触改善。历史上朝鲜南北方爆发内战的时间是(  )

A. 1951年5月   B. 1950年6月   C. 1950年10   D. 1953年7月

15、彻底地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抗美援朝

16、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伊丽莎白二世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 《法典》

17、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在身负重伤、弹药已经用完的情况下,用胸口堵住了正在扫射的机枪口,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他是

A. 雷锋

B. 彭德怀

C. 黄继光

D. 罗盛教

18、“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段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加速了农村城镇化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义务教育法》

 

20、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他在上世纪70年代取得的成就是

A.成功引进占城稻 B.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开创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时代强军之路格局:形成_____________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2、农业科学家________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70年代初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_____、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建立_____经济特区。1990年,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_____、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_____、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随后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形成了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_____、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4、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2)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  

(4)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26、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所在地——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5)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6)最早进行分田包产到户的地方——

27、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上对应的内容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下图人物是_____,他最大的贡献是成功培育出______

30、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________业,手工业以及________业的社会主义改造,________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2019年,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各项制度;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       日。

(2)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我国的哪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4)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建国后,为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哪一制度?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历史性决策,请完成下面填空。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历史性央策。

(6)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请你谈谈对祖国发展的感受、祝愿或建议。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时有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2年90%以上的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农村创造了“包产到户”这一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材料四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结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说说这三个时期我国在农村分别实行什么变革?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怎样的转变?实行联产承包制之后,土地所有制是否再次发生变化?

(3)综合以上四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施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材料三   到1956年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哪两方面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探索对中国产生的最重大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两方面探索之间的联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