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含解析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把天气又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神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3.《春日》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再组词。

蹄(______   腐(______   啼(______   俯(______) 

陈(______   虹(______   阵(______   红(______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   得意( )( )

( )( )   ( )( )

( )( ) ( )( )

( )( )不同     与世( )( )

(1)上面的词语中,形容注意力集中,非常专心的词语是__________,我能写出它的反义词:__________

(2)他手里拿着运动会奖状__________地走了过来。(选词填空)

(3)看书时间长了,有时会感觉__________,做做眼保健操就会好多了!(选词填空)

4、文学常识填空。

(1)《宿建德江》是一首抒写_______的诗。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诗派诗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眉山(今四川)人,_______(朝代)文学家。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中“西江月”是_______名,“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4)词,也叫_______,一般都分两段,叫作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5、快乐读书吧。

1.《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孤独孩童________的成长故事。

2.请给下面的阅读测试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1)《童年》小说中______是主人公的终身朋友,也是安慰保护他的人。

A.格里高利   B.外祖母   C.外祖父   D.两个舅舅

(2)下列故事中______不是《小英雄雨来》中的故事。

A.老钟叔被捕   B.制造假地雷

C.为八路军站岗放哨   D.掩护交通员

(3)《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______小说。

A.传记   B.游记体   C.日记体   D.自传体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望大陆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故乡;

(  )不可见兮,永不(  )

葬我于(  )之上兮,望我大陆;

(  )不可见兮,只有(  )

(   )(   )

山之上,国有殇!

1.把诗歌补充完整。

2.《望大陆》的作者是()

A.于右任 B.杜甫

3.本文以(  )字统领全篇,使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双充满着浓郁(  )、期盼回归的眼睛。

4.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在第一、二两小节写到要望我大陆”“望我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把诗句补写完整。

2这两首诗的内容都写了:_____________却不一样。选文《宿建德江》表达了诗人____,选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的景色。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收藏夏季美丽的景象,好在严冬来临之际温暖自己的心房,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却又多么实在!

人生如月,也有阴晴圆缺,无论去到哪里,难免有不愉快的事情。

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四季的可贵,如果田鼠们没有储藏粮食,就一定熬不过冬天:如果我们没有留心收藏快乐的片断,构筑坚实的心灵防线,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也足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冻结、枯萎。

因此,对于生存,精神储备和物质收藏同等重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实在:  

枯萎:

(2)多么简单的道理指的是

A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收藏夏季美丽的景象,好在严冬来临之际温暖自己的心房

B为自己的冬天储存好食物

(3)划线部分的句子用到的修辞是: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的?(  )

A.光有物质的富有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精神的富有。

B.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足够的物质储备。

C.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足够的精神储备。

(5)如果给你有一次收藏的机会,你将收藏什么?说出理由。

 

   

   

 

10、(一)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隆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庄重、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二)

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②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幽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打上“√”。

2读第(二)段,唯一的听众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段画横线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早晨树林的安静。

B. 这两句话不仅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更形象地说明了 “我” 找到安静的练琴环境时兴奋、轻松的心情。

4第(二)段画横线句②中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是因为(          

A. “我” 拉得太人迷了,把她是聋子这件事忘记了。

B. 在“我” 的眼里,老人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 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

5第(二)段画横线句③觉得她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是因为(          

A. 从老人的眼神里,“我” 读出了她对“我” 的关切、鼓励,读出了她为“我” 琴技进步的高兴,读出了她对“我” 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B. 老人的眼神像潭水一样清澈。

6你认为文段中的耳聋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列几个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

②.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

③.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④.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

请根据课文的内容,将上面几个句子重新排序。

)→_______________

8从以上几个句子可以看出练琴的心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沮丧→自信→羞愧。   B. 沮丧→羞愧→自信。

C. 羞愧→沮丧→自信。

11、阅读理解。

农民一有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来尝一尝。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在节选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找出来画上“____”这个比喻句中,把______比作_______。

【3】通过全诗,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选自(百度百科——毛泽东对鲁迅评价)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给全世界文学表现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他的fěng(  )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选自(百度百科——苏联作家法捷耶夫对鲁迅评价)

1结合语境,给“fěng”选择正确的汉字。(  )

A. B. C. D.

2幽默的词义: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下面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幽默”一词最接近?(  )

A.风趣 B.冷静 C.可笑 D.严肃

3下列哪句鲁迅的名言与毛泽东对他的评价在思想上相近 ? (  )

A.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C.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D.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③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在第二段文字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有两处“清幽”,第一个“清幽”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第二个“清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描绘出《月光曲》的三幅画面及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孩子,请你搬走

孩子,今天你又装作若无其事地暗示妈妈,说市中心的房价又在飙升,如果再不行动,或许以后你和女友,连一间栖身的小屋都没有。

我淡淡地看你一眼,终于没有像你希望的那样,说出妈妈给你们买的话来。

而你,也在这样尴尬的沉默里,即刻气嘟嘟地放下碗筷,摔门出去。

我从窗户里看着你远去的背影,瘦削,懒散,有些玩世不恭和任性,你还是赖在父母怀里,始终不肯独立。

可是,亲爱的孩子,你已经25岁,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需要呵护的女友,日益老去的父母、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成熟,承担一个成人该担责的责任?

从很小的时候,你就习惯有事来找妈妈。5岁的时候,你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1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来给你;1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多么糟糕,多寄些营养品?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准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我习惯了听你的吩咐,只以为,对你的每一滴好,你自会记得,且在将来我们老去你已壮年的时候,可以得到你的细心照料。可是而今,你日日回家蹭饭,又对常将女友带回家来久住,让依然工作的我,还要为你们的一日三餐奔波劳累。这样的境况,终于让我连一丝的微笑,都无法挤出。我发现,这样苦掉自己全力为你的方式,只是使你心底的自私和懒惰,愈是潜滋暗长,无沿无边。我终于承认,25年来对你无节制的宠爱,是一个多么大的错误。

有一次开玩笑,我说妈妈或许活不到你娶妻生子呢,你一下子便急了,说,那怎么行,将来谁给我们洗衣做饭,谁给我们照料孩子?当时的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忧伤。原来当我们老掉,依然要为你继续操劳,直到生命的终点。我们不是养育了一只日渐丰满有力的雄鹰,而是养了一只寄居的虫子,它要将滋养了它的鲜嫩的骨头,一直啃到干枯腐朽,再无营养。

亲爱的孩子,我不得不残忍地告诉你,你的前半生,与我息息相关。而你以后的道路,我将不再过问。妈妈已经将兼职的工作辞掉,我不能为了你的幸福,而将自己退休后的悠闲时光,交给继续为你挣钱买房的苦痛。也请你,从父母的身边搬走,用自己的薪水租房去住。孩子,妈妈抱歉,不该这样爱你。而你,也应对那些将父母啃到疲惫的往昔感到愧疚。且让我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1你怎样理解文中加点的残忍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面对妈妈请你搬走的决定,会怎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8分)

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19、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字句和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字句:

改写成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子句:

改写成子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生活中,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有什么拿手好戏呢?快来和我们说说你拿手好戏是什么?它是怎样练成的?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吧!注意要写清楚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是怎么练成的,要写出具体的事例。写作之前可以写一个提纲,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③ 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