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国政权的是
A.松赞干布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尺带珠丹
2、下列文化成就不属于昆曲艺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它的作者应该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D. 颜真卿
4、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下图)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B.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
C.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基础
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主要说明大运河
A.加速了南北的统一
B.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
6、“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何人之口?( )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赵构
8、隋唐时朝的一位青年李进是当时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 隋文帝
B. 武则天
C. 唐太宗
D. 隋炀帝
9、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
B.设置明经科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八股取士
10、《元史桑哥传》记载:1264年,总制院设立,以国师八思巴领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以总制院统领吐蕃各宣慰司军民财谷,责任甚重,宜加崇异,奏请用唐朝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的故典,改名为宣政院。材料说明
A.宣政院设置于唐朝
B.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C.西藏归于中央政府管辖始于唐朝
D.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
11、中国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提出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
①创新 ②协调 ③绿色 ④开放 ⑤共享 ⑥法治 ⑦和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⑦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1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汤显祖
13、为更好地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做党的好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电影最适合观看的是( )
A.
B.
C.
D.
14、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
A.江苏南京
B.江西景德镇
C.河北保定
D.浙江杭州
15、如图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6、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17、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相的是( )
A. 姚崇、房玄龄 B. 房玄龄、杜如晦
C. 宋璟、杜如晦 D. 姚崇、宋璟
18、“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A. 地动仪模型
B. 曲辕犁
C. 筒车模型
D. 罗盘针模型
19、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班超 B.玄奘 C.张骞 D.鉴真
20、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作为一个新剧种,它形成于
A.顺治年间 B.乾隆年间 C.雍正年间 D.道光年间
21、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22、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23、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首领是________。
24、
1966年 | 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① 飞行实验成功 |
1967年 | 我国第一颗 ② 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 |
2003年 | 航天员 ④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成功返回地面 |
2008年 | 航天员翟志刚乘坐的 ⑤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25、填图题
(1)请选出隋朝大运河从北向南流域的正确名称
A.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B. 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C. 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2)图中编号1是一城市的名称,它是
A.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3)图中编号2是一城市的名称,南宋时它叫做
A.会稽 B.余杭 C.临安 D.南京
26、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遭到楚王流放的爱国诗人________而产生的。
27、清朝皇帝雍正设立________,表明封建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28、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杜诗有____之称。
29、由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拥戴为________。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0、巩固: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根据作品,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牡丹亭》——
(2)《红楼梦》前八十回——
(3)《三国演义》——
(4)《农政全书》——
33、中国古代虽然有过政权的分裂和民族冲突,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记载了吐蕃与唐会盟的盛况,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材料二:第二年初,双方在澶州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
材料三: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请说出两位为“唐蕃友好”做出贡献的人物名称。
(2)材料二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和议?“和议”被称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回答:元朝设置的管理台湾的机构名称是什么?
(4)元朝建立后,怎样对西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