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灭掉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局面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2、下图为雕像契丹大帝——耶律阿保机。从画面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支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的生活中骑马、狩猎很是平常

③契丹人学会了牛耕等技术,过着定居生活

④阿保机发动了同北宋的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流行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流行语能反映文化大革命时代的是

A.“公私合营、三大改造”

B.“大跃进、放卫星”

C.“走资派、红卫兵”

D.“招商引资”、“科学发展观”

4、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A. 《梦溪笔谈》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5、结束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的政权是(  )

A.北宋 B.契丹 C. D.西夏

6、一场盟约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宋辽军事冲突,为两国带来了之后120年的和平。这场盟约是

A.宋夏合议 B.澶渊之盟 C.海上之盟 D.宋金合议

7、生活在宋代的小明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当时他们去的地方应是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好汉比武的擂台

D.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8、明朝有不少只会背诵四书五经的书呆子,却能考中科举做上高官,这是因为明朝实行

A. 举荐制

B. 官位世袭制

C. 八股取士

D. 分封制

9、下列表述史实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本草纲目》这部药物学巨著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编写的

C.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清朝时昆曲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10、“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开创和完成这一过程的君主分别是(   

A.李渊和李世民

B.宋太祖和宋高宗

C.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D.顺治帝和康熙帝

11、“唐朝时,它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这里的“它”是

A.洛阳

B.扬州

C.长安

D.成都

12、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其代表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苏轼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豪迈而飘逸

B. 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C. 辛弃疾的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D. 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喜剧《窦娥冤》

13、下列各项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B. 反映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C.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

D. 提出摧毁封建上地所有制

14、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为 22 万人,到真宗时为 91.2 万人, 这说明( )

A.军人地位上升 B.边患日趋严重 C.立国政策改变 D.藩镇拥兵自重

15、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下列最能体现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日本遣唐使来华学习 B.鉴真东渡

C.新罗的商人来华经商 D.玄奘西行

16、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曾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在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指(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17、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国粹”的剧种是(     

A.杂剧

B.豫剧

C.京剧

D.川剧

18、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选拔官吏制度 D.监察官吏制度

19、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统治

B.利于选拔人才

C.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D.实现了大一统

20、“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

A.重用贤能

B.选拔人才

C.改革税制

D.整顿吏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在历史上不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干扰,1553年  ______殖民者占领了我国的澳门,明朝末期  ______殖民者出兵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

22、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事件

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②唐朝时接受日本僧人邀请到日本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

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④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辽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

⑤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

23、建立西夏的党项族首领是________

24、填空题:唐朝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   ,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5、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6、唐与吐蕃

(1)吐蕃概况: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_

(2)唐蕃和亲

史实

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_嫁给他。

意义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7、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创作了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________

28、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

29、__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最优秀的是__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30、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体的通史巨著。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宋代著名的三大词人。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因为政策比较开明,还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

(1)材料一中的“河”指的是?作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该河的中心是?该河的开通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中唐太宗推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说明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的事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时与日本的交往史实是?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隋唐的繁荣与开放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