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语言风格夸张幽默,读着文中那些妙趣横生的童年趣事,你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似音字我会辨。(①音相同,字不同;②偏旁不同,意思不同。)
jùn 英(____) (____)马 (____)工 险(____)
喿 暴(____) 洗(____) (____)音 (____)场
3、词句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_______,不必法古;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淮南子》
2.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5._____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
4、根据语境填写诗句或名言。
1.诗歌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读来或让人感同身受,或引人思绪万千。王建以“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王观以“若到江南赶上春,____________”抒发了对朋友真诚美好的祝愿;曹植则以“捐躯赴国难,_________”道出了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毕业在即,老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她总是劝诫我:“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懂得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书中的每个字都很有价值。她中肯的批评和劝告,帮助我改正了缺点,真可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我知道老师殷切地希望自己的学生“________”,在不久的将来能超越她,成为栋梁之材。
5、“五行”指的依次是:___ 、木、 ____、火、____ ; “五音”则是指:宫、____ 、______、徵、____。
6、阅读
太阳的话(节选)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1】片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
【2】诗歌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7、课外阅读我能行。
湖上寓居杂咏①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②,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①宁宗庆元二、三年之间(1196——1197),诗人定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六年,作《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本诗是第九首。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1】诗歌一、二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写出荷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9、根据下面公交站牌上的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小明同时看到774路和63路站牌,那他所在的站点不可能是( )。
A.温泉镇
B.宋家洼
C.凯旋路
D.黄龙湾
【2】家住温泉镇的小明,周五早8:00前到凯旋路的凯旋小学,可以乘坐( )公交车;他周六下午去黄龙湾的外婆家,乘坐( )公交车用时比较短。
A.774路 B.63路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拼音有误的公交站牌的是774路。( )
(2)小明坐774路从温泉镇到金山路要付票价4元。( )
10、 老汉突然冲上来,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1】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的心情。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会想:_____。
11、(一)
①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隆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庄重、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二)
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②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幽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打上“√”。
【2】读第(二)段,“唯一的听众” 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段画横线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早晨树林的安静。
B. 这两句话不仅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更形象地说明了 “我” 找到安静的练琴环境时兴奋、轻松的心情。
【4】第(二)段画横线句②中“我” 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是因为( )
A. “我” 拉得太人迷了,把她是聋子这件事忘记了。
B. 在“我” 的眼里,老人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 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5】第(二)段画横线句③“我” 觉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是因为( )
A. 从老人的眼神里,“我” 读出了她对“我” 的关切、鼓励,读出了她为“我” 琴技进步的高兴,读出了她对“我” 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B. 老人的眼神像潭水一样清澈。
【6】你认为文段中的“耳聋的老人” 是一位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列几个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②.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③.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④.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请根据课文的内容,将上面几个句子重新排序。
(④)→_____→_____→_____
【8】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看出“我” 练琴的心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沮丧→自信→羞愧。 B. 沮丧→羞愧→自信。
C. 羞愧→沮丧→自信。
12、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惴惴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选文后,我感觉到诗人骚塞对夏洛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夏洛蒂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夏洛蒂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用“________”画出描写夏洛蒂阅读骚塞回信后的感受和举动的句子。假如你是夏洛蒂,读了回信后,你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牙学琴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二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峰,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于是他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1)把词语补充完整。
( )( )四眺 ( )远( )测 ( )想( )( )
( )( )激情 ( )气呵( ) ( )然大( )
(2)在文中用“ ”画出写老师发现伯牙在演奏时存在的问题的句子。
(3)发现问题后,师徒是怎样做的?
(4)读短文,你的体会是什么?
14、阅读短文。
丰碑
李本深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对军需处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衣着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这些描写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军长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军长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4】对题目《丰碑》含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高大的碑
B.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军长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C.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5】文中说“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军长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有许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人,请你举个例子,并把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可以不用“想”来表达。
例:办案的警官陷入了沉思:难道犯罪分子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吗?
仿照例句写一写你看到爷爷饱经风霜的脸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扩写句子。
1.战士保卫边疆。
2.洪水淹没了村庄。
3.海鸥飞过海面。
4.兄妹俩陶醉了。
5.小马驹瞪着眼睛。
17、“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谁能趴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睡大觉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围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节人》一文中,同学们、老师们玩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你还记得吗?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彩的童年 冬日的早晨 饱经风霜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仿照例句写一写。
忙 悔 盼
(例)甜: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刊登了,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读下面这些名人对鲁迅的评价,再说说你的感悟。(4分)
毛泽东: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