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欣欣向荣(   )   ②粗枝大叶(   )

无微不至(   )   ④夸夸其谈(   )

 

2、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既是作者   对伯父的认识,又是课文的中心句。这伯父就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____”的鲁迅先生。课文《少年闰土》选自他的小说《__________》。他在《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2)轻叩诗歌的大门,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感受了唐代诗圣”__________随风潜入夜,_________”的春雨,欣赏了宋词里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的美妙,领略了元曲中那青山绿水,__________”的画面诗……与诗同行,真是魅力无穷。

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在句子后的横线上。

(1)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______

(2)天安门广场周围闪烁着千万盏灯,犹如千万颗星星。(______

(3)这些战士不就是最可爱的人吗?(______

4、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把___金钩大王___刻在竹节人的胸口___神气___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___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___

3.进了太和门___就来到紫禁城的中心___三大殿___太和殿___中和殿___保和殿___

5、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填空。

1.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_________

2.《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了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明_________,清风_________”,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行路难》中“长风破浪_________,直挂云帆_________”写出了诗人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故而激流勇进的决心和态度。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完成下列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   B. 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   D. 旧时/茅店社/林边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下面描述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了,天边闪现出几颗明亮的星星。(  )

B. 山间变得昏暗,暴风雨突然到来了。

C. 词人知道阵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

D. 原来记忆中的一间破旧的茅店小屋和一座古老的小桥,一直没有看到。

3下列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借此隐寓了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满情绪。

C.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D. 词人虽是夜行,却似乎一点也不着急。我们仿佛看见他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山路上,一会儿看看明月走到哪里了,一会儿听鸟啼蝉鸣,悠闲自得。

4下列诗句中与本词下片意境相近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阅读古诗,再按要求答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大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举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诗人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院吟

①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二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②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③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④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挪了小凳,凑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⑤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着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⑥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直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文章表面在写小院,实际是写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村里人为什么这么说?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小院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不同的方面概括一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的母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母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桑桑就是桑桑,桑桑与别的孩子不大一样,这倒不是因为桑桑是校长的儿子,而仅仅只是因为桑桑就是桑桑。

②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

③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碗柜里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象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也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下,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的揍。

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却并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河两岸的人都到河边上来看,问:“桑桑,那网是用什么做成的?”桑桑回答:“用蚊帐。”桑桑心里想:我不用蚊帐又能用什么呢?两岸的人都乐。女教师温幼菊担忧地说:“桑桑,你又要挨打了。”桑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两岸那么多有趣的目光注视下,他却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

⑤中午,母亲见到竹篮里有两三斤鱼虾,问:“哪来的鱼虾?”桑桑说:“是我打的。”“你打的?”“我打的。”“你用什么打的?”“我就这么打的呗。”母亲忙着要做饭,没心思去仔细考查。中午,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着鱼虾,吃着吃着,母亲又起了疑心:“桑桑,你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走。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地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已跑的桑桑的后背骂了一声,但母亲并没有追打。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也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节选自《草房子》)

【1】选文中的桑桑做了哪两件异想天开的事?请简要概括。(每件事不超过20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给选文加上一句“但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这句话放在哪个自然段前最合适?(        

A.第①段前

B.第②段前

C.第③段前

D.第④段前

【3】读了选文,你觉得桑桑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借助文中的语句或情节来说明。(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最后,桑桑没有挨母亲的打,而是被摘掉了蚊帐。你认为,此后桑桑还会那么爱“闯祸”吗?表达你的看法,并写清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第2自然段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_________

【3】根据选文,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一是_____,二是______

【4】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你所了解的生态灾难类型。(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的花粉可供药用,例如马尾松的花粉,中医称为松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之效;香蒲的花粉称蒲黄,有消炎利尿之功。但是,也有对人体有害的花粉,这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洋紫荆、细叶紫荆的花粉,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抗原性),飘浮在空气中,有过敏体质的人,一旦吸入了这种花粉,则产生过敏反应,轻者产生像感冒一样的症状,重者气喘不止,这种反应被称为枯草热或花粉病。

1有的花粉可供药用有___________ 的作用;而有的花粉对人体有害,如_____

2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点,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根据意思从选文中找词语填空。

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

【2】仿写词语。

明晃晃____________

【3】品析语句。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由于愿望没有实现,“我”又寄希望于______

(2)选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是对“我”的______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______,烘托出“我”对雨天穿雨衣的______

【4】“雨后美景”的环境描写写得那么具体,这样写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六年级开展以“文明出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闯红灯原因

有急事

看到没有车

看到别人闯

习惯了

闯红灯人数

12

86

369

84

 

1上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整理的《闯红灯原因统计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大妈不耐烦地说:“等红灯?一等就是几十秒,我等得起吗?”请你用2—3句话对大妈进行规劝。

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缩句)

 

(2)张华站起来说:我要去做作业了。(改为转述句)

 

(3)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4)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不得不认输。(改为肯定句)

 

(5)晌午的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6)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艰苦朴素。(修改病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改为陈述句)

 

2.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改为字句)

   

3.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改为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内容:“有你,真好”让我们会想起美好的人美好的事,你想起老师没?他(她)是不是对你太严肃,甚至苛刻,让你不但没觉得有他(她)真好,甚至有恨。此时你换个角度思考,习作结束时你能真情流露 有你,真好!

要求:1.选取不同事例,重点部分写具体,用动作、语言、神态凸显人物的心理活动。2.学习用《看不见的爱》描写环境的方式,写环境。3.用先抑后扬的表达方法突出主题——有你,真好!4.题目自拟。不出现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