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课时练习(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汲( )   炼( )   晦( ) 辩(   ) 援( )

吸( )   练( )   诲( ) 辨(   ) 缓( )

极( )   拣( )   侮( ) 辫(   ) 媛( )

圾( )   栋( )   海( ) 瓣(   ) 暖( )

 

2、读拼音,写词语。 

zhēng________    wěi________   fěi________    fěi________

duàn________     jùn________   guāi________   jiǎo________

3、课文回放

(1)词解:

轻飏(yá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chóng)霄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我失 _______,杨柳轻飏_________。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___________

4、课外大世界!

1.“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2.除了书中所学过的国外名著,你还知道其它的名著吗?__________ __________

3.写出三个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高原是哪个高原?______ 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是_______

5.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_________ 被称为“国球”的是:_________

6.我国是世界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称为“国宝”的动物是:________

5、走进语境写词语。

bú yàn qí fán   qiān xū  jǐn shèn   biǎo lǐ rú yī jiǎo tà shí dì

1.老师经常______地对我们说,长大后要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zhài quàn   pái huái bào yuàn

2.李叔叔近来买了不少_____,他说看准了不要_____,跌了也不要_____,要有种

bù qū bù náo

 _____的精神。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1)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脉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与“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4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5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

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

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

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

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与感悟

钱学森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起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

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应当回去的。”

1仿照例子写词语:到来——来到:________________

儿女——女儿: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复阅读、品味钱学森和留学生的话,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把你读懂的写下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可见____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

B.表示意思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3】在法庭上,父亲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部分

詹天估经常(      )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     )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在括号里把词语补上。

2这部分是詹天估的(①动作 ②语言 ③神态 ④内心活动)(选择:_____)。

3詹天估不允许工程人员说______  样的话。这表现他 ____

12、课外阅读。

瓦特发明蒸汽机(节选)

瓦特是一个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发明创造最感兴趣。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前来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炉子旁边发呆,手里拿着笔和纸,地上有许多画过的图。

他好心地说:“小瓦特应该上学了,别光在家用玩耍来打发宝贵的时光了。”父亲莞尔一笑,说:“谢谢你,我的朋友。不过,你还是看看我的儿子在玩什么吧……”原来,小瓦特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玩具,还画了许多图样,这年小瓦特才刚好6岁整,客人吃惊地说:“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里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个看门。他呆呆地看着炉子上烧水的茶壶。水快烧开了,壶盖被蒸汽顶起来,一上一下地掀动着……他想: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制造一个更大的炉子,再用大锅炉烧开水,那产生的水蒸汽肯定会比这个大几十倍、几百倍。用它来做各种机械的动力,不是可以代替许多人力吗?

为了搞发明创造,小瓦特发愤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13岁开始学习几何学,15岁读完了《物理学原理》,17岁开始当学徒工。此后,他真正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制和发明,一发而不可收。

1757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当教学仪器修理工。那里既有完备的实验设施和各种仪器,又有许多著名学者和专家,还专门为他创办了实验车间。这些都给瓦特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了无数次失败之后,终于制成了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并且获得了第一台蒸汽机的专利权。

【1】从父亲的“莞尔一笑”中,可以体会到他的心情可能是__________

【2】“一发而不可收”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

【3】文章讲述了瓦特小时候的两个故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表现了瓦特_________的品质。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瓦特的成长经历给了你怎样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   )地走回家。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   )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呀!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jiǎo   jué),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我呜呜咽咽,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   )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 脱下手表 把表壳打开 又问我说 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 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徒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 )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听了妈妈的话,我( )

【1】画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恍然大悟        意味深长       

悲哀     伤心       温和        柔和

【3】给第9、10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重要的,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

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无人喝彩的工作还有很多,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位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才把父亲扶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位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着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您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您还要坐!”

“你呀,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所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强忍着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人满为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娘在给老人让座的过程中,她的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连串的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姑娘____________

【3】“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___________

【4】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感谢!

C.我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

【5】“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中的第一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善良”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中队委员会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肯定很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习。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新疆小伙子在跳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估计他一定知道这件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维吾尔姑娘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20、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变化的生活就像魔术,有时轻松有时忙碌,有时精彩有时乏味,有时喜悦有时忧愁,有时得意有时失落;有时要顶着巨大压力,有时需要自由呼吸、娱乐放松……请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我的魔术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录属于你的有个性的魔术生活吧!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