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皇帝荒废朝政
②节度使权力膨胀
③杨贵妃得宠
④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A. ①②④
B. ②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是
A. 岳飞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3、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保留古代文化遗产
C.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D.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
4、下列有关契丹族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契丹族居住在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过游牧生活
B.契丹族有自己的文字
C.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
D.契丹政权建立后,定都上京
5、下图是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的机构(内部场景),该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南书房
C. 军机处
D. 枢密院
6、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B. 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C. 中日关系正常化
D. 中美正式建交
7、武则天时期,科举考试中新增加的科目是
A. 文科
B. 武科
C. 进土科
D. 殿试
8、魏征曾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话进谏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9、下面知识卡片所示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纸币与铜钱并行使用 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 |
A.唐朝
B.宋朝
C.汉朝
D.隋朝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B. 隋炀帝厉行节约励精图治
C.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D.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11、对下边两幅图片的解读,错误的是( )
A.都完善了科举制度
B.都减轻人民负担
C.曾击败东、西突厥
D.大力发展生产
12、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业中心是
A. 南京
B. 松江
C. 广州
D. 景德镇
13、下图反映出我国古代君主制发展的趋势是
A.君臣关系融洽
B.君权不断强化
C.君权逐渐削弱
D.君臣礼仪规范
14、下图是一位同学分类梳理的中国古代人物,其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
A. 姚崇、宋璟
B. 安禄山、史思明
C. 马可·波罗、利玛窦
D. 努尔哈赤、曹雪芹
15、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突厥 ④回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宋元时期,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设立了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叫
A.客栈 B.驿站 C.府衙 D.行省
17、清朝商业发达,一些地方的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最著名的商帮出自
A.山西、山东
B.安徽、山西
C.广东、福建
D.浙江、广东
18、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 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
A.抵御沙皇俄国入侵
B.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9、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繁荣与开放
D.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统一
20、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过五个政权,第一个政权是( )
A.后梁
B.后唐
C.后汉
D.后周
21、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___________(判断对错)
22、为加强对文人的控制,明朝采取的方式是________;清朝康、雍、乾时期大兴________。
23、下图中人物是_____。
24、唐朝的对外交通发达,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请思考:
(1)五十六个民族中的藏族主要生活在西藏地区。唐朝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西藏成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____________(朝代)。清朝1727年设立_____________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皇帝还制定____________制度。
(2)五十六个民族中的____________族形成于元朝。
(3)五十六个民族中的高山族主要生活在台湾地区。该地区在中国古代史上曾被____________(国家)侵占了38年,后被民族英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年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_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____________。
26、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______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7、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元世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__________。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并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8、册封“达赖喇嘛”的的皇帝是________。
29、列举唐太宗任用的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北宋从越南传入了优良水稻品种——________。宋朝时,出现了“________,天下足”的谚语。
31、连线题
32、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儆做官。唐朝吋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笫五大发明”》
(1)根据材料,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客观评价屮国的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