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伙殖民强盗是(   )

A. 美英联军 B. 日俄联军 C. 八国联军 D. 英法联军

2、电视节目《牛顿的苹果》已成为探究科学知识的代名词,牛顿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成就属于牛顿的是( )

A. 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 电磁波 C. 生物进化论 D. 相对论

3、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它对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影响的是( )

A.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民族解放道路

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4、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        

A.“四二一”学生运动

B.重庆学生反美抗暴大运动

C.“一二一”学生运动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5、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买卖

C. 奖励耕织

D. 规定按军功授爵

7、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D.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8、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尽管没有实权,但依然是王权的象征。这说明当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

A. 具有不彻底性,是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

B. 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C. 没能战胜封建专制统治确立资产阶级政体

D. 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获得最后胜利的

9、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曾经评价“这是明代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情。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年三四百年间,……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材料中“最坏的一件事”是指(  )

A.闭关锁国

B.废除丞相

C.八股取士

D.兴文字狱

10、1921年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

A. 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 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 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11、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首次确定下来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2、2017年7月14日,法国巴黎举行了传统的国庆阅兵,法国空军飞机飞过巴黎市区上空。7月14日成为永载法国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

A. 法国三级会议召开

B.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3、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并称霸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明太祖废丞相

14、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A.使本国部分解决了当时的困难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15、8世纪中期,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是

A.东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西罗马帝国

16、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培,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

17、《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指出“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里的“两个学说”是

A. 《物种起源》《共产党宜言) B. 《国基准则》《十二铜表法》

C. 《神曲》《人间喜剧》 D. 《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

18、下列标题中,符合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是

A.《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

B.《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

C.《殖民者罪恶的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19、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

A.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 维护奴隶的利益

C. 表示人人平等

D. 代表公平正义

 

20、理清教材内容,把知识系统化、要点化,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边知识结构图示中   上的内容应是

A.三民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1929年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2、________是埃及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________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3、二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________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_______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

24、印度民族大起义

影响:印度民族人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__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________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5、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________。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________。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6、开普敦国际爵士音乐节在南非举行,这种反映了早期非洲裔美洲人的情感力量及旋律感的音乐最早诞生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27、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是:___________,而让法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称霸欧洲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

 

28、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______,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29、蔡伦的历史贡献是_________,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_______

 

30、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卡德纳斯改革:1934年,________当选为墨西哥总统。改革内容

①政治: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________政治体制

②经济:推行________,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________,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③文教:大力发展________,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抗争”是世界历史的重大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世纪30年代,欧洲工人队伍成长壮大起来.英国工人阶级为反对剥削压迫,争取生存权利掀起了什么运动?

(2)无产阶级在斗争中迫切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170年前一部伟大的著作横空出世,它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什么?

(3)99年前,伟大的五四运动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星空,宣告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今天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早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血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青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99年前五四运动的“抗争”对象是谁?新时代“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4)根据在教材中贯彻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有何进步?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新成果。

(2)据统计: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只用了6年。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3、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他在临终前告诫国人:“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他在四十年革命生涯中为“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做出了哪些历史贡献?试着设计一个表格加以说明。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国家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材料一: 我们不仅要研究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

——摘编自习近平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话(2015年)

(1)材料一中“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起点分别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对日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1亿。

——《抗日战争的胜利》

(2)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4年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自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十四年抗战的特点。

(4)联系现实,谈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应该弘扬怎样的伟大抗战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