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经过努力,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迈进,这一标志性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一届人大的召开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2、2018年3月17日,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进行宪法宣誓,意义深远。我国第一部宪法的产生是在

A.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包产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

A.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就图》,中国科技研究在改革开放前注重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国计民生。对这两个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似之处判断正确的是()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83年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7年首颗氢弹试验成功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70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①都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②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③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7、为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A.当地风景秀丽 B.率先包产到户 C.富有革命传统 D.民俗文化丰富

8、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的依据是  (  )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

C.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9、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

A.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0、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的表现是(  )

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②人们住上了宽敞明亮、功能配套的单元楼房

③居民室内装修明显改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材料反映的是我国1958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理过程中掀起的重大失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提出八字方针,调整经济

12、“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主权归属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生活方式的变化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将重点地区放在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西藏和平解放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5、下列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的表达中,错误的是

A.到2010年底,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B.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C.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D.我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1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指的是(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②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创新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17、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 新议会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人权宣言》的发表

D. 莱克星顿的枪声

18、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光亮来自(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9、标志十年文革结束的事件是

A. 中央文革小组成立

B. 九一三事件

C. 粉碎四人帮

D. 二月逆流

20、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牵福

B. 理论自倌、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C.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 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月,第 ______ 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22、提出:1953年底,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4、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2012年在北京召开。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7、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1955年,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的方针。

28、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_______,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_____,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9、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故选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

30、导弹部队组成:由______、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目前装备_____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2015年改名为火箭军)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结合所学回答。

(1)1954年我国确立了怎样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我国创立了什么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哪一次会议?

(3)制度的创新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港、澳的回归成为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并指出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33、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1)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什么样的目标?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什么道路?

(3)什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你对“中国梦”有什么看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 年,当时羸弱的中国被迫接受其他大国在凡尔赛和平会议提出的条件。这促使北京大学学生发起街头示威和抗议,连带发起了民族主义运动,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而复兴中国。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创性的时刻。

——《第18 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主旨演讲》(2019年5月31日)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1978年

3588

3010

4237

1397

1990年

17400

14300

23851

7662

年增长率

8.7%

8.4%

12%

6.1%

 

——据《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相关内容编制(单位:亿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运动”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代”的“新”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 归纳统计表所反映的经济总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