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9年10月1日,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  )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标志着中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阶段

③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2、下列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的是

A. 西藏

B. 莫力达瓦翰尔族自治旗

C.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 宁夏回族自治区

3、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二班组织了海报展,细心的小明在展板中发现一个小错误,这个错误是以下哪一项( )

A.澳门回归时间:1999年12月20日

B.澳门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

C.澳门曾经被英国占领

D.港澳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

4、《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发动文化大革命 D.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下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6、《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7、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

A. 深圳 B. 汕头 C. 厦门 D. 浦东

8、《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胡锦涛

9、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材料中的“这条道路”是指:

A.改革开放道路

B.和平发展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道路

10、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张作霖

②袁世凯

③孙传芳

④吴佩孚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1、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重要贡献的农业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杨振宁

12、我国的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个“特”的不同之处是

A.主权归属

B.外交政策

C.社会制度

D.军事政策

13、2020年是改革开放42周年,42年前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一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14、下图是2013至2019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图。这些成就(     

A.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说明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转型

C.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D.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季羡林先生关于文革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我们的性命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当时打死人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他们的木棒中,他们的长矛中,就出法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当时的法律规定打死人并不算是违法

B.中国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混乱的局面

C.我国的立法权已经掌握在造反派手中

D.“文革”使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6、1949年10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A. 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 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

D. 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18、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会议作出了多项决定。大会决定修建的建筑物是

A. 人民大会堂

B. 人民英雄纪念碑

C. 革命历史博物馆

D. 天安门广场

19、“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做;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决定五星红旗成为新中国的旗帜是在( )

A.开国大典上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C.抗美援朝胜利后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这理论体系开始。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此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______”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2、   将右边任务字母代号填入左边对应的括号内。

   两弹元勋   A、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B、邓稼先

   杂交水稻之父   C、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D、雷锋

   油田“铁人”   E、袁隆平

23、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新中国国旗一一

(2)新中国采取的纪年方法一一

(3)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一-

(4)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一一

25、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6、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7、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8、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9、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30、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项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

(2)大陆首创的“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什么?这一理论最先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运用?

(3)目前祖国尚未完全统一,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分析海峡两岸发展的最终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4)综上所述,请为今天政府处理民族关系与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2、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列举两位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3、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改革开放”是谁在哪次会议明确提出并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请举出对外开放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分别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 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一起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 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制度确立】

材料二《1956 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表》

       

社会主义公有 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重大挫折】

材料三       如图。

   

【拨乱反正】

材料四       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 1949 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 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2)材料二中体现的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转变,我国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 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并分析 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什么教 训?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本次 会议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